宋淑卿
我從畢業至今在小學任教體育已有二十多年了,從一年級至六年級每個年級我都有任教過。低、中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比較好動,所以上體育課的熱情較高,但到了高年級經常會有一些女生或較胖的學生就不愛運動了,上課積極性不高,甚至會躲避練習,假裝身體不舒服。據調查,大部分學生除了體育課外很少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運動鍛煉不足導致青少年體質的下滑,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青少年兒童總體近視率為53.6%,肥胖率為16%。體質健康不符合標準數量龐大,想要徹底轉變這一現象需要更新觀念,養成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曾看到一個報道,某一中學體育中考試點的測試成績如下:總人數774人,優秀率達1.03%,良好率達5.17%,及格率達13.05%,不及格率達71.45%。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學生沒有擺正體育的位置,家長也是如此,導致上體育課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把體育課當成放松的場所,沒有真正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導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少,體質下降,經常出現集會時間長點有的學生暈倒的現象,特別在耐力跑中更經常出現學生身體不適現象。
一、轉變觀念
學生和家長應該把體育擺放到正確位置,明白體育的重要性。我在抓學校田徑運動隊和排球隊訓練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好不容易選到好的苗子,剛剛訓練一兩天就不來訓練了,原因是家長擔心孩子因訓練影響學習成績。可見這些家長只重視語文和數學成績,只利用活動課和放學后的時間又怎會影響呢?更何況也有的學生通過訓練后文化科成績也明顯進步了。小學階段正是孩子們長身體的重要階段,只有多參加體育運動才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二、國家的重視、政策的支持以及學校領導的重視
“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讀書連續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要落實這一要求靠的還是最基層有沒有真正落實到位。近幾年,在教育局的重視下,每年組織排球賽、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兩操”比好、大課間跑操比賽等活動。我們學校在跑操訓練時老師們都加入學生隊伍中,大大激發了學生跑操的興趣。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比賽才會促進各校領導重視,才會長抓不懈,才能真正提升學生身體素養,改善健康狀況。
福建中考改革方案已經發布:2021年中考總分800分,體育與健康占40分。現在越來越多省份進行中考改革,提高體育在中考總分的占比,尤其云南省提出中考改革語、數、英、體各占100分,相信這一中考改革必定會引起學生與家長的重視,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久而久之養成終身體育意識。
三、使學生體驗運動參與的快樂
“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快樂”,要把這運動理念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學生是否能夠自覺地快樂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學生參與活動的預設。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上課前都要精心設計。
體育器材和場地的布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吸引不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教師如何精心設計出能使學生從參與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并積極參與的教學環節十分重要。如果體育教師能透過體育教學使學生在多年的體育課積極參與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就算現在學生由于年紀小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過程的真正意義,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喜歡上體育。那么,體育課的教學設計就應當巧花心思,讓體育課成為學生最不愿缺席的課堂,真正成為孩子們運動的樂園。在課堂中多設計一些體育比賽小游戲,比如教學投擲課時可以畫出幾條不同顏色的標志線為得分線,把每個同學的得分累積評出名次,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練習的興趣。通過比賽給學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學會與同學團結協作,增強集體榮譽感。通過練習學生勇于挑戰自己并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
四、教師素質的自我提高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師就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充實自己,謹記“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為長流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學者”型教師,才能更加勝任當前的體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法,這樣才不會被學生所淘汰。但是很多小學缺乏甚至沒有專職體育教師,采用其他課程老師兼任體育教師的辦法,或者大多數體育教師覺得自己省心仍停留在原來水平上,不注重學生的課余鍛煉。
加強體育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重視體育教師的業務水平培養。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培訓計劃,有計劃地開展培訓工作。我們中心校在這幾年對新教師設立了各學科導師組,使新教師在導師的精心培育下通過聽課、評課等學習過程迅速成長。在教育局的組織下“送教下鄉”“觀摩課”“示范課”等活動使體育教師能集中研討,互相學習,不斷更新觀念,從而全面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就要有高水平、高素質的體育教師。
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終身鍛煉的習慣就如一場持久戰,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事,還需要我們體育老師持之以恒,勇往直前!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