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福榮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肩負著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重任。所以,對青少年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初中階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有其獨有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也更加突出。在此,以農村中學及其教學特點為例,搜集了大量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開展并提高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對策
道德與法治作為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是其他學科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尤其是農村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切實解決,就無法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一、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資源貧乏,授課形式單一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組織探究討論是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際的農村中學課堂上,這種方式被應用得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是資源貧乏,除了教科書和教師用書外,很難再有其他資料。學校的圖書室更是書籍陳舊,而且少得可憐;更多的農村學校,電腦配備落后,網絡也不暢通。學校如此,學生在家庭生活中無法得到更多的資源,因此,導致授課形式過于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班額較大,授課效果不好
按照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農村中學普遍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現象,導致班額較大。由于有的班級人數多達近六十人,這必然會增加組織課堂探究活動的難度,課堂的授課效果不好。
3.忽視道德與法治教學,任課教師素質偏低
長期以來,在很多農村學校已經形成了對道德與法治不重視的現象,直接導致任課教師素質普遍偏低的現象,出現了本節課人人能代教的現象,曾發現有些農村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課都是由語文或者其他文科的老師兼任。
這種教師配置不合理,非專業化現象十分普遍,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新問題、新現象,往往不會得到及時、正確的解決,甚至是積重難返,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提高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對策
1.開發和應用課程資源
要想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從備課的環節上下大功夫。任課教師是本課程資源的直接使用者,同時也應該是開發者。在農村學校各種資源貧乏的情況下,更需要具有高超專業素質的專職教師來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所以,目前農村中學的任課教師責任重大,他們不僅僅是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還是這門課程的開拓者。因此,任課教師必須樹立新觀念,端正教學態度,比如:在學習“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這一章時,教師完全可以運用各種資源,如報紙、雜志、紀錄片等等,只要是主流媒體所登載的振奮人心的事件,那都是充滿正能量的,教師完全可以拿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在有效時間里,把經過自己整理的精彩資料展示給學生,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極大地增強農村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重視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農村中學的教學條件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是不充足的,而新課程中探究活動有很多。因此,任課教師首先就應該做到提前做好計劃,精心備課。即使是資源貧乏,只要任課教師做個有心人,能夠從農村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靈活運用他們身邊熟悉的事件,將其生動地引進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也會對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比如:在“依法行使權利”這節課上,教師將課前搜集到的典型的、發生在農村的案例交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再將學生的討論結果加以全面、客觀的評價,最終引領學生一起找到正確答案,即:公民一定要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否則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要想切實提高農村學校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提高認識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作為任課教師,從自身角度出發,就不應該自怨自艾。其次,農村學校要保證道德與法治課的課時量,同時積極地拓展渠道,努力不斷豐富學校的各種課程資源。
要想切實提高農村學校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首先,教師必須專業化,杜絕外行教師兼任并參與教學的現象,即便是專業教師再少,也要形成一個長期而穩定的教師隊伍,使其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有經驗可積累、有精力去探索,這樣才能使教師不斷地成長。其次,教師要有嚴謹求實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及時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
總之,在農村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著力于與學生的積極互動,保持共同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使其保持富有個性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教學效果才能得以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王孫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誤區與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7(6):15.
[2]張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