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在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的基礎上,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繼續乘風破浪、堅毅前行。實踐再次證明,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有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頑強奮斗,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出現的各種艱難險阻,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有力地推向前進。
一、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這就要求我們,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二、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的重要戰略任務
全會提出的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包括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等9個方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原則及主要目標。全會提出了12項重要戰略任務,這12項重要戰略任務相輔相成,是一個有機整體,需要全面統籌、協調推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依據,將其概括為3個層面的重要戰略任務。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第二,堅持新發展理念。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第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