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標以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了一批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戰略。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復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面對當今世界正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于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振興發展戰略機遇期的黑龍江省更應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省情實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依托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協調區域經濟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優化經濟發展結構,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力求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技術進步和資源合理配置進一步提高黑龍江省的全要素生產率,客觀上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實現發展質量、供給質量、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是黑龍江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黑龍江省進入計劃經濟較早、退出計劃經濟較晚,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活一度成為制約黑龍江省振興發展的癥結。歷史上,黑龍江省在執行“價格雙軌制”、保證重點工業品供給、保障社會穩定、分擔全社會改革成本等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客觀上也形成了產業結構偏重、民營經濟偏弱、創新人才偏少等制約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矛盾,制約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但是,我省必須立足“長”,補足“短”,積極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科學謀劃我省“十四五”時期發展藍圖,明確主攻方向、路徑和招法。
黑龍江省在創新資源和知識創造方面具有規模優勢,應更好發揮引領作用,暢通產學研結合路徑,完善成果落地轉化機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在資金政策支持、提供精細化服務等方面給予企業更多扶持政策,充分激發科研院所創新活力,使科技創新與生產需求更好有機融合。
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完善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是破解黑龍江省體制機制障礙,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的根本途徑,也是推動黑龍江省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增強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的經濟體制;應更堅決扎實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扭住問題改、咬定目標做,把登高懷遠、埋頭拉車、抬頭看路統一起來,通過一定時期主攻目標的按期達成推進高質量發展。
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構建現代化新體系。產業興則龍江興,產業強則龍江強。打造現代產業新體系是黑龍江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是黑龍江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更是黑龍江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一是堅決貫徹落實“一產抓融合、二產抓提升、三產抓拓展”,著力構建“老字號”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原字號”資源精深加工業向產業鏈延伸、“新字號”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向新增長領域拓展。二是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三是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新材料、“大智移云”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壯大機器人、3D 打印、石墨烯、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等產業集群。四是積極發展融資租賃、現代物流、人力資源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向新增長領域集聚拓展。五是結合云計算、物聯網、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等試點工程,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
深化創新交流合作,構建開放創新體系。一是把對俄合作作為全面擴大開放的突破口,緊緊抓住“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化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引進來”步伐。二是鼓勵優勢骨干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到海外建立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走出去”步伐。三是加強黑龍江省與廣東省在科技、產業、人才等方面的對口互補合作,通過“產用結合”“產需對接”,加快“深哈合作”步伐。
積極促進技術進步,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一是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鼓勵行業骨干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完善技術創新制度,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核心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和攻關,著力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二是依托科研院所和行業骨干企業,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創業平臺,繼續引進和消化吸收新技術,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三是強化科技孵化平臺建設,推動“孵化+創投”“創業導師+持股孵化”“創業培訓+天使投資”等孵化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提升服務企業能力和水平,推動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