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路徑時,作出了一系列規劃,“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薄耙獜娀瘒覒鹇钥萍剂α?,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凸顯出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黑龍江省作為對俄科技合作的重要省份,在區位、資源、產業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俄合作基礎較為堅實。黑龍江省要把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做好當前工作結合起來,以2020年至2021年中俄兩國互辦科技創新年為契機,推動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多個州區的科技創新合作,不斷拓寬對俄合作路徑,努力結出更多碩果,贏得科技創新的先機和優勢。
一、黑龍江省對俄科技合作基礎堅實、內容豐富
科技創新是中俄務實合作中最富前景的合作領域,決定著兩國發展的未來。黑龍江省作為對俄科技合作的重要省份,在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依托多年來構建起的對俄科技合作框架,黑龍江省持續推進科技創新領域的信息跟蹤、技術引進、孵化和產業化合作,本著“超前介入、全程跟蹤、務求實效”原則,加強技術創新方式方法的引進、吸收與利用,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對俄科技合作,重點加強了重要裝備、工藝及技術的引進與開發,建立國內最大的對俄科技合作人才庫,成立對俄科技合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在能源、新材料、環保、現代農業、生物醫藥等眾多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為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科技創新合作中,以項目為重點發揮科技合作平臺的作用十分重要。哈爾濱市是我國對俄合作的中心城市,擁有全國唯一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為開展多領域的對俄科技合作、加強與俄羅斯在關鍵核心技術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積極引進黑龍江省急需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搭建了高效平臺。此外,哈爾濱市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及部分科研機構,結合高端復合材料、特種焊接、重燃設備、海洋開發等重點領域項目,成立了20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初步構建了以基地為紐帶、以企業為載體、以高校及科研機構為支撐的創新服務體系。這些基地中的15家為對俄科技合作基地,成為哈爾濱市對俄科技合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助推對俄科技合作不斷提速,持續完善孵化生態體系,吸引更多俄羅斯企業及人才到黑龍江省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
二、著力拓寬黑龍江省對俄科技創新合作路徑
“十四五”時期,黑龍江省應繼續發揮優勢特色、及時分析機遇挑戰、促進人才雙向流動、增大科技創業投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深化對俄創新合作發展,讓中俄科技創新合作結出更多碩果,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背景下為中俄深化合作、引領全球開放創新發展謀劃路徑、提供經驗。
對俄羅斯開展“回流式+互補式”科技合作。新中國成立后,蘇聯援建我國工業領域的156個項目中,有22個項目在黑龍江省,使黑龍江省在“一五”和“二五”規劃期間形成了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體、重工業為重心的工業經濟結構。20世紀90年代后,俄羅斯經濟偏重于能源原材料型經濟發展模式,裝備制造等領域發展相對較慢。在這種情況下,黑龍江省可以對俄開展“回流式+互補式”科技合作,特別是在當年蘇聯援建的項目領域開展對應科技創新合作,雙方取長補短,以促進雙方經濟與社會共同發展。
加強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相關信息交流?!皡^塊鏈”技術在我國發展迅速,其實際應用有助于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共同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科技創新信息數據庫,提供相關領域的科技發展動態、企業相關技術需求、科技人才流動、技術專利狀態等可公開的共享信息,便于雙方相互了解并目標明確地開展進一步的深入合作。
“政產學研”開展常態化“云”對接。加強對俄“政產學研”方面的信息交流與溝通,不斷增進雙方了解。在雙方有合作意向的前提下,可利用網絡開展常態化“云”對接,打破時空局限,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合作成功率。
加大后備科技人才聯合培養力度。科技人才是對俄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通過政府間教育合作,能有效加大后備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與俄羅斯對應機構開展政府間相互公派留學生,培養兩國各自需要的專門人才;通過聯合辦學,如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中俄聯合校園等,以“專業+俄語”的模式培養精通俄語的理工類專業人才;通過互派交流培訓,使中俄兩國企業之間科技人員加強交流、增進友誼、拓展合作。此外,為保證雙方合作順利開展,還應加強對俄科技管理人員的交流培訓。
開展“區區”科技產業聯動合作。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超前發展區發揮各自區位優勢、相關特殊優惠政策等,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要,推動雙方科技產業有效互動對接,充分發揮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強大拉動作用。
繼續辦好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是集中展示中俄雙方基礎科研成果及最新科技成就的重要平臺,具有強大的傳播效應,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很高的知名度,促進供需雙方相互了解和對接合作。中俄雙方繼續辦好科技成果展覽交易會對于加深中俄雙方科技創新領域合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系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