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江
勃利縣以開展“百企聯百村”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載體,團結引領廣大民營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參與到脫貧攻堅中來,通過產業扶貧、項目帶動、吸納就業、公益援助等方式,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全縣93家企業與133個行政村結成脫貧致富“命運共同體”,共帶動3173戶貧困戶,實現戶均增收1600元以上。
一、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挖掘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新動能。勃利縣為全力鞏固脫貧成果,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制定出臺《百企聯百村精準幫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參與“百企聯百村”新型經營主體享受政策,全面激發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百企聯百村”的動力。一是提供貸款擔保,讓企業愿意來。縣政府對參與“百企聯百村”經營主體興辦幫扶項目、資源開發、產業延伸等無償提供貸款擔保,幫助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解決資金難問題。截至目前,為25家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擔保貸款2000余萬元,助力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生產。二是給予貼息獎補,讓企業留得住。制定貼息獎補標準,對企業或合作社發展生產貸款按照3%的年利率貼息,貼息金額最高150萬元;對企業吸納貧困戶實現穩定就業的,分別補助500元~1000元。2020年,發放貼息獎補資金90余萬元。三是幫助拓寬銷售渠道,讓企業發展好。全縣參與“百企聯百村”的新型經營主體共有13家被認定為扶貧龍頭企業,并納入縣級重點扶持對象。2020年各類企業、合作社等產品銷售達200余萬元。
二、企業聯村帶貧困戶,拓寬貧困戶增收新渠道。勃利縣積極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壯大,使其全面參加到脫貧攻堅中來,一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多企幫一村,村企“聯姻”共發展。一是做實“企業+村集體”模式。企業、合作社等帶貧主體挖掘幫扶村自有資源,發揮企業自身優勢,積極幫助幫扶村發展村級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縣禾鑫公司、城投公司協調聯絡大森林集團、光大集團等11家企業參與永恒鄉村企共建,確定建設齊心村有機肥廠、東輝村蚯蚓生物肥廠、永順村混合肥料廠村級產業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帶動3個村280戶貧困戶增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700余戶。二是做實“企業+貧困戶”模式。參與“百企聯百村”企業通過直接吸納貧困勞動力務工、幫助貧困戶發展小型產業、購買或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等方式,直接帶動貧困戶增收。大森林集團“一企幫多村”,新建90畝果園基地,在田間管理上聘用35名貧困群眾,為404戶貧困戶每戶免費提供30只雞雛,為356戶貧困戶免費提供果樹苗6000株,幫助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田潤公司在杏樹鄉德勝村建設北美海棠扶貧創業基地,直接帶動德勝村等5個村75戶整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年戶均增收600元,帶動90余名貧困勞動力參與務工,人均增收1000元。三是做實“企業+村+貧困戶”模式。禾鑫公司結合幫扶村開展的疫情防控、環境衛生整治等設立鄉村公益性崗位110余個,所有資金由企業提供,所有崗位全部聘用村內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月支付工資,帶動110戶貧困戶月均增收1500元,走出了一條既能促進村級發展,又能帶動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的路子。
三、挖掘幫聯增長點,保證貧困戶增收可持續。勃利縣為有效保障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不返貧,因村因戶因人施策,不斷尋找挖掘幫聯工作新的突破點。一是在消費扶貧上找突破,促進農產品銷售。40支工作隊和參與“百企聯百村”企業參加扶貧產品展銷、直播帶貨等活動,讓農家醬、煎餅、葡萄、甜玉米等農產品走進城市,成交金額達60余萬元。二是在就業扶貧上找突破,幫助貧困戶就業。建立“百企聯百村”企業用工信息平臺,走“企業+培訓基地+貧困戶”模式,實現企業與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無縫對接。截至目前,通過直接吸納貧困戶務工形式直接帶動1000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增收。三是在幫聯模式上找突破,發揮企業帶貧作用。繼續發揮參與“百企聯百村”精準幫扶行動中大型民營企業的帶動作用,積極推進“企業+基地+貧困戶”路子,全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格局,實現企業向鄉村延伸,效益穩定鏈接貧困戶,達成企業、鄉村、貧困戶三方共贏,同走致富路。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扶貧開發工作辦公室)
責任編輯/劉淑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