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當前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關鍵,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本文通過梳理當前農村農業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農村現代化;防止返貧
一 引言
由于歷史賒賬和多種制約因素的限制,我國城鄉收入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一直比較突出,表現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農業基礎不穩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村人口就業相對較難等方面。可以說,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也是我們面臨許多問題的總病根。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通過因時因地制宜采取有利措施,切實改變農業農村落后面貌。鄉村振興戰略是直接關系到基層、關乎到百姓的戰略,當前農村的普遍現象就是與城市嚴重脫節,農產業尚不發達,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怎么有效解決這些難題是當前較為棘手的問題。
二 現狀及其問題
(一)資本下鄉對于農民收入的提高作用不大。城鄉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國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收入差距也在不斷的增大,由于技術進步和資本的逐利性,城市發展速度的增長遠高于農村地區。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農村問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刻不容緩。怎么樣增加農村地區居民的收入?其中引導城市資本下鄉被視為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可是一般農村資本下鄉對當地居民的收入提升作用并不大,資本下鄉多用于投資旅游業,而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農民大多沒有辦法融入其中,因此最終的結果是當地居民大多僅能得到土地流轉所帶來的收入。
(二)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高。振興鄉村,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五個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放在首位的就是產業興旺,只有產業興旺了,才能帶動后面的發展,產業興旺,不是單單指某一個產業興旺,而是要三產都興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永川區在一二三產業融合方面正在逐步走向完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還很多。很多地方發展產業沒有系統的規劃與指導,由于小農戶經營居多,很多農民種植農作物存在隨意性,以至于當地農作物生產各管各,不能形成規模化種植,更不能讓一二三產有效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三)農村勞動人口不足。農村勞動人口不足是現階段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年輕勞動人口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或者小孩,就算是留下了部分青壯年,他們對現代化農業方面的知識也比較欠缺,因此農村有效勞動人口減少也是當前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三 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策引領。一是制定相關政策引導資本下鄉,資本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助力劑,農村地區的發展離不開農產業的發展,而農作物一般來說周期長,需要有較為雄厚的資金投入作為支撐;二是建立鄉村合作機制,成立合作社等組織,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對當地居民進行專業培訓,使之充分適應當地產業發展,有效融入當地發展;三是建立外來阻斷機制,由于勞動力和資本都具有高流動性,哪里有利可圖就傾向于流向哪里,為了保證當地居民不被排擠,適當設立當地居民保護機制。
(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現階段,小農戶分散經營是制約農業農村現代發展的最大瓶頸,直接影響了農村對市場的對接,因此,讓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有機銜接是解決當前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根本途徑。一方面,構建整合現代化農業體系,包括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另一方面,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要以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為保障,保障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健全,保障農業社會化服務機構的創新,多方位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體系,實現農業農村服務體系的全面化。
(三)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保證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健全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根本途徑,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是簡單的一二三產業相加,而是指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相互帶動發展,使得一二三產業在同一農業經營體系下交叉融合,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推進農業延長產業鏈。最終實現第一產業推動第二三產業發展,第二三產業反作用第一產業的良性循環,要做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要立足一產;接上二產,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重在對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讓農產品以更加完美、更加多樣化的進入消費者視線;連通三產,利用好農業資源和農耕文化、鄉土文化、自然資源優勢,推動農業與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
(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三農”人才。一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就要大力培育“三農”人才,組建一支愛農村、愛土地、愛農民的隊伍,這支隊伍要懂農業、熟農村、愛農民,能把農村事業的發展放在心上,能夠致力于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培育“三農”人才,不僅要抓手于現有從事農業的人,也要抓手于將來從事農村事業發展的人,要在觀念上改變以前對農業就業的偏見,在農業上培養一批高水平的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將現有的先進機械設備運用到農業中去,同時在農業研發方面加大力度,研發出更多的實用農業技術,指導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管理水平。
培育“三農”人才可以分為三步走:第一,就立足于當前農業農村現狀,激勵優秀城市人才下鄉創業,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為鄉村產業的興旺播下種子;第二,立足于未來五年十年來看,打造鄉村信息網,培育鄉村信息人才隊伍,促進鄉村融入互聯網,依靠互聯網技術改善、促進鄉村發展;第三,立足于較長遠來看,在教育上下功夫,培育一批農業科技型人才,在思想上、觀念上改變對鄉村的偏見,鼓勵激勵人才,打造現代化農業農村體系,培訓農業農村人才,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
(五)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我國在鄉村發展道路上一直強調農業的核心地位,但是從近年的農村發展情況來看,由于鄉村地區環境資源限制、區域特色化和基礎條件的差異等等,很多地方鄉村農業并不是發展得很好,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產業興旺”,并不是單純指的是農業興旺,他包含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的興旺。振興鄉村,要基于中國鄉村發展的規律,找到了當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的路徑和模式,可以是農業為主導,可以是工業為主導,也可以是外來消費為主導式的鄉村振興,最終實現鄉村振興,農村興旺,農民增收。國內外都不乏有很多發展得很好的鄉村,但是每個地區地理環境、發展情況以及特色產業都不相同,很多成功經驗不能簡單的照搬照抄,必須結合當地實際,有針對性的振興適合當地產業。比如說一個地方發展鄉村旅游,采摘水果蔬菜,觀賞鮮花動物等做得很出色,那就是鄉村特色,但是假如有很多鄉村加以效仿,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失去了鄉村特色,失去了對游客的吸引力,因此要發展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振興鄉村,絕不能搞統一,不能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
參考文獻
[1] 張晨曦,方菁.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健康內涵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20
[2] 高青蓮,于書偉.“三治合一”鄉村治理體系的邏輯演繹與實現機理[J].學習論壇,2020
[3] 馮文麗,蔣婷.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農業相互保險的發展機遇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20
[4] 熊小林.聚焦鄉村振興戰略 探究農業農村現代化方略——“鄉村振興戰略研討會”會議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
彭淵紅:《新發展階段下實現鄉村振興的路徑探究》;批準號:YCDX2020ZB-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