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右文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要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對黨的建設的影響,做到網絡發展到哪里,黨的工作就覆蓋到哪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改進黨員教育管理、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加強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新時代國企黨建工作應把握“互聯網+”智能的發展脈搏,緊扣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按照國企黨建工作的特殊規律,把信息網絡技術融入黨建業務,線下與線上、“面對面”與“鍵對鍵”相結合,使國企黨建從現實世界擴展到網絡空間,從而拓展黨的工作覆蓋面和成效。
一、為什么要打造國企“智慧黨建”平臺
全面推進“智慧黨建”平臺在國企黨建工作中的創新運用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重要舉措,既能激發國企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生機活力,讓黨組織與黨組織之間、黨員與黨員之間不受空間和時間的約束;又能提升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的管理服務水平,黨組織日常工作能在平臺上得到處理,讓工作變得快捷、高效、便利,提升國企黨建工作時效和實效;還能把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融入黨的建設工作,通過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信息技術手段反映黨組織和黨員基本動態,解決當前基層黨建工作細化落實難、過程監管難、量化考核難、痕跡管理重等“三難一重”問題,實現對國企黨建工作的動態持續管理。同時,也為上級黨組織實時掌握基層黨建需求、調整黨建工作方向、制定黨建發展規劃等提供有力依據。因此,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打造好、運用好“互聯網+黨建”的“智慧黨建”平臺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
二、怎樣打造國企“智慧黨建”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國有企業歷來注重黨建工作,在落實好中央“規定動作”的同時,會結合各自單位的實際開展富有特色的“自選動作”。因此,打造“智慧黨建”平臺,既需在落實好“規定動作”上做文章,也需在開展好“自選動作”上求突破,充分挖掘平臺管理職能,提升工作效能,做到“智慧黨建”真“智慧”,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
一是應提高站位、立足長遠,明確平臺建設目標。應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為遵循,立足國企黨建現狀和發展戰略規劃,建立起集黨組織、工會組織、團組織、紀檢組織、綜治系統等為一體的“智慧大黨建”平臺,做到黨建工作全覆蓋、全過程、全維度管理,實現集團建網、黨委聯網、支部用網、黨員上網,變“宣傳教育、黨務管理、考核監督”等傳統線下黨建模式為線上實時動態管控,構建將支部建在網上、把黨員連在線上的國企黨建新局面,切實提升國企黨建工作基礎、強化黨建過程管控和責任落實、推進基層黨建“三化”建設,提高基層黨的建設質量,為國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二是應立足管用、注重特色,達到減負增效目標。“智慧黨建”平臺不能搞成花架子,看起來“高大上”,用起來“不落地”。首先需堅持“管用”原則。平臺設計應做到簡潔簡便,讓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務工作者能便捷利用平臺開展黨建工作,廣大黨員利用平臺參與黨內活動。特別是,如何設計好交納黨費、“三會一課”、換屆選舉、組織生活會等基層黨組織“高頻次”開展的黨務工作的線上操作流程,是平臺順利落地、彰顯生命力的關鍵之舉。因此,在設計線上流程時,不宜“層層加碼”,落實中央規定要求即可。其次要突出“特色”原則。平臺設計不應“千篇一律”,而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就需要各企業精準識別所在單位的黨建工作特色和品牌,尤其是那些經過多年實踐、扎根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特色黨建載體,要及時通過平臺來落實和展示。第三要堅持“減負”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打造“智慧黨建”平臺,就需在設計工作流程和環節中,對標對表中央要求,對線下各項工作、各個環節進行系統梳理、精準判別,把那些已經不合時宜、沒有實效的形式剔除掉,把那些落實中央要求、富有生命力的內容保留好,特別是要明確哪些工作需在線上完成、哪些工作只需線下開展,建立健全線上、線下黨建工作清單,明確工作責任和要求,避免線上、線下重復勞動,切實達到減負增效目標。
三是應夯實基礎、提升效能,搭建平臺功能框架。“智慧黨建”平臺應設置電腦端和移動端。電腦端是各級黨組織參與管理、全體黨員共同使用的綜合管理系統,以黨組織后臺管理為主,一般應設立黨務管理、宣傳教育、交流服務、考核監督、分析展現等功能模塊。移動端與電腦端互聯互通,以黨員日常應用為主,應打造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黨務手中寶”。平臺功能模塊應齊全、內容要豐富,做到文字、圖畫、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設立黨組織和黨員信息、黨建時訊、黨務知識、先進典型展示、新聞推送、調研分析、在線咨詢等靈活多變的形式,切實構建黨建工作新體驗,讓黨建工作更加高效、更具活力。
三、如何用好國企“智慧黨建”平臺
如何讓“智慧黨建”平臺從“建起來”到“用起來”,真正發揮作用? 一是應先行試點、逐步推廣。平臺搭建之后,一般不宜全面鋪開,應先組織部分黨組織和黨員進行先行先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試用論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待平臺功能齊全、運行相對完善和穩定后,再在其他單位逐步推廣運用。在先行試點過程中,要給政策、給資源,鼓勵和引導黨組織和黨員大膽用、大膽試,把平臺缺陷和短板充分暴露出來,并及時跟進改善。二是應加強宣傳、強化培訓。應通過微信、微博、公眾號等線上渠道,召開黨員大會、召開項目推進會等線下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強化對平臺的宣傳推廣。通過宣傳,讓廣大黨組織和黨員充分認識到平臺的智慧之處,以及和傳統黨建工作相比優勢所在。此外,強化培訓、確保黨組織和黨員熟悉平臺,是用好平臺的關鍵之舉。平臺培訓是一項專業性強的系統工程,需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建立“1+2+3”培訓體系:“1”就是國企集團總部,把參與平臺籌劃和建設的人員培養為“高級培訓師”;“2”就是先行試點單位,在試點單位選拔熟悉平臺的人員作為“培訓師”;“3”就是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他們是平臺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培訓員”。三是應開展活動、全員參與。平臺功能豐富、移動智慧、方便快捷,如何運用這些優勢,就需和工作實際相結合,在工作中運用平臺開展各類黨建活動。比如,利用平臺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在線答題、調查問卷、學習心得體會分享活動等,活動通知線上發布,簽到記錄線上進行,交流研討線上同步,切實增強黨組織和黨員對平臺的“黏度”。四是應制定制度、強化考核。實現平臺的規范化管理和常態化運用,需要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辦法。需有內容管理辦法,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分發具體的工作任務,由負責的單位部門及時補充完善平臺內容。需有考核考評制度,對各單位參與平臺情況和完成工作任務情況進行評分考核,以此鼓勵和引導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加強平臺運用。五是應加強防范、安全運行。平臺給日常工作和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性,但同時也存在泄密等不安全不穩定因素。因此,在運用平臺過程中,要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按規定做好用戶資料、組織信息等各類保密工作,加強對數據的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