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司法鑒定體制改革引領著司法鑒定工作的發展。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思路可以從政策、制度以及價值三個層面闡釋,但當前的司法鑒定領域仍存在鑒定標準不統一、鑒定機構存在部門化傾向以及鑒定人準入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對此,需要從構建統一鑒定標準著手,促進司法鑒定體制不斷革新。
關鍵詞:司法鑒定體制改革;鑒定管理機制;鑒定機構
一、司法鑒定體制改革歷史沿革
司法鑒定是訴訟證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能夠為訴訟中專業性問題的查明提供科學證據。面對當前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司法鑒定基于其自身的科學性成為了促進司法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有鑒于此,司法鑒定體制改革始終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關鍵內容。
1993年,司法鑒定體制改革開始萌芽,由于當年尚未構建規范的鑒定管理制度,鑒定工作管理混亂,由此導致鑒定儀器常常出現多重投入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財政部向中央政法委提交了報告,倡導統一鑒定管理工作以杜絕資源的浪費。1998年,國務院進行了機構調整,司法部由此獲得了“指導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的職能,在取得這一職能后,司法部展開了對我國司法鑒定的管理工作,鑒定機構與鑒定人數量激增,2004年,司法部被正式授予了管理鑒定機構以及鑒定人的職權,我國逐步建立起司法部主導的司法鑒定管理體制。這一階段的系列改革可以稱之為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初始階段,有關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各項政策仍未正式出臺,處于醞釀階段。
2004年中央轉發了《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于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該意見中明確了我國“建立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制度目標。是我國首次正式提出要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是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正式開端。
在這一改革目標的指引下,司法鑒定體制改革進入轉折期。2005年,中共中央提出有關司法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緊接著,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邁出了司法鑒定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關鍵一步,這一文件的出臺對我國鑒定體制改革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標志我國正式于國家層面構建了統一的鑒定體制改革框架。《決定》規定了鑒定機構、鑒定資格及虛假鑒定責任等,由此明晰了司法鑒定制度的總體框架、制度目標以及實踐方向,為鑒定體制給予了法律層面的支撐,成為鑒定體制改革的實質開端。但僅靠一部文件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司法鑒定體制改革過程中也遭遇了一些困難,主要表現為司法鑒定秩序混亂,我國司法鑒定體制仍存在法律漏洞,缺乏秩序的司法鑒定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因而反映出鑒定體制改革仍有繼續的必要。
在司法鑒定體制改革遇到瓶頸的關鍵時期,中央提出了要“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目標,這無疑為鑒定體制改革作出了指引。基于這一目標,中辦頒布了2015年工作要點,其中把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確定為首要牽頭單位,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試點方案”的試點任務,為鑒定體制改革先行試水。2015年末形成了《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試點方案(專家建議稿)》。這一方案集合了鑒定領域專家意見,力求實現鑒定體制的革新,旨在于構建規范化的鑒定管理體制,健全鑒定管理體制,打破阻礙司法鑒定體制統一的桎梏。
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通過了《關于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的出臺引領著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化。
《實施意見》的頒布為繼續深化改革明確了方向,是改革的指引性文件,不僅從宏觀層面作出了指引,更為重要的是確立了鑒定管理的諸多細則,包括對偵查機關內設鑒定機構的統一管理,對鑒定機構實行類別化管理等。《實施意見》將鑒定管理體制界定為“司法保障”,這種定義表明了司法鑒定的性質,符合當前的訴訟理念。
二、司法鑒定體制改革基本思路
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思路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即政策層面、制度層面以及價值層面,三個層面的思路始終存在于改革全過程,構建起鑒定體制改革的整體目標。
在政策層面,中央高度關注有關鑒定管理制度的改革,鑒定管理制度是鑒定體制改革的基石。《決定》著重強調了對鑒定機構的管理,《實施意見》更是點出要構建規范化的鑒定管理體制。總的來說,司法鑒定體制改革思路在于明確鑒定范圍及管理機構,完善鑒定機構準入資格及鑒定標準,建立一套規范化的行業秩序,突出強調司法鑒定的真實性,使鑒定結論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有益于判決結果的公平公正,并就司法鑒定過程中的頑疾和鑒定管理中的無序現象提供對應之道,從而實現良好的社會效果。
在鑒定體制改革的制度層面,改革旨在于妥善處理司法權和司法行政權的關系,明確各訴訟參與機關的鑒定管理權,協調各機關的分工配合,在司法鑒定領域構建有序銜接的管理機制、工作機制以及運行機制,通過司法鑒定制度使司法鑒定管理與使用實現有效銜接,進而成為適應當前司法理念并滿足訴訟需要的司法鑒定體制。
司法鑒定體制改革以公正為價值主導。司法公正乃法律之本,蘊藏著程序及實體兩個層面的公正。在改革過程中,程序公正要求訴訟中司法鑒定的申請、啟動、受理、質證等都體現出公平正義,保證雙方當事人享有平等的鑒定權利,實現鑒定程序的規范化;實體公正要求保證鑒定結論的真實性,還原案件真相,實現結果正義。鑒定公正是實現結果公正的重要保證,是及時審判的必然要求,進而能夠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之外,保障公民合法的訴訟權利也是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鑒定權是公民在訴訟活動中當然享有的訴訟權利,通過改革確保鑒定權利為當事人所享有是司法鑒定體制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更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徑。
三、司法鑒定體制改革困境
我國司法鑒定體制歷經多年改革已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的道路,隨之“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訴訟越來越成為實現公平正義的重要途徑,而司法鑒定作為訴訟活動的保障,無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期盡可能根除當前鑒定體制所具有的弊端。
當前鑒定體制改革困境主要存在于下述幾方面:首先,尚未構建統一的鑒定標準。當前我國對鑒定標準盡管已經做出了原則性要求,但是案情復雜多變,原則性的規范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缺少統一的鑒定標準就遭受了諸多質疑。之所以實踐中會發生此類狀況,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我國未設立全國性的司法鑒定標準化機構。在訴訟中,原有的鑒定相關技術標準主要是以刑事技術標準為依據,而刑事訴訟技術標準是由全國刑事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制定和頒布的。近幾年來,司法鑒定地位日益提高,為對司法鑒定質量進行嚴格化管理,司法部陸續出臺了82項有關司法鑒定的技術規范,指引司法鑒定工作。除司法部作出了上述努力外,安全部門、質檢部門、環保部門也分別成立了其相關領域的鑒定標準委員會,并先后出臺了相關鑒定標準和技術規范。如針對印章印文的鑒定,司法部同公安部各自制定了《印章印文鑒定規范》和《法庭科學印章印文檢驗技術規程》。對同一事項的多部門制訂的現象,很容易造成鑒定標準的混亂,導致不同鑒定機構采用不同的鑒定標準會對同一專業性問題給出大相徑庭的鑒定意見,損害司法鑒定公信力。
其次,鑒定機構有嚴重的部門化傾向。司法鑒定是訴訟活動公平正義的保證,其自身作用就決定了鑒定機構必須保持客觀公正,作出真實的鑒定意見為訴訟提供證據。然而改革并未將鑒定機構的中立性置于關鍵位置,《決定》雖然提高了鑒定管理體制的規范化程度,但就司法鑒定體制中存在的部門化缺陷,改革并未在根源上解決,司法實踐中情況并不能根本好轉,偵查機關基于辦理案件的目的仍設有鑒定機構,雖然鑒定機構與偵查機關名義上分開,但由于偵查機關在刑事訴訟中強大的主導地位,鑒定機構實際上仍附屬于偵查機關,為偵查機關打擊犯罪而存在,部門化傾向在所難免。另一方面,法院是案件事實的認定者,在司法鑒定中擁有最終認證者的天然地位,能夠決定司法鑒定業務的開展,法院與司法行政機關都擁有管理鑒定人名冊的權力,而對鑒定的雙重主體監管必然造成責權不清與秩序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鑒定機構的中立性難以保障,由此損害了司法鑒定的權威性,鑒定與訴訟之間也無法相互制衡,喪失了其原本作用。
最后,鑒定人準入機制不健全。我國當前有關司法鑒定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對鑒定人準入門檻要求較低,僅僅明確了自然人申請從事鑒定業務的法定條件,包括未受刑事處罰、未被開除公職等限制條件,但并未對鑒定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操守等作出明確而嚴格的條件。準入機制的缺失就易導致鑒定機構素質不一,許多業務水平不高、缺乏職業操守的鑒定人進入訴訟活動領域中,從業人員稂莠不齊無疑會對鑒定行業產生負面影響,從而阻礙案件事實的查明。
注 釋
① 到 2005 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登記審批的面向社會服務的鑒定機構 2864 家,具有執業證的鑒定人 36417 名。
② 2003年出臺《行政許可法》,授予司法部管理司法鑒定機構的權力;2004年國務院發布412號令,司法部獲得了管理司法鑒定人的職權。
③ 《決定》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設立鑒定機構”“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鑒定人和鑒定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偵查機關的鑒定機構不得面向社會接受委托從事鑒定業務”。
④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出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強調“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
⑤ 參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司法鑒定人登記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 陳瑞華.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定位[J].東方法學,2018(01):156-169.
[2] 郭華.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的歷程及解讀[J].中國司法鑒定,2017(05):1-7.
[3] 陳瑞華.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的初步思考[J].中國法律評論,2017(03):27-38.
[4] 史鳳林,李蘇林.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的瓶頸與突破[J].中國司法鑒定,2017(03):69-76.
[5] 陳邦達,包建明.完善司法鑒定程序? 推進鑒定體制改革——《司法鑒定程序通則》評析[J].中國司法鑒定,2016(06):70-75.
[6] 陳如超.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與邏輯[J].法學研究,2016,38(01):187-208.
[7] 郭華.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的創新思路[J].中國司法鑒定,2015(04):24-31.
作者簡介:李名璇(1996—),女,漢族,山東臨沂市人,碩士研究生,法學碩士,單位:山東師范大學法學院訴訟法學專業,研究方向:民事訴訟原理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