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瓦次仁
摘 要:青稞作為青藏高原人們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已經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但是在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青稞的生長卻受到了限制,產量較低。本文從高海拔地區的特點以及青稞栽培技術等幾個方面進行介紹,旨在通過品種的選擇和新技術的應用,使青稞在高海拔地區也成大面積生長,提高西藏青稞整體種植面積,從而提高青稞的產量。
關鍵詞:高海拔;青稞;種植技術
提起青稞,并不陌生,它是青藏高原上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糧食作物,根據記載它們在青藏高原已經有3500年的種植歷史,青稞做成的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青稞酒也受到人們的喜愛,青稞不光籽粒是寶,其秸稈也是高原牲畜的優質飼草飼料,可以說藏族文化的形成離不開青稞文化。
西藏的青稞隨處可見,它具有耐寒的特征,一般來說在海拔2700~3500米的地區分布比較廣,3500米以上的地區分布較少。但是近來隨著藏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西藏人口的迅速增加,青稞的種植面積急需擴大,因此人們將目光放在高海拔地區的青稞種植。但是由于高海拔地區自然環境等因素的限制,以往青稞的種植并不普遍,現本人通過分析高海拔地區的特點,進行青稞種植技術的推廣。
一、青稞的生長特性
青稞的長勢一般比較旺盛,并且適應能力很強。理論上講,海拔從1400米到4650米的地方都會有青稞的種植,但是由于熱量積累,一般海拔3200米以下的地區,青稞種植地塊多是一年兩熟,而較高海拔地區多是一年一熟制。
1.1青稞對環境的溫度要求。青稞性喜溫涼,比其他的禾谷類作為更加能夠耐低溫。一邊來說,年平均氣溫在3℃的地區青稞都能夠正常的生長。
1.2青稞對水分的需求。青稞是一種比較耐寒的作物,也是禾谷類作物中對于水分的需求較少的作物,因此比較能夠適應西藏的干燥氣候,一般來說,田間的持水量在60%~70%就能夠滿足青稞的發展。
1.3光照的要求。綠色植物的生長都唏噓要有光照,青稞屬于長日照作物,在西藏充足陽光的照耀下,能夠縮短青稞的生育期,為下一季作物的生長節省了大量的光熱資源。
二、高海拔地區的種植青稞的劣勢
1.1自然環境較為惡劣。經過千百年的生長,青稞已經適應了西藏地區年環境的惡劣,但是高海拔地區無霜期較短,太陽輻射較強、空氣稀薄,晝夜溫差尤其大,并且年均降水量較少,氣候較為干燥,在水資源不充足的地區,不利于青稞的生長,往往由于寒冷和干旱導致產量低。在這主要因素中,干旱地區正在逐步改善,比如修筑蓄水池等現代農業設施。
1.2青稞的種植技術不高。對于高海拔的農牧區來說,很多人種植青稞仍然沿用落后的生產技術,比如撒播技術、靠天降水等,再加上后期沒有科學的管理,很難有較高的產量。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才能種出好的莊家,農牧區對于糧食作物的管理較為粗放,缺乏積極性和科學的方法。
1.3品種退化和缺少新品種。在高海拔地區零星種植的青稞來看,青稞大都采用的是本地品種或者自繁育品種,這些品種中大多出現混雜以及退化的現象,本身質量不高,不能高產。但是由于高海拔地區青稞品種推廣不到位,現有品種不能滿足目前的青稞生產需求。
三、高寒地區青稞的種植技術
2.1品種選擇。挑選優質的品種是高海拔種植青稞的第一步,好的品種是成功的關鍵。一般選擇生育期較短,能夠在無霜期完成播種到成熟的過程,另外由于高海拔地區環境比較惡劣,一般要求抗病性強、抗逆性強、抗旱、抗寒的品種。主要有喜馬拉雅22號、藏青690等品種,其中藏青690是近年來在高海拔地區的主推品種,在堆龍德慶縣、江孜縣、定日縣、左貢縣等大都已經進行示范推廣,經測定,平均畝產量在253~328千克,比本地品種平均增產量達到10%以上。
2.2選擇地塊。青稞雖然有耐貧瘠的特征,對于土地的選擇并不嚴格,但是為了提高種植的質量以及產量,盡量選擇比較優質的土壤,這樣能夠為其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如果土壤較為肥沃、土質疏松的地塊,才能夠夠發揮青稞原本的生產潛力,達到優質優產的目標。一般來說,地勢較為平坦、土層深厚、有較好的澆水條件的地塊又有利于青稞的生長。
2.3播前整地。青稞在播種之前需要整地,這是為了給青稞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要進行深耕整地。整地質量的好壞對青稞的生長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對于青稞產量的高低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海拔地區來說,整地一般在上一年的秋天就開始了,即上一年青稞收獲后,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一次秋耕,來年春天冰雪消融后,再進行春季整地,這樣可以使耕作層更加疏松。整地一般結合基肥一起施入,一般用量為有機肥22.5~30t/hm2,尿素60~112.5kg/hm2,磷酸二銨75~150kg/hm2。
要注意的是,為了消除春季雜草的危害,翻耕之后,一般用40%的燕麥畏乳油3000ml/hm2,并加入750千克的水,然后用噴霧器噴灑于地面,再迅速的翻入到土中,耙磨均勻并鎮壓。
2.4播種。
2.4.1種子的選擇與處理。俗話說“好種出好苗”因此,對于青稞種子的選擇也很講究,在選擇好品種之后,青稞的種子應當飽滿、無壞粒、空粒,也沒有石子、土塊等雜物,這樣才能保證種子出苗均勻。
種子選擇好之后應該進行曬種,也就是將種子暴曬在陽光之下,利用西藏地區高海拔地區的太陽輻射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曬種之后還要進行種子包衣處理,種子包衣一般使用青稞專用種衣劑,這樣能夠進一步將種子表面的病菌殺死,提高青稞后期的出苗率,對于后期病蟲害的發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2.4.2適時播種與播種密度。高海拔地區無霜期較短,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對于青稞的生長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青稞適宜盡量早播種,這樣能夠避免后期氣溫的驟然下降而影響生長。為了確保青稞能夠完成其正常的生長期,一般情況下最佳播種期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過早土壤已解凍,無法完成播種,過晚會受到后期寒冷天氣的影響,造成灌漿不實等現象,影響產量。
另外播種密度也會對產量有所影響,播種密度過大,青稞植株之間爭水肥現象嚴重,影響健康生長,也會影響青稞籽粒的產量;播種密度過小,造成總量減少影響產量。因此株行距都應根據品種特性進行科學的播種,以藏青690為例,一般每畝用種量15千克左右,行距20厘米。
2.5田間管理。
2.5.1苗期管理。青稞出土后,7天以內及時觀察,缺苗斷壟的地方要及時補種,另外青稞苗期水肥管理至關重要。出苗后應根據土壤墑情進行一次灌溉,保證壯苗的成長。在高海拔地區,青稞苗期氣溫較低,為了防止發生凍害,可以進行一次中庚鎮壓。鎮壓后青稞苗的莖、葉受到部分損傷,營養物質減傷向上疏松,流向根部,這樣可以形成壯苗,防止苗期徒長,不利于應對自然界的災害。
另外,青稞的苗期田間容易出現草害,應結合中耕進行除草工作,苗期一般進行中耕除草。中耕也有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提高低溫,促進根部發育生長。
2.5.2拔節期管理。青稞的拔節期就是指青稞的基部節間伸長,并且露出地面的部分達到1.5—2厘米的時候進入拔節期,當青稞的節間不再伸長時,拔節期結束。拔節期青稞的生長速度非??欤瑺I養消耗也非常大,根、葉、穗、消化分化等同時進行,葉迅速長大,莖稈生長速度增快,干物質也開始進入到迅速增長的時期,為了滿足這一段時間青稞的需要,水肥供應必須充足。
一般來說,高海拔地區的青稞拔節期根據土壤情況進行澆水。施肥可以根據青稞的長勢進行確定。
生長正常的青稞植株,一般在第二節間顯著伸長的時候,每畝地進行根施尿素6~8千克。
對于生長過弱的麥田,也就是葉色發黃、主莖細弱,這時候可以提早追施拔節肥,可以在剛進入拔節期時結合澆水施肥,一般是每畝地追施尿素7~8千克。
對于青稞生長健壯的地塊可不施肥。
2.5.3灌漿期管理。灌漿期已經到了青稞的生長后期,此時青稞的營養生長減弱,以生殖生長為主。在這個時期內,青稞體內將經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淀粉一斤經過轉化而來的蛋白質等物質,都轉運并貯存在青稞的籽粒中,形成干物質的積累。如果水肥不充足會影響灌漿,將會直接降低青稞的產量。
灌漿期一般進行一次灌水,缺水會影響灌漿過程從而減低產量。另外這個時期青稞的根系已經逐漸衰敗,吸收能力減弱,因此應當采用“一噴多防”技術噴灑葉面肥,既能通過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促進更多的營養流向籽粒,促進灌漿。又能夠防止病蟲害。“一噴多防”一般在揚花后5天進行,每個7天再噴一次,連噴三次。這樣能夠明顯的改善籽粒的品質。
另外,在灌漿期還應及時拔出田間的野燕麥、油菜等,以防他們結籽為害下一茬青稞。為了保證品種的純凈,將不符合所種青稞品種特征的雜株也應當及時拔除,以保證品種的純凈,為來年留種做準備。
2.6病蟲害防治。高海拔地區由于氣候原因病蟲害較少,蟲害一般以蚜蟲為主,病害一般有黃矮病等,建議在當地專家的指導下采用綠色安全農藥及早進行防治,一般防治蚜蟲的有氧化樂果等,防治黃矮病可以使用多效唑按照產品說明進行噴霧防治。
四、收獲
高海拔地區的青稞一般在8月底9月初,青稞進入蠟熟期后進行收割。蠟熟期進行收割,可以保證青稞籽粒中的干物質積累達到最大值,而且這時候的品質也好,是最時候的收割時期。收割過早,青稞的籽粒干物質較少,收割后影響產量;收割過晚,籽粒達到完熟期,就會在成營養成分向青稞秸稈倒流,從而造成粒重下降。根據調查,每畝的減產幅度能夠達到30~50千克。
所謂蠟熟期,該如何判斷呢?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一是觀察青稞的籽粒,籽粒的顏色一般是呈現出不同的橘黃色,然后用小刀將籽粒切開,會發現內部呈現蠟質狀態,稍微硬但是可以用指甲劃出痕跡;二是可觀察青稞支柱的葉片,莖稈從下向上變黃,只有上部一葉及其附近仍呈綠色,穗下莖變黃,旗葉鞘及倒數第二節轉黃不干枯,全株呈黃、綠、黃三段。三是從遠處觀察青稞田的狀態,從遠處看都是黃色,但是隱隱有一條綠帶,這就基本已經進入到了蠟熟期,可以進行收割了。
五、總結
高寒地區氣候寒冷并且常年干旱,以往人民多以放牧為主,加上青稞生長條件差,產量低,就造成高海拔地區糧食供應緊張。高海拔地區青稞種植技術的推廣,只有做好青稞的選種、播種以及田間管理等工作,才能提高青稞產量。這不僅解決了高海拔地區的用糧問題,青稞秸稈還可以加工成牲畜的飼料,將青稞最大利益化,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鄒淑昆高寒地區青稞種植技術及利用[J],農村實用技術,2018(7):38-39.
[2] 彭紅新高寒地區青稞種植技術[J],種子科技.2018,36(4):49.
[3] 張艷林高寒地區青稞種植技術的應用于推廣[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7(1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