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嵐綺
家里的每一次聚餐,最后都會變成一次手機使用培訓班。
基本上都是在剛剛吃完的時候,爸爸抓住機會,戴上老花眼鏡,拿出他的手機說:“你們誰幫我看看我的手機……”
上次聚餐解決的是申領健康碼的問題。爸媽用的手機都是我們淘汰的,當時注冊ID時的密碼都記不住了,所以很多App未能成功下載。我們總認為他們不出門,有沒有健康碼無所謂。我幫他們代申領了健康碼,但我不是時刻和他們在一起。
“爸爸是覺得擁有了健康碼,就像擁有了健康一樣吧!”我哥哥開玩笑。
爸爸嚴肅又著急:“你們不知道,進藥店買藥讓出示健康碼,上回坐地鐵也要出示健康碼,如果沒有,就得填表……”
手機重新申請郵箱,重新注冊,重設密碼。然后下載支付寶,輸入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看,你的健康碼出來了!”
“如果人家叫我出示,我怎么把它從手機里弄出來呢?”
大家七嘴八舌教會了他們,我侄兒又叫他倆比賽,看誰先找出自己的健康碼。手腳一向笨拙的爸爸竟然贏了媽媽,很是得意。
趁熱打鐵,繼續教微信付款。“講慢點兒,今天學的太多了。”爸爸很為難。
“你把微信付款的步驟寫下來。”講授兩遍之后,爸爸遞給我紙和筆,他們需要文字教程。
寫的時候才發現,要分為“掃別人的二維碼”和“別人掃自己的二維碼”兩種情形。這樣拗口的話,對于快80歲的爸爸來說,的確是有些復雜了。
“從明天開始,媽媽去買菜時,就掃人家的二維碼試試。買個青菜又不貴,就算輸錯了也沒關系。”
課后作業一道布置了。
周六,爸爸媽媽來,說話吞吞吐吐。原來,媽媽的體檢報告上有需要復查的地方,他們很畏懼醫院里的流程,想讓我帶他們去。
以為已經成功教會他們領取健康碼了,其實不是這樣的。醫院門診大樓門口,保安用喇叭大聲喊“掃一掃,掃一掃”,我留神看爸爸媽媽,爸爸掃成功了,媽媽卻止步不前。
“我的手機沒有網絡。”媽媽小聲解釋。
我們自己用的都是不限流量的上網套餐,卻從未考慮過他們的。
在候診區坐下,我教媽媽:“在‘設置里,打開‘蜂窩網絡。”
“這個我會。家里有WiFi,平時又不出門,所以我一般不打開。”
“后來買菜時用過微信掃碼嗎?”
“沒用過,在外面沒有網。以后我每個月買點兒流量就可以用了,我們又不大出門。”
在候診區等待叫號的時候,爸爸掏出手機來看,但很快收了起來,“沒電了。”爸爸說。
我掏出包里自帶數據線的充電寶遞給他。
他拿在手里看了看:“這個多少錢?”
我立即說:“不貴,正好‘雙十一還有優惠,給你買一個。”
他欣然同意:“不要選太貴的。”媽媽湊過來:“那再幫我買一個充電器吧,我那個總是接觸不良。”
他們平時最怕我給他們買東西,原來是我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
夏天時,因為孩子要去讀大學,我在淘寶上給她買過充電寶。
造型時尚好看的,評論說容量太小,中看不中用;容量大的,評論里又說太重了。
孩子并沒有說需要這個,但我覺得必須給她準備一個。她有時玩手機會忘了充電,一直到自動關機。
給孩子選充電寶,硬是選出了找對象的感覺。
我從沒想過爸爸媽媽也有需要在外面給手機充電的時刻,從沒擔心過他們。
上個周六晚上,媽媽住在我家。哥哥晚上在家里的微信群發了個鏈接,大家紛紛回應。當時是晚上11點,大家都已習慣晚睡,11點也不覺得太遲。
但住隔壁房間的媽媽早早就睡了。我丈夫側耳聽了下,說:“媽媽的手機一直在響。”
“哦,她沒有給家庭群設置免打擾。”我反應過來。
“媽媽睡著了,大家不要再說話,她的微信沒有設置免打擾。”我發了一句。
于是再沒人說話。
第二天,媽媽一條一條回看:“你們啊,都睡這么晚。”
“我幫你設置成免打擾,不然以后晚上你都睡了,我們還在說話。”
“不要設置免打擾!我睡著了,它響就讓它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