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精準扶貧,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與讀者出版集團緊密聯系起來。
鎮原縣是名揚隴上的“民間剪紙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書法之鄉”。在這片被文化浸染濡潤的土地上,百姓崇德持善、重情尚節、耕讀傳家、勤儉自強。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發展滯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傳承優勢并未從根本上改變鎮原這個農業大縣的發展現狀。鎮原縣是國扶重點貧困縣,是全國最后一批摘帽的深度貧困縣之一。
作為知名文化企業和甘肅文化名片,讀者出版集團與鎮原縣因扶貧而結緣,因文化而牽手。
自2017年在鎮原縣開展定點幫扶工作以來,讀者出版集團立足文化企業定位,堅持扶智扶志,通過產業扶貧、文化扶貧、改善民生、基層陣地建設、消費扶貧、精準扶貧一戶一策等措施,既堅定了廣大群眾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更激發了貧困群眾依靠雙手、勤勞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
說起扶貧措施,讀者出版集團定點幫扶鎮原縣廟渠鎮六十坪村、四合村、店王村的幾位駐村干部頭頭是道。這些以往拿慣了筆桿子、習慣于坐辦公室的“讀者人”走上田間地頭,走進老鄉的家,春促備耕,夏幫麥收,秋藏碩果,冬送溫暖。山川田野,院落炕頭,留下了他們忙碌的身影和綿長的話語,帶來的是群眾生活的日新月異。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對于駐村干部來說,拋下自己的小家庭,離開熟悉的一切,挑起一個村子的擔子,承擔起全村貧困戶脫貧的責任,記掛全村每一戶的風險點……上面千條線,只管做好那一根縫合起駐地村莊與小康生活差距的針。
老鄉說:“牛越來越多,日子越來越好,可是駐村干部的皮膚(顏色)越來越深,像是我們山里人了。”
這幾位駐村干部是全國幾百萬名駐村干部的一個縮影,讀者出版集團與鎮原縣的扶貧故事,也是中國“扶貧攻堅”事業的一塊拼圖—助力于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寫下人類反貧困歷史的嶄新篇章。
“高天厚土,流金四合”原是寫在鎮原縣廟渠鎮四合村“讀者鄉村文化驛站”門口的兩句話—位于黃土高原的四合村如今遍植萬壽菊,花開時節,四野流金。而在扶貧攻堅取得歷史性勝利的時刻,頂天立地的扶貧人無愧于這高天厚土,四合八方的扶貧戰績碩果流金。
是以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