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陳艷萍,孔繁蓮,徐鳳銀
(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青海 西寧)
2019 年12 月31 日湖北省衛生健康委首次公布了一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且感染病例數在持續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命名為2019-nCov。全球幾大洲陸續出現相似病例,3 月11 日WHO 宣布進入全球大流行。冠狀病毒是多形性的單鏈RNA 病毒,直徑約100-160nm,冠狀病毒感染的動物種類繁多,可分為4 個屬,分別是:α、β、γ、δ,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分為兩個屬:α 冠狀病毒和β 冠狀病毒[1]。2019-nCov 屬于β 屬的冠狀病毒,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肌痛等癥狀,人群普遍易感[2]。醫療機構作為2019-nCov 感染肺炎收治患者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主戰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暴發后,我院被西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為定點收治該病的醫院。本次疫情流行正值春節人口大量流動時期,感染暴發機率明顯增加,隔離確診病例和高風險感染者是阻斷疫情傳播最重要的手段。根據習近平同志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各相關部門及地方要以對人民群眾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完善應對方案,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院領導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迅速反應,召集臨床專家及相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題會議,即刻安排人員組織學習感染控制工作制度流程,調整人力資源配置,防護用品貯備等,保證收治患者的治療及醫護人員自身防護安全,現將我院應急管理措施介紹如下。
成立以主管院長為組長,分管院領導為副組長,醫務科主任、護理部主任、院感科主任、設備科主任及科護士長等為主要成員組成應急管理指揮系統,全面負責工作部署與落實。針對此次疫情我院實施了重點工作專項管理,由院防控領導小組成員每日兩次交班以便時時了解疫情防控情況。醫務科與護理部負責全院醫護人員的統一調配工作;院感科負責院內感染防控指導工作,同時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學特點,結合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和診療條件等,建立預警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和工作流程;設備科負責消毒劑及防護用品的采供。以上科室在所屬分管區域工作中存在的或不能及時解決的問題,均在每日上午10:00am 及下午17:00pm 交班時匯報協商處理,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合理的人力資源對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起著重要作用[3]。作為定點收治醫院,護理部、醫務科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權衡全局,在醫院前期動員會的基礎上,又分別在所屬的科主任、護士長及院內職工微信群做動員,全院共有醫護198 人自愿報名參加。并通知全院醫護人員停止休假,休假中人員返院待命。院領導按照醫護人員的職稱、職務、專業年限等組成醫護3 個應急梯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暴發后,院內發熱門診就診量驟升,感染性疾病科患者不斷增加,醫護人員嚴重短缺。院領導梳理疫情重點防控崗,評估人力資源配置需求,停診體檢科及口腔科門診,將燒傷科、康復科、中醫科等病區病人分別交由普外科、骨科病區重組,重組后按照病人數與工作需要重新核定病區醫護人員數量,將剩余的醫護人員全部集中進行調配,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在發熱門診預檢分診處及24 小時預檢分診處等疫情重點崗位放置經驗豐富的臨床醫生及護理人員各一名,保證不漏一名疑似患者;在新增的住院隔離觀察病區、確診收治隔離病區,人員依據專業技術水平,年齡、健康狀況等條件合理配置,根據疫情收治就診患者數量進行彈性排班,以保證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安排。
由醫院感染管理科牽頭,護理部、醫務科、科教科協助對各梯隊的醫護人員分批、分組進行防控知識強化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穿脫隔離衣、防護用具的使用、隔離病區消毒方法及國家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指南標準等。同時對全院醫護人員依據崗位職責不同,確定針對不同人員的培訓內容,尤其對高風險科室如:預檢分診處、發熱門診、內科門診、兒科門診、ICU 及呼吸科病房全體醫務人員為重點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識、方法與技能等。標準的操作流程及落實的工作制度是保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避免交叉感染的關鍵。院感科根據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診治指南和省市相關部門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及時制定相關方案及工作流程,醫務人員將相關方案、流程等嚴格貫徹落實到工作中,提高防護意識,保障工作安全性,防止疾病傳播。
為保證一線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的供給,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為組長的物資保障小組,對防護用品進行統一統籌安排。醫護人員的感染防護遵循科學、合理的防護原則。對確診病例收治病房、隔離留觀病房、發熱門診、預檢分診等工作人員根據可能接觸感染的風險高度不同穿戴不同級別防護用品,嚴格按照國家指南、標準執行,防止個人防護不足、缺乏或個人防護過度等造成感染的風險[4]。同時科室防護用品出入庫做到詳細記錄,并嚴格交接班。
事實上,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會引發個體產生負性情緒如:緊張、恐懼等,需及時開展相關的干預工作,達到緩解大眾恐慌和維持社會穩定的目的[5]。同時面對突然暴發的感染疫情,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害怕等的負面情緒。特別是在臨床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身心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旦壓力超過心理能承受的底線,將會導致醫護人員情緒不穩定,降低機體機能和工作效率。醫院指揮系統密切關注醫護人員身心健康,通過多種形式表達關心和慰問:①安排了統一的休息室、配備生活用品、提供可口的飯菜等,解決一線醫護吃住問題。②成立由黨辦牽頭,其他科室輔助的疫情專項報道團隊,在院微信群發布抗疫個人先進事跡及抗疫動態等來激勵一線醫護人員,用正能量引導醫護,提高信心。③院感科、護理部各固定一位專職人駐派感染性疾病科及時傾聽醫護心聲,協調解決問題;④加強醫務人員健康監測及感染報告,感染性疾病科醫護人員每日自我監測體溫兩次,由固定人員收集掌握情況,監測是否發熱、咳嗽等“新冠”感染的早期癥狀,以及是否存在皮膚損傷等其他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的情況,以便及時調整,防止感染的發生,切實保障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杜絕傳染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無特效藥物治療,感染控制的重點在于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及無癥狀感染者,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及糞-口途徑傳播不排除,且人群普遍易感,因此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防控關鍵,針對以上三個重要環節開展相關宣教:包括對來院或在院患者;行政職能部門人員、工勤人員及普通科室臨床醫護人員和感染科全體人員。普通病區加強病區管控,減少或避免探視,在日常診療護理過程中加強對住院患者的病情觀察,及時發現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要注意體溫變化。患者在住院期間不得離開病區,對于需要陪護人員陪護時,嚴格落實陪護人員信息詳細登記及管理,問清楚是否是外來人員,每天監測體溫,做好防護。嚴防在普通病區內感染暴發。
醫院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應急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快速建立的應急措施成效顯著,短時間內組建的疫情防控團隊,打破了多部門之間的壁壘,加強團隊協作,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適時調整工作團隊結構,串聯每個工作環節,持續優化了疫情期間防控工作的流程,保障了診療護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應對疫情工作期間所暴露出的問題積極進行整改。經驗總結:①隔離區醫療組長及護士長缺少傳染病的管理經驗,應注重加強專業培訓,完善醫護人員相關專業知識結構,以保證診療及護理的質量;②綜合反應能力有待提升,在平時培訓中應加大對醫護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的培養,特別要加強醫生應急反應及無菌防護觀念等方面的培訓,減少感染風險;③制度及流程的正確實施、防護用品配備及使用管理是杜絕院內交叉感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