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月,王穎,楊佳琦,安文忠,單偉穎
(1.承德醫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2.唐山師范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3.承德護理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約為2.53億人,占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人,占總人口的12.6%[1]。《“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2],預計到2020年,我國高齡(80歲及以上)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農村實際居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可能進一步加深。衛健委會等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范服務工作的通知》[3]指出,目前我國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對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呈現龐大而剛性的需求。隨著農村老齡化的加快,如何應對農村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對國內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相關研究進行了綜述,以期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為了解贛南地區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需求,王琪[4]通過對該地區415位農村老年人進行了關于居家養老的問卷調查,發現贛南地區67.7%的農村老年人對生活照料的需求更為迫切;該地區農村經濟水平落后,農民收入較低,農村社會福利覆蓋范圍不廣,致使農村老年人對居家養老的需求更為迫切。研究者提出應加大精準扶貧力度、優化返鄉創業就業環境及加強居家養老服務能力等建議。劉燕[5]采用問卷調查法對云南省和四川省欠發達地區的各兩個縣的979名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農村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較高,且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對慢性病的防控、治療、康復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提出[5],目前在農村欠發達地區應該發展以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基礎、居家社區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的農村醫養結合體系,以更好地滿足農村老年人口養老的現實需求。祁玲等[6]通過對寧夏南部地區農村233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顯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以慢病預防與護理為主,年齡因素可影響老年人自理能力及患病情況。景小紅[7]通過問卷調查法及個案研究法對甘肅省通渭縣的242名農村老年人進行實地調查,發現該地區由于基礎設施的短缺,農村老年人對醫療護理、疾病預防等基本養老服務的需求很迫切。閆雪等[8]通過對新疆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老年人對健康醫療類和緊急救助類服務項目的需求度最高,年齡、子女數量、居住方式和是否患慢性病是農村老年人“互聯網+養老服務”需求意愿的顯著性影響因素。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村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的探究,劉記紅[9]通過對城鄉融合大背景下我國農村養老服務人才的需求動向與培養機制進行分析,發現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主要為基礎性需求、享受型需求和支持型需求三種,養老服務人才素質的高低、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好壞是老年人需求實現的影響因素。佟雪[10]通過對貧困地區農村老年人的走訪調查,發現經濟因素、家庭因素及思想觀念束縛是造成貧困地區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難以滿足的主要因素。Hu CQ等[11]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大別山貧困山區110名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老年人的衛生服務需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馬菲菲[12]等通過對94個貧困村9582名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現狀進行數據分析,發現貧困農村老年人普遍存在情感孤獨,文化娛樂設施建設嚴重滯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難以滿足。
2.1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研究。為了進一步探究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需求,王水蓮等[13]通過問卷調查法及個案訪談法對廣東肇慶某村150名60歲及以上的空巢老人進行了入戶調查,發現年齡越大的空巢老人越趨向于生活照料需求。未婚、離異和喪偶的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更高。對此研究者提出解放傳統思想,定期舉辦老年文化活動,緩解老年人精神上的孤獨感。呂應芳等[14]通過對城鄉一體化視閾下農村空巢老人的精準扶貧政策的分析,發現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扶貧政策缺失,老年人主要存在自尊、期待和親情的需求。研究者指出加強精準扶貧政策宣傳,調動空巢老人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吸引空巢老人子女返鄉等政策來滿足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陶李洋[15]通過對牡丹江農村180名空巢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老人對安裝、搬運及維修等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是66.89%,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行動不便是其主要原因;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醫療保健需求越來越迫切。
2.2 其他特殊的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研究。為進一步探究農村失能老年人的養老需求,石小盼[16]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遼寧省農村養老機構中的315名失能老人進行調查,發現輕、中度失能老人對長期照護服務需求主要體現在醫療保健服務上,隨著失能程度的加重,對日常生活照料的需求增加。輕、中、重的失能老人對長期照護服務內容需求最高的依次是家人看望、協助合理用藥、洗澡幫助。為了深入了解特困老人的養老需求,董玉青[17]通過問卷調查法對鄭州市H區農村288位特困老人的調查,發現特困老人對于醫療護理的迫切需求占比為31.9%,受慢病影響醫療護理需求明顯, 隨著年齡的增長、勞動力的逐步缺失以及家庭支持的缺失,使特困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需求普遍較強。研究者提出充分發揮社區醫療服務設施作用及加強對特困老人的精神需求的關注。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也成為當前熱點難題,許博[18]通過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對商洛市H鎮200名留守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92%的農村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孤獨感,研究者認為這與子女照料的缺失有關。趙小水[19]通過問卷調查法和個案訪談法對河北省淶水縣108名農村留守老年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喪偶的農村老人孤獨感、壓抑感及不安全感普遍高于配偶健在的留守老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迫切,婚姻因素是老年人內心情緒的影響因素。馮寵[20]通過問卷調查法對石家莊市120名隨遷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發現如果配偶有異地養老的需求,農村隨遷老人異地養老的需求隨之增加。為了加強對失獨老人養老需求的了解,李茜[21]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四川省H縣農村302個失獨家庭成員進行調查,發現農村失獨家庭總體的養老需求不高,個體、家庭、和經濟是影響老年人養老需求的重要因素。老年失獨家庭對于物質經濟、生活照料服務的需求程度較大。
通過對國內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相關研究梳理發現,我們可以發現:研究方法上,國內對農村養老需求研究多采用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其次是問卷調查法或訪談法單獨進行,為數不多的采用了人種學和個案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上,國內研究對象主要多數是一般農村老年人,其次是留守、空巢、特困及失能等特殊老人,不同的研究對象需求有所不同;研究內容上,研究內容主要圍繞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經濟支持需求、醫療照護需求、精神慰藉需求,其次是政策支持需求;研究結果上,受研究者不同、研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研究對象不同、樣本含量不同等因素影響,各個研究結果中顯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不盡相同。特別是不同地域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也存在差異性。所以在今后研究中可以進一步對不同地域尤其是深度貧困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進行研究,進而更加完善和豐富我國農村養老相關理論體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