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葵,杜賢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31)
對于尿酸(UA)而言,其生成于血管內皮細胞中,尿酸是嘌呤代謝所得到的一種最終產物,嘌呤是被細胞核中核酸進行分解與代謝所生成。機體中每一天均具有相應的核酸被分解而得到尿酸,均是內源性尿酸,共80%,另外,外源性嘌呤代謝所得到的尿酸共20%。人體血尿酸的水平與嘌呤的吸收、生成、分解和排泄相關,只要嘌呤被過多地吸收,血尿酸就會有所上升,進而引發高尿酸血癥;也有研究認為,一些嘌呤代謝酶性缺陷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所引發的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性腎病間緊密相連,由此證實了,HUA與遺傳間具有相應的關聯性[1]。根據中國專家共識[2],高尿酸血癥的診斷標準為處于正常嘌呤飲食的狀態下,非同一天中2次空腹血尿酸:男>420 mmol/L(7 mg/dL),女>360 mmol/L(6 mg/dL)。
人體尿酸有所上升、下降,都會引發某些疾病。尿酸有所上升常常會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等;尿酸有所下降,大多都會引發帕金森病、視神經炎等有關的疾病。有研究認為[3],尿酸在細胞外部可以全方位地發揮出抗氧化作用,但是,如果其進入至細胞中,會引發部分毒性反應,尿酸可以對一氧化氮生物酶本身的活性進行阻礙,進而使得內皮細胞受到損傷,且其會借用黃嘌呤氧化活性酶以提升各類氧化反應。在高尿酸血癥出現急性發作時,尿酸處于遠端腎單位中的腎小管、集合管中構成結晶并析出沉積,小管液在通過這類腎單位期間,因為水分出現了重吸收,還因為非電離型尿酸處于這一酸性環境中的總溶解度有所下降,所以,尿酸在腎內構成了微晶體,引發了“腎內積水”。因此,通過臨床干預,降低血液中尿酸含量對防治腎病有重要作用。
2.1 IgA腎病同高尿酸血癥之間聯系。血UA與IgA腎病有關的病理分級間體現為正向的關系,對于I-II級的患者而言,其血中UA與Ⅲ-V級相比明顯更低;HovindP等[4]研究指出,血UA是對IgA腎病帶來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在上升1 mg/dl后,出現腎功能衰竭的機率會增大1.35倍。鄒臻寰等[5]對共154例血UA處于正常狀態下、共74例具有HUA的IgA腎病患者實施分析與研究,對于HUA合并有IgA腎病的患者而言,其尿蛋白、腎小球細胞增殖總程度與血UA正常者相比明顯更高,原因極有可能與高尿酸血癥較易引發腎小球缺血性硬化間有關。
2.2 糖尿病腎病與高尿酸血癥間所具有的關聯性
2.2.1 HUA、1型糖尿病:有研究對共263例1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分析與研究指出了:隨訪18年,共23例患者出現了大量蛋白尿,且其血UA也有所上升,對于血UA較低的患者而言,其發生大量蛋白尿的機率9.5%,而HUA患者發生大量蛋白尿的機率22.3%,表明HUA與1型糖尿病間緊密相連[6]。
2.2.2 HUA、2型糖尿病:有研究對沒有出現顯著性蛋白尿的共14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分析與研究指出了,HUA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機率與正常血UA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明顯更高,HUA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腎臟病的機率高出了低尿酸血癥2型糖尿病患者的2.55倍[7]。高尿酸血癥與2型糖尿病有關的心血管事件間相關,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間相互抵抗,在糖脂發生代謝期間,胰島素抵抗會增多血尿酸,同時,讓腎小管對尿酸出現更多的重吸收,高胰島素血癥也會增多肝臟中所具有的脂肪酸,使得嘌呤代謝、血尿酸均有所增多。
2.3 慢性腎臟病與高尿酸血癥之間關聯。有研究指出了,慢性腎臟病(CKD)、HUA與急性缺血性卒中間緊密相連,缺血性卒中有關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了血小板功能性障礙、內皮功能性障礙等,HUA在這一發病機制中所具有的作用仍需實施分析與研究。另有研究表明,HUA、急性缺血性卒中間獨立相關,而這一關系對于CKD患者十分顯著[8]。盡管HUA是否可以被當作CKD的獨立危險因子依舊具有相應的爭議,但是,多數研究認為降低血尿酸水平能夠延緩CKD所出現的進展。
2.4 高尿酸血癥、腎結石。尿酸超出7 mg/dL,則發生腎結石的風險增加。共10%-40%的痛風患者在第一次出現關節炎以前,出現了一次或是許多次腎絞痛。共20%的無癥狀HUA會出現純尿酸結石[9]。對于純尿酸結石而言,其在X線片中不會顯影,但是,腎盂造影、CT等都可見。如果與鈣間構成了復合結石,X線片就可見。在男性尿酸總濃度逐步升高后,其發生新結石的機率也有所增大,但是,女性間不具有關聯性[10]。
2.5 其余種類腎病與高尿酸血癥間所具有的關聯性。王明睿等[11]研究發現,對于共859例腎移植患者而言,HUA患者在進行移植腎后,其總的存活率與UA水平正常者相比明顯更低,且Cox回歸模型指出了,UA在增大10 umol/L后,腎移植患者失去腎功能的機率也會有所增大。饒偉萍等[12]研究發現,有53.5%的肝移植患者在移植手術結束后出現了HUA。也有學者研究發現,在腎移植后,腎功能狀態、血尿酸間緊密相關,不夠理想的腎功能會合并有較高的血尿酸血癥,但是,在腎移植結束的一個月后,血尿酸與移植結束三年后的腎功能降低間沒有相應的關聯性,所以,血尿酸不可以被當作移植結束后腎失功的獨立預測指標。
可以通過降低外源性嘌呤的總含量,應用黃嘌呤類抑制劑以對機體中所具有的內源性嘌呤進行抑制;應用促尿酸排泄類藥物讓尿酸盡早被排出體外,降低機體中嘌呤的總含量。對外源性嘌呤提升的患者而言,可以降低攝取具有較多嘌呤類食物,降低肉類、動物內臟等攝入,禁酒戒煙,多飲水,適當運動。藥物治療需要定時實施檢測、觀察,以盡可能地降低藥物各類副作用傷及腎臟。
綜上所述,HUA與許多腎臟類疾病的發生、進展間緊密相連,但是,HUA引發腎臟類疾病有關的發病機理依舊不完全確定,所以,對高尿酸血癥與腎病間所具有的關系還需要實施分析與研究。與此同時,應加強對血尿酸水平的監測、合理及時降尿酸治療、控制其他潛在性危險因素等依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