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動脈血壓上升。高血壓與日常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年齡、心理狀態均有關系,長期飲酒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多發群體,患者常會出現易怒、心慌、心悸等情況。高血壓還會出現心臟病及腦出血等并發癥,嚴重危害腎、心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高血壓是常見的全身血管性臨床疾病,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記憶力衰退、疲勞心悸等,其病因與藥物影響有關,不良的生活習慣、鈉鹽食用過量、大量飲酒、吸煙都會誘發高血壓,遺傳因素、不良情緒與年齡都也導致高血壓,長期酗酒、肥胖者、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該病主要特點是病程長、患病率高、體內脂肪水平與糖代謝紊亂。高血壓在臨床上分為兩種,一種叫原發性高血壓,另一種叫繼發性高血壓,其中原發性高血壓占比高達90%,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獨立疾病;繼發性高血壓病因明確血壓暫時或持續性上升。高血壓會誘發腦血栓形成、心臟病、腦出血等并發癥,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應積極對此病進行治療與護理。
高血壓患病率極高,目前,臨床上以用藥物治療高血壓為主,控制血壓水平,保持患者身體各項數據穩定。原發性高血壓治療主要是采取降低血壓,減少發病率和死亡率,針對患者發病機制分別用藥,并發癥、靶器官損害、不良反應、合并癥等都會影響降壓藥,每日給予患者小劑量、長效降壓藥,提高患者依從性,劑量隨著時間推移逐漸增加。如果由腫瘤引發繼發性高血壓,則將腫瘤切除即可恢復正常;如果是腎血管性高血壓,則需要介入治療,除此之外,繼發性高血壓還需要采用降壓藥使血壓下降。高血壓是一種可防預的疾病,但是預后不佳,因此,除了給予高血壓患者治療外,還需要護理工作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護理工作人員需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身體檢測,提供安靜舒適的調養環境,告知患者正確的服藥方法。高血壓護理方法主要有:(1)健康宣教:利用健康知識手冊、健康講座、墻壁宣傳欄等方式向患者宣傳高血壓知識,使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壓預防方法、發病原因、表現特征、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等。(2)心理護理:根據患者性格、病情等相關資料,護理工作人員針對性地給予患者心理干預,主動同患者溝通,取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明白,積極開朗的態度有助于高血壓的治療,使其主動調節心態,鼓勵支持患者,為患者樹立信心。(3)藥物護理:告知患者用藥方法,初期選擇小劑量且長效藥物進行治療,慢慢增加劑量,提高耐受度,嚴格遵守醫囑,密切關注患者身體狀況,如出現不良情況應及時停藥并治療。(4)飲食護理:高血壓與不良的飲食習慣相關,使用飲食護理十分重要,患者應禁煙、禁酒、禁辛辣等食物,多食用易消化、低脂、低鹽、植物油、新鮮蔬果等食物。(5)運動護理:結合患者喜好及身體狀況制定有效的運動方案,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騎自行車、慢跑、打太極拳、跳舞等,循序漸進,運動量不宜過大,堅持鍛煉,了解鍛煉后患者情況后加以完善護理方案。
高血壓發病率高,并且患者逐年增加,因此,要對該病引起重視,預防高血壓發生。患者中老年人居多,且對高血壓不了解,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需加強護理干預,增強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使其配合治療,遵循醫囑,合理用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堅持鍛煉,增強免疫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保障患者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