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麗
(長春市雙陽區醫院,吉林 長春)
冠心病患者因為冠狀動脈狹窄、阻塞導致心肌缺氧、缺血、壞死,引起心臟功能障礙[1]。心臟支架治療是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療方案,在治療期間患者心理及情緒上會存在很大波動,且術后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才能確保心功能有效恢復[2]。在整個圍手術期乃至術后出院均需輔以有效的護理配合措施,確保心臟支架治療術的順利開展和術后心功能恢復,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者均沒有心功能不全情況,在知情同意后入組。排除伴有肝腎功能障礙、精神疾病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0~82歲,平均(53.8±3.7)歲。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心理干預:冠心病患者負面情緒是非常明顯的,護理人員要及時的進行心理溝通和負面情緒疏導,從患者的角度看待病情和理解其心情,幫助其建立心理支持系統;②飲食干預:讓患者遵循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低脂、低鹽、低熱量、易消化、清淡飲食的原則,每天計算總熱量及營養成分。同時注意食物合理搭配,蔬菜、水果、主食等要合理搭配,避免飲用咖啡、濃茶等;③用藥指導:護理人員要讓患者意識到藥物治療的重要性,耐心的解釋各種藥物的有效作用及其不良反應;④運動指導:在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下可以讓患者適度運動,以游泳、騎自行車、慢跑、步行等中等強度的運動為主,每次半小時,每周5次。長期堅持運動有助于改善體質,對心臟有益。⑤出院后護理: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每周電話隨訪一次,保證患者能隨時咨詢、隨時獲得解答,了解患者病情改善、用藥情況,提醒患者按時復診。
統計兩組護理前后心臟功能以及護理滿意度,心臟功能指標包括LVEF(心臟左室射血分數)、心臟事件發生率(心衰、心絞痛、心肌梗塞、再狹窄等)。護理滿意度使用百分制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得分高者滿意度高。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分析處理,采用t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LVEF(51.2±1.9)%、護理滿意度(92.2±2.2)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心臟事件發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n(%)]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比較[, n(%)]
組別護理滿意度(分)護理前 護理后LVEF(%) 心臟事件發生情況觀察組 40.5±1.6 51.2±1.9 1(5.00) 92.2±2.2對照組 40.8±1.3 45.8±2.1 6(30.00) 88.7±1.7 t/χ2 0.6508 8.5275 4.3290 5.6298 P >0.05 <0.05 <0.05 <0.05
冠心病患者以老年人為主,其冠狀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病變率較高,還可引起心臟缺血、心絞痛,甚至是猝死性心臟事件,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3]。減少突發性心臟事件才能減少死亡[4]。目前臨床上主要選擇心臟支架治療術,其具有安全高效、微創、并發癥少、術后容易止血等優勢,治療效果比較理想[5]。在圍手術期積極的護理干預對手術療效、術后心功能恢復都非常重要,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短時間內能執行醫囑,但隨著時間延長,用藥依從性降低,也極易導致心臟事件發生[6]。所以在住院期間、出院后都需要對患者保持有效的護理干預,預防發生急性心臟事件導致死亡[7]。護理干預一方面有助于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避免不良影響因素。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治療依從性,為術后心功能恢復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8]。我院護理干預從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用藥護理等方面著手,貫穿治療前、出院后整個過程,確保患者按照理想的治療路線進行,并取得預期的心功能恢復效果。本組研究結果證實觀察組心功能恢復效果更佳。所以說,護理干預是有助于促進冠心病患者術后心功能恢復的,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