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雯雯
優質糧食工程——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加快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2019 年,財政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印發《關于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意見》,各地因地制宜,結合出臺的優質糧食工程“1+3”指導文件,進一步完善本省(區、市)三年實施方案,分解細化實施內容,確保目標、任務、項目、資金“四落實”。“目前,在全國規劃建設優質糧食工程項目8000 多個,截至2019 年底,已實施4500多個,完成3800多個;優質糧食工程總投資達750 多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近200 億元,地方各級財政和社會資本超過550 億元,較各地申報時的450 億元增加了100 多億元,中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明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負責人介紹說。
一年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接連在江蘇、湖北、山東三省召開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和“中國好糧油”行動3 個子項的典型經驗現場交流會,大力推廣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確保優質糧食工程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消費者受益。
——農民增收獲益多。糧食產后服務可以提供清理、干燥、收儲、加工、銷售及其他延伸服務,為農民解決“后顧之憂”,在促進提質進檔、推動節糧減損、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效益,普遍受到合作社和種糧農民的歡迎。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說:“目前規劃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5000 多個,已建成3000 多個,規劃配置農戶科學儲糧倉60 萬套、已完成40 多萬套。項目全部建成后,基本實現全國產糧大縣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全覆蓋的目標。”
江蘇省充分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作用,確保糧食收獲后有序烘干、及時入庫,減少因落地造成的濕糧、破碎、霉變等損失,平均減損5 個百分點;山東省依托龍頭企業每年訂單收購優質糧食200 萬噸,依托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減損200 萬噸,帶動農民增收30 多億元;安徽省已建成的產后服務中心累計為400 萬噸糧食提供了干燥、清理等服務,特別是在糧食收購期間遭遇連陰雨天氣,烘干等產后服務的作用和優勢更加顯現,減少產后損失10 萬噸左右,相當于20 多萬畝耕地的產出。
各地將優質糧食工程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進一步促進了農民增收。在貴州省,實施特種優勢糧油訂單種植720 萬畝,為種糧農戶創造收益93.6 億元,惠及115 萬農戶,其中貧困戶近30 萬戶,戶均收入3100 元以上;山西通過建設“山西小米”產業聯盟,輻射帶動貧困縣30 多個,輻射農戶9 萬余戶,帶動戶均農民增收5000 元左右;支持國家級貧困縣安徽省阜南縣引入中化農業、中糧貿易等示范企業,托管種植30萬畝優質小麥,可助農增收6000萬元。
2019 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成功舉辦首屆全國貧困地區優質糧油產品展銷會,加大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力度。優質糧食工程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注重向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傾斜,助力全國200多個貧困縣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企業增效品牌強。“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以“增加優質糧食供給,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為目標,引導優質糧油產品消費,圍繞“從田間到餐桌”各環節,統籌謀劃、系統推進。據了解,目前全國規劃了396 個“中國好糧油”示范縣和189 個省級示范企業,支持示范企業推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三鏈協同”,推動優糧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提高糧食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項目實施以來,各地加強糧油品牌建設,陸續推出了“吉林大米”“齊魯糧油”“山西小米”“天府菜油”“荊楚大地”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力的區域公共品牌。規劃建設司負責人表示,通過發展優質糧食訂單農業、推廣連片種植,優化種植結構,糧食流通對生產反饋激勵作用不斷顯現,從目前進展看,到2020 年能夠如期完成增加4700 萬噸優質糧食的目標。
——讓消費者吃得更安全更放心。通過質檢體系形成網絡、提升裝備、強化功能,帶動拓寬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為糧食質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守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第一道防線。如吉林省從論證建設到運行評價“五統一”,完善省、市、縣三級質檢體系。
據悉,目前,圍繞構建國家、省、市、縣四級質量檢驗監測體系,監測覆蓋面達到產糧縣60%左右的目標,依托各級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高校現有質檢機構和企業檢化驗室,規劃建設糧食質檢項目1500 多個,建成400 個。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全國共計增加檢驗參數2.9萬個,月均檢驗樣品數量增加2.6萬個。
2020 年是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攻堅之年,也是成效進一步凸顯之年,大部分項目將落地見效。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放大實施成效,繼續采取視頻會議、項目庫在線監管等方式,加強項目調度,加快推動項目落地見效;進一步強化示范引領,繼續深入挖掘典型,適時召開全國優質糧食工程現場會,復制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更大范圍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重點圍繞增加優質糧油產品供給、引領消費升級、實現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等方面開展系列科普宣傳普及;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支持,堅持遵循市場規律與政府引導支持相結合,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做大做強一批優勢和特色明顯、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帶動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