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歡 (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安徽 合肥 230000)
排水管網工程,是城市地下隱蔽性工程,更被稱為城市建設的“良心工程”,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民生工程。完備的城市排水管網不僅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更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近年來,合肥市大力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了一系列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扎實做好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雨污混接整治等工作,水環境質量不斷得到改善。
合肥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約428km2,根據排水規劃,除老城區(環城路以內約5.2 km2),其它城區均實行雨污分流排水體制。截至2018年底,共建成排水管網9765 km。近年來,合肥市大力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了一系列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扎實做好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雨污混接整治等工作,水環境質量不斷得到改善。
按照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的總體要求和三年排水防澇的具體部署,將合肥市排水管網建設作為城市大建設的重要內容,結合水環境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廠建設、城市道路建設、城市雙修、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新區開發等,全面加快排水管網的建設并提升既有管網的運行質量,進一步完善城市排水系統功能。2018年全市新建排水管網715km,2019年1~10月份新建排水管網625km。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水環境,改善水生態,實現城市污水源頭治理,我市自2017年開展雨污混接調查和整治工作,印發了《合肥市分流制地區雨污混接調查和整治工作方案》、《合肥市建成區雨污混接整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編制了《合肥市分流制地區雨污混接及排水管道狀況調查指導手冊》,建立了雨污混接調查和整治工作專家庫。通過分片區、分系統、分流域、全覆蓋的系統調查,查清雨污混接現象,大力推進管網整治,努力實現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一是先系統調查,查清雨污混接現象和原因,二是制定方案、措施抓緊開展整治。目前,雨污混接調查工作已基本完成,整治工作正在全面推進。
合肥市從2012年以來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出臺《合肥市區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將雨污分流和陽臺排水整改納入改造內容,通過新建雨污水管網、增設陽臺廢水和冷凝水立管,確保從源頭上實現雨污分流。截至目前,共整治老舊小區504個。
2018年,合肥市啟動了餐飲、洗車行業排水專項整治,出臺了《合肥市城市建成區餐飲業排水專項排查整治實施細則》、《關于開展城市建成區洗車業排水專項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召開了工作培訓會,明確了排查整治的技術路線、排查方法、整改方案與措施、長效管控措施。
為強化建筑工地排水管理,嚴厲打擊違法亂排現象,2018年合肥市啟動了建筑工地排水專項排查整治工作,檢查內容包含雨污分流、預處理設施、基坑排水等方面。對檢查發現的問題,督促項目建設、施工單位及時徹底整改,未完成整改的予以停工。對造成環境危害、拒不整改、拖延整改的,由相關執法部門進行處罰。
為加強截流設施管理,合肥市開展了截流設施排查整治和自動化改造工作,印發了《關于開展截流點排查整治、加強截流設施管理的通知》,對截流點位置、截流方式、截流管徑、截流設施控制模式開展全面排查,一點一策,制定整治方案。對多點重復截流的,取消中間截流點,保留末端截流,對保留的截流點安裝截流自控閘門并同步完善遠程控制系統。
隨著我市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成區范圍不斷擴大,排水管網總量不斷增長,下一步應圍繞我市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總體目標,重點在排水管網建設改造、雨污混接整治、智慧管網建設、制度體系完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城市排水管網管控水平。
①實行排水方案審查制度。排水設施建設單位應當依據排水專項規劃編制項目排水設計方案。市、縣(市)區、開發區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按職責分工審查排水設計方案,出具排水設計方案審查意見。
②加強施工作業排水管理。建設項目開工前,應當按照規定辦理施工作業排水許可證。各級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加強排水工程質量監督,嚴格變更程序,確保排水工程按圖施工,達到設計要求和質量標準。
③規范排水設施驗收備案。建設單位應在排水管道覆土前后或者非開挖排水管道投入使用前,委托有資質的測繪單位進行竣工測量,測量成果應按照全市統一的排水管線(含附屬設施)數據入庫標準匯交至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和地下管線管理機構。建設單位在竣工驗收前,應按照《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181-2012)等規范、標準對排水管網進行檢測,出具檢測報告(含影像資料)。排水設施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組織竣工驗收,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排水設施自竣工驗收合格之日起15日內,將竣工資料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備案。
根據城市總規和排水規劃,結合城市的發展,不斷加大排水管網建設力度,推進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持續推進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的污水管網建設,消除管網覆蓋空白區。對于人口少、相對分散或近期市政管網難以覆蓋的地區,要因地制宜建設分散污水處理設施。
按照《合肥市分流制地區雨污混接調查和整治工作方案》、《合肥市建成區雨污混接整治攻堅戰實施方案》要求,通過分片區、分系統、分流域、全覆蓋的系統調查,查清雨污混接現象,同步推進整治。對錯接混接嚴重、整改時間較長的市政管網和居民小區內部管網,采取臨時排水措施,減少錯接混接對水環境的影響。
按照設施權屬及運行維護職責分工,全面排查城市污水管網等設施功能性狀況、錯接混接等基本情況及用戶接入情況,建立完善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加強城市市政排水管網定期排查檢測制度建設,逐步建立以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長效機制。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以市政排水管網CCTV視頻檢測及測繪數據為基礎,建設完善建成區排水管網信息系統。結合生命線二期工程建設,建成城市建成區排水主干管管網關鍵節點水質、流量等狀態信息的采集和收集系統。建立排水管網運行監測平臺,實現排水管網系統集成和統一調度。
排水管網建設改造是水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構建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實際舉措。這需要我們排水工作者進一步攻堅克難、努力奮進,不斷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系統,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用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的實際效果,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