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堯 (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財務公司作為企業集團的“內部銀行”,是企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的促成產物,眾多知名大型企業集團均設立有財務公司。從1987年在我國成立以來,30余年的時間已發展至250余家,資產規模6萬多億。但2014~2019年,據統計財務公司資產負債率維持高位,保持在85%以上,而且行業資本充足率不斷下降,表明其風險抵補的能力下降,行業風險加大。
從建筑行業來看,中鐵、中建等大型建筑集團已設立有專業財務公司,其他中型單位也多有內部資金結算中心等同類資金集中管理機構,本文結合某建筑集團財務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針對產業鏈資金運營過程中易發生的財務風險以及相應的防控措施,闡述如下。
集團財務公司內部的運作模式,類似于銀行,即吸收集團內部單位的閑置資金,以此作為資源儲備,主要向集團內部資金短缺的單位采取拆借、委貸、票據、擔保、融資租賃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持,并在監管部門批準的前提下對集團產業鏈上下游外部單位開展資金業務。其面對的風險是多樣化的,因其主要服務企業集團及其上下游,除具有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特點外,還具有自身特有的行業風險,經營發展受集團因素影響大。其中,財務方面的風險主要有以下3種:
①信用風險,由于財務公司的業務對象不能償還或延期償還本息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②流動性風險,由于財務公司資金來源主要為吸收集團內部各子分公司存款,當遇到各單位資金需求高峰而出現擠兌情況,影響需求資金的單位正常生產經營而發生的經濟損失;
③操作風險,由于財務公司關于資金運營方面的內控監管不力,或由于員工疏忽或故意,違反相關財經制度規定,而發生的經濟損失。
主要原因在于資金使用方由于主客觀原因,比如建筑項目的業主未能按時付款、業主付款資金被抽調他用、原計劃對接的銀行融資未能按時到位等等,而造成到期無法償還資金。特別是不納入銀行征信體系的各類內部資金拆借、票據等業務,缺少剛性還款約束。出現信用風險,將會造成資產固化,降低資金利用效率,并極大的影響財務公司資金鏈的安全性,會連鎖導致流動性風險。
主要原因在于對外借款不能按時回收、投資的外部金融產品不能及時贖回等,在財務公司需要資金運營或者償付自身外部負債時不能及時滿足需求。發生流動性風險,會影響財務公司乃至集團整體的正常生產經營,還可能會導致銀行融資無法按時償還,征信記錄受到影響等嚴重后果。
主要原因在于財務公司的基礎管理不健全、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備、制度落實不全面、監督檢查不深入、廉潔防控不到位造成違規操作。出現操作風險,將會影響經營的合法合規性,可能會導致公司資產損失,個人違規違紀等后果。
總體上來看,財務公司要以產融結合為導向,要立足建筑集團內部產業鏈市場,積極加強與集團內部單位溝通合作,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利用現代化數據信息技術,防范風險傳導。
①堅持圍繞集團內部單位開展產業鏈金融業務,以內為主,依托建筑主業。由于集團內部市場的總體安全系數較高,財務公司主要服務于集團內部建筑施工、投資、房地產等實業,可以不斷增強集團公司對全系統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并在促進集團整體健康發展的同時也降低自身業務的信用風險。
②財務公司要與集團內部單位齊心協力,發揮協同效應,加強溝通聯系,共同抵御信用風險。財務公司作為資金運作主體,要準確梳理建筑工程項目風險點,關注工程款確認材料,確保產業鏈債權真實完整,加強貸款客戶貸前盡調和貸后管理,并及時與內部單位溝通,將發現的風險點反饋內部單位。內部單位在履行按時償還內部借款義務的同時,本著集團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積極發揮管控產業鏈合作商的優勢,準確提供客觀真實且無經濟糾紛的債權債務信息,對有風險苗頭的債務人項目,采取內部劃賬等方式優先鎖定集團利益,減少潛在經濟損失。
③為提高客戶按時還款積極性,降低風險,財務公司不應對內部單位“一視同仁”,可以擬定信用評級體系,記錄借款單位違約事實和借款展期頻率,對按期還款或借款展期次數少的單位,將享受低借款利率。目的是激發客戶按期還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加違約成本,維護資金安全。
④嘗試將數據信息技術及金融科技應用到財務公司業務全過程,積極利用“互聯網+”的手段,比如可以利用工程項目信息系統進行項目跟蹤,可以隨時掌握項目的最新動態;利用資金管理系統,對大額資金調撥事進行全局把控,對內部單位欠款必要時進行直接劃扣還款;運用金融科技手段,結合大數據分析,采用搜索工具,評估工程業主及借款客戶風險等級,進行潛在風險預判。
①為保持財務公司資金鏈安全,防范流動性風險,應將財務公司吸收的存款中保持必要的資金存量作為安全墊,即保證一定水平的安全資金水位線,非緊急情況在一般業務開展時不得動用。
②要做好資金應急儲備,加強外部應急資金調動能力。可采取儲備銀行授信額度、法人賬戶透支、投資理財產品質押融資等方式,滿足必要的流動性,做到在短時間內可以調撥急需資金。
③加強資金計劃管理,建立動態資金監控系統,隨時掌握存量資金狀況,提高資金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優化資產配置,努力實現資產回收時間與負債到期相匹配,減少因期限錯配而導致的資金缺口情況。
①加強資金運營的內外部審計監督,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集團層面及財務公司自身均應設立專職審計監督機構,要獨立于資金運營的業務團隊之外,同時配備財務、金融、法務等方面專業化的審計人員,履行獨立審計職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責。除審計監督之外,還應自上而下建立全方位的內部控制體系,發揮公司治理作用,保證企業經營合法合規,對接戰略規劃和發展思路,促進企業發展目標實現。
②嚴格執行制度規定,強化風險防范意識。財務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單位,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監管法律法規及集團各項風險防控制度,并時刻關注金融監管動態,合規經營。在國家金融監管不斷強化的大背景下,財務公司在開展產業鏈資金業務要保持高度的紅線意識,隨時跟蹤學習最新的金融監管政策法規,堅決做到紅線不碰,符合監管要求。財務公司從業人員要維護集團整體利益,履職盡責,及時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遵紀守法,廉潔從業,嚴守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