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20年11月27日,《上海市促進家庭農場發展條例》經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從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國內首個關于家庭農場的地方立法,在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為上海家庭農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培育發展家庭農場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突出抓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國各地積極推進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家庭農場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發展質量不高、帶動能力不強,面臨著政策體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規范、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加快培育出一大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基礎,是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家庭農場發展要遵循規律,政府要加強引導。根據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要求,家庭農場發展一是堅持農戶主體。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的基礎性地位,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開展多種形式合作與聯合。二是堅持規模適度。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實現最佳規模效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過度集中“壘大戶”。三是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家庭農場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家庭農場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對家庭農場的引導和支持。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確定發展重點,不搞一刀切,不搞強迫命令。五是堅持示范引領。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
鼓勵各類人才創辦家庭農場,鼓勵發展合作經營。一要鼓勵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愿和回報家鄉愿望的外出農民工、優秀農村生源大中專畢業生以及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對青年農場主進行重點培養和創業支持。積極引導家庭農場發展合作經營。二要積極引導家庭農場領辦或加入農民合作社,開展統一生產經營。探索推廣家庭農場與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合作方式,創新利益聯結機制,鼓勵組建家庭農場協會或聯盟。三要健全面向家庭農場的社會化服務。公益性服務機構要把家庭農場作為重點,提供技術推廣、質量檢測檢驗、疫病防控等公益性服務;鼓勵農業科研人員、農技推廣人員通過技術培訓、定向幫扶等方式,為家庭農場提供先進適用技術;支持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為家庭農場提供耕種防收等生產性服務。
依法依規保護和扶持家庭農場。一是依法保障家庭農場土地經營權。家庭農場發展要有比較穩定和較長期限的土地經營權,要依法保護土地流轉雙方權利,引導土地流轉雙方合理確定租金水平,有效防范家庭農場租地風險。二是強化用地保障制度。依法引導家庭農場發展設施農業,支持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自建或與其他農業經營主體共建集中育秧、倉儲、烘干、晾曬以及保鮮庫、冷鏈運輸、農機庫棚、畜禽養殖等農業設施。三是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政策。鼓勵采取以獎代補等方式,積極扶持家庭農場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作為項目申報和實施主體參與涉農項目建設;支持家庭農場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品牌建設;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活動按照規定享受相應的農業和小微企業減免稅收政策。四是加強金融保險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家庭農場開發專門的信貸產品,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合理確定貸款的額度、利率和期限,拓寬抵押物范圍;開展家庭農場信用等級評價工作,鼓勵開展家庭農場綜合保險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