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外玉米市場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長期看,我國還需要進口部分玉米。但玉米飼用替代品進口形勢多變,國內外玉米價格波動加劇。我國玉米產需缺口擴大、供給趨緊態勢不變,未來既要合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又要促進國內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內玉米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一)長期看我國玉米進口需求加大。2019 年以來,我國玉米由階段性過剩向短期供需基本平衡、長期供需偏緊轉變。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2018 年度我國玉米首次出現產不足需,產需缺口達1537 萬噸,之后連續3 個年度產不足需,需要政策性玉米存量補充市場。考慮到政策性玉米對市場的有效補給,短期內國內玉米供給仍較寬松,但預計臨儲玉米庫存將在近一兩年基本消化完畢,屆時玉米產需缺口還需要通過進口來彌補。2018 年以來,玉米進口已出現趨勢性增加,2019 年進口同比增幅為36%。
(二)玉米飼用替代品進口預期不穩定。2018 年美國先行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作為貿易反制,我國對美國高粱進口加征25%關稅,美國高粱進口價格優勢喪失。2017 年起我國對美國DDGS 進口加征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疊加2018 年貿易反制加征關稅,DDGS 進口持續低位。受干旱影響,加上2018 年11 月我國對澳大利亞大麥進行反傾銷調查、12 月進行反補貼調查,我國進口澳大利亞大麥數據下滑。但是2019 年12 月中美經貿磋商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后,我國對美國包括玉米在內的農產品進口將有所增加。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多變,我國玉米飼用替代品進口預期不穩定。
(三)國內外玉米價格回升波動劇烈。2016 年我國實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后,玉米市場價格高位回落,從政策定價回歸市場定價。此后價格逐步回升,與國際價格融合程度不斷提高。2018年下半年以來,飼料糧進口預期變數多,疊加重大動物疫情等其他因素,國內外玉米市場價格波動加劇。2019 年4 月初北方港口平倉價較1 月初下降6.3%,6 月中旬平倉價較4 月初上漲9.6%。與 此 同 時,6 月 底CBOT 玉 米主力合約收盤價較5 月初上漲17%,8 月底收盤價較7 月初下跌12%。
(四)我國玉米多元化進口具有較大潛力。2018 年以來,我國糧食多元化進口渠道出現新變化,進口來源正逐步優化。但玉米進口來源國集中度仍在提高,2019 年進口烏克蘭玉米占比高達86%,全球玉米出口總量的84%~88%集中在美國、巴西、阿根廷和烏克蘭。其他糧食品種進口格局不斷優化的同時,玉米市場積極尋求拓寬進口渠道,未來將會取得新突破。
(一)我國玉米種植面積變動情況。2007 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達4.5 億畝,成為第一大糧食播種作物,此后連續8 年面積增加,2015 年達創紀錄的6.75 億畝。2016 年以來國家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玉米種植面積持續下調,2019 年降至6.19 億畝。但2017年以來國內玉米價格震蕩回升,農民收益向好,種植積極性提高,2020 年播種面積可能轉向回升。有關部門預計,2028 年玉米播種面積有望達6.73 億畝。
(二)我國玉米產量變動情況及增長潛力。2011 年起我國玉米產量超過稻谷成為第一大糧食作物,2015 年達到創紀錄的2.65億噸。2016 年以來種植面積持續減少,2019 年因單產增幅3.5%,玉米產量反彈至2.61 億噸。隨著優良品種推廣,高效栽培技術應用,特別是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農業技術加快融合,玉米生產效率將極大提高。2019 年我國玉米單產6.32 噸/公頃,較2015 年提高7.2%。有關部門預計,2028 年玉米單產有望達到7.11 噸/公頃,總產有望達到3.19 億噸。綜合判斷,因播種面積增幅有限,玉米增產潛力將更多取決于技術進步帶來的單產增加。
(一)玉米飼用消費短期低迷,長期增長
1.短期玉米飼用消費需求回調。2018 年8 月以來,我國部分地區暴發非洲豬瘟疫情,加上養豬周期和地方養殖積極性下降等因素影響,全國生豬存欄大幅下降。農業農村部對400 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顯示,2019 年10 月全國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同比減少41.4%、37.8%。受此影響,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計,2018/2019年度玉米飼用消費1.75 億噸,同比下降5.4%。
2.長期看玉米飼用消費需求將穩定增長。我國年均新增人口500 萬~800 萬,每年有1000 萬人口轉入城鎮,農村居民人均肉蛋奶消費與城鎮居民仍有較大差距,今后城鄉居民對肉蛋奶的消費需求將增長。2019 年國家加大恢復生豬生產政策力度,有利于支撐生豬存欄,短期動物疫情不會改變飼料用糧增長的趨勢。
(二)玉米工業消費快速增加,增幅放緩但增長趨勢不變
1.加工產能擴大支撐工業消費。2016 年玉米市場化改革后,淀粉、酒精、檸檬酸、氨基酸等玉米深加工產能持續擴張,2018年加工產能達1.09 億噸,較2016年增長27%。2019 年深加工行業擴產勢頭不減,支撐玉米工業消費穩定增長。
2.燃料乙醇擴容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2018 年8 月國務院下發《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總體布局》,決定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根據2018 年汽油表觀消費量及10%的燃料乙醇添加比例,若糧食燃料乙醇全部以玉米為原料,玉米消費可能增加3000 萬噸左右,剔除超期儲存稻谷、小麥用于燃料乙醇加工,玉米單純用于工業消費用途的數量仍有增長空間。
(一)產需缺口長期存在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資料顯示,2016/2017-2018/2019 三個年度,國內玉米工業消費累計增加2300萬噸,飼料消費累計增加4000 萬噸,導致國內產需缺口持續存在,預計未來10 年玉米產需缺口將長期存在。
(二)緩解玉米產需缺口的積極因素猶存
1.陳糧飼用替代潛力較大。2019 年競價銷售的部分2013-2014 年產中晚秈稻拍賣底價1500元/噸,2013 年及以前小麥底價1600 元/噸,5 月中旬華北和南方銷區玉米收購價突破2000 元/噸,拍賣陳糧具備一定飼用替代價格優勢。未來國家將加大去庫存力度,考慮陳糧存量,陳糧對玉米的替代潛力較大。
2.超期儲存稻谷可替代生產燃料乙醇,糧食燃料乙醇生產規模仍有不確定性。超期不宜存稻谷定向銷售燃料乙醇企業已初具規模,企業接受度較高。但考慮到糧食燃料乙醇生產堅持適度布局,其生產規模具有不確定性。
3.飼用替代品進口增長空間較大。若后期中美貿易關系緩和、主要出口國生產條件轉好,以2015 年與2018 年飼用替代品進口差數簡單測算,進口仍有2209萬噸增長空間。同時,肉類進口增加也將降低玉米飼用消費需求。
(一)用好用足支持政策,穩定玉米種植面積。有關生產區要用好大豆、玉米和稻谷生產者支持政策,加強預期管理,穩定核心產區玉米面積,改良玉米品種,提高單產水平,保障全國玉米市場供應。
(二)監測產能變化,促進加工產業健康發展。密切監測加工企業產能變化,避免重復建設及盲目擴張。推動玉米產業精深加工與轉化,延長玉米深加工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倒逼企業由產能、產品競爭轉為技術和創新競爭。
(三)把握糧食燃料乙醇新增產能擴建節奏。科學管控糧食燃料乙醇總量,擴大非糧燃料乙醇產量占比,處理好糧食和能源、短期和長期關系,優先保證玉米飼料和工業用糧需要。
(四)密切關注國際市場,增強多品種調劑能力。密切關注國際市場玉米動態變化,適度增加高粱、大麥、木薯干和DDGS等多種飼用替代品進口,以及肉類、奶類產品進口,增加燃料乙醇進口。
(完成單位: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課題組負責人:周冠華,課題組成員:程敏 王曉輝 李喜貴 李云峰 齊馳名 孫恒 諶琴)
【糧食交易】
國家糧食交易中心:2 月國家政策性糧食拍賣成交213 萬噸
2 月份,國家有關部門共安排國家政策性糧食銷售計劃2039.5萬噸,實際成交213.2 萬噸,成交率10.5%,成交金額43.6 億元。與上月相比,成交量增加185.3 萬噸,成交率上升8.6 個百分點。
一、小麥成交67.3 萬噸,成交均價2339 元/噸。2 月國家政策性小麥計劃銷售1222.4 萬噸,成交67.3 萬噸,成交率5.5%;與上月相比,成交量增加48.5 萬噸,成交率上升4 個百分點。其中: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66.4 萬噸,成交率5.5%;國家臨時存儲小麥成交0.9萬噸,成交率9%;跨省移庫小麥全部流拍。2 月政策性小麥成交有所回升,主要原因是2 月中下旬面粉加工企業陸續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交通運輸存在困難,市場流通小麥減少,企業通過購買政策性小麥補充庫存。2 月共有157 家企業買進小麥,較上月增加99 家。
二、稻谷成交13.9 萬噸,成交均價1908 元/噸。2 月份計劃銷售最低收購價稻谷521.4 萬噸,實際成交13.9 萬噸,實際成交率2.7%;與上月相比,成交量增加4.7 萬噸,成交率下降1.2 個百分點。其中:早秈稻成交13.7 萬噸,成交率4.9%;中晚秈稻成交0.2 萬噸,成交率0.1%。2 月份,為保證湖北市場糧源供應穩定,國家有關部門單獨啟動了湖北地區2016-2018 年產中晚秈稻拍賣,但由于此次中晚秈稻拍賣底價較高,同時湖北省提前投放了一部分地方儲備稻谷,企業稻谷原料尚有一定的庫存,企業購買積極性不高。2 月份共有57 家企業買進稻谷,較上月增加8 家。
三、國家一次性儲備玉米計劃輪出296 萬噸,成交率44.6%。為全力應對疫情,就近就便解決因運輸等原因造成的南方飼料糧企業用糧緊張問題,國家有關部門于2 月7 日至11 日通過平臺組織開展國家一次性儲備玉米專場交易會。此次交易會掛牌銷售2016 年產玉米295.8 萬噸,最終實際成交132 萬噸,成交率44.6%,關內地區351 家飼料加工企業參與競買。其中,湖北省計劃銷售15.6 萬噸,實際成交7.3 萬噸,成交率47.1%,共有23 家飼料加工企業參與競買。此次專場交易會的掛牌集中投放并且數量較大,極大緩解了企業用糧需求,有效引導和穩定了市場預期。
截至2 月底,今年通過國家糧食電子交易平臺累計拍賣成交國家政策性糧食241.1 萬噸,同比增加43 萬噸。其中,玉米成交132萬噸,同比增加132 萬噸;小麥成交86.1 萬噸,同比增加8.7 萬噸;稻谷成交23.1 萬噸,同比減少94.8 萬噸;食用植物油未開拍,去年同期成交2.8 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