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春艷
(翼城縣中醫醫院,山西 翼城)
腹針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針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調整氣機陰陽,實現人體陰陽動態平衡,從而治療全身性疾病的一種全新的針灸療法。
患者楊某某,女,52歲,主因“胸脅疼痛1月余,加重1周”來診,自訴1年前因生氣后出現胸脅部疼痛,呈燒灼樣疼痛,難以忍受,皮膚無破損、無水泡,情志不暢,喜嘆息,飲食尚可,眠差,二便調。間斷口服中藥+西藥治療,亦用針灸及拔罐治療數次,癥狀反反復復,痛苦異常,近1周來上述疼痛癥狀加重,經同學介紹來診。刻下癥見:胸脅部疼痛,呈燒灼樣疼痛,喜嘆息,情緒焦慮,納可,眠差,二便調。舌質紫暗,苔厚膩,脈澀。既往無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無手術、輸血及外傷病史,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囑其行心電圖檢查,排除心臟疾病,但患者訴已反復多次查心電圖均正常,為明確診治,仍堅持要求患者再次行心電圖檢查,結果匯報心電圖大致正常,故給予腹針治療,處方如下。
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腹四關(滑肉門、外陵)[2-4],董氏奇穴(靈谷、大白、火主、火硬)[1-3],留針40 min,療程為1個月。
患者治療后胸脅部疼痛癥狀明顯減輕,嘆息次數明顯減少,夜間睡眠較前明顯好轉。
患者因情志不遂出現胸脅部疼痛癥狀,且病程較長,肝郁氣滯,久則化瘀,瘀血阻滯,不通則痛,舌質紫暗,苔厚膩,脈澀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從現代醫學來看,患者胸脅部疼痛,皮膚無破損、無水泡,可以排除帶狀皰疹,反復多次行心電圖、心臟彩超檢查均正常,可以排除心臟疾病,患者52歲,反復出現胸脅部疼痛,且焦慮異常,不排除更年期綜合癥可能,可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口服,但此病人系同學介紹,且對醫學略有了解,怕直接用病人有顧慮不配合,故暫不用。給予純中醫治療。
治療上給予腹針+中藥治療。中藥處方為逍遙散加減。患者口服后效果尚可,但仍焦慮,自覺胸脅部不適,且后背有巴掌大小怕冷,選用引氣歸元,由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四穴組成,方中中脘、下脘均屬胃脘,兩穴含有理中焦、調升降的作用,氣海為氣之海,關元培本固腎,腎又主先天原氣,因此四穴含有以“后天養先天”之意,故有調脾胃,補肝腎的功能;配合董氏奇穴,以補腎元、活血化瘀、疏肝理氣、抗焦慮。患者持續針刺1月余,諸癥均減輕,但停針后亦再次出現上述癥狀。反思再三,自覺可能因自己針灸技術欠佳,或配穴選用欠佳,但也不排除患者精神方面因素,但應用抗焦慮藥物仍頗有顧慮,故仍建議其行針灸治療,患者因針刺時間長,疼痛不能耐受為由不來診,間隔數周后,一日患者開心來診,訴其諸癥均解,且開玩笑的說“她的病把2個研究生都難住了,卻用一個黛力新就解決了”,自訴其前往縣醫院行全面檢查后,接診醫師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口服,1片,日1次,開始強烈拒絕,但接診醫師再三勸其試試,服藥1盒后,自覺全身通暢,至此,證實患者乃為更年期癥狀。
綜上所述,患者以胸脅部疼痛為主,可鑒別的疾病有心臟疾病、帶狀皰疹等,心臟疾病除有胸前區不適外,以肚臍劃一橫線,橫線以上部位的疼痛、憋脹等不適均應考慮到有否心臟疾病,該患者胸脅部不適,應首先排除心臟疾病的問題,但患者對此反復行心電圖檢查均正常,故暫排除心臟疾病,在行腹針治療前一定排除心、肝、腎的器質性病變,以免耽誤病情。另一個需要鑒別診斷的疾病為帶狀皰疹,帶狀皰疹的特點是有水泡樣皮疹沿著肋間神經分布,因患者已經疼痛1月余,期間未發現皮膚有水泡出現,且無感冒、腹瀉等感染性疾病發生,故可排除帶狀皰疹。腹針治療帶狀皰疹可行,但應首先確診,以精準的選穴,從而很好的治療疾病。本患者的病程長,癥狀多樣化,且治療過程中,通過與患者交流,能明顯感覺到患者焦慮狀態,故唯一遺憾的是未能及時使用抗焦慮、抑郁的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導致患者病情反復存在,以后在臨床中應更謹慎的分析病情及處方用藥,不能一味盲目為患者考慮,導致患者的病程加長,醫生的治療時間也延長,且不利于患者對醫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