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杰 蒲芳芳 楊珉 蔣寶泉 柳園 孫建琴 陳怡 朱慧蓮 張堅 胡雯 黃承鈺
(1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3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營養科;4復旦大學華東醫院營養科;5成都軍區總醫院營養科;6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7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目前全球老齡化進程加速〔1〕。據聯合國統計,2015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9億,預計在2050年將增加至21億〔2〕。根據全國老齡辦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1億,占總人口比重的17.3%;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將達到近5億,約占總人口比重的30%,人口老齡化將給社會與家庭帶來嚴峻挑戰。在《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老年人要“做到成功老齡化”〔3〕,如何促進老年人成功老齡化(SA)已成為目前醫學研究和人口學研究的熱點問題。
SA最早由Havighurst〔4〕提出,主要指與增齡相關的功能狀況無改變或改變甚微、認知功能良好、身心健康的一種狀態〔5,6〕。隨著人類對健康定義的轉變,SA的評價模型也在逐漸完善。Depp等〔7〕在對以往SA判別標準進行總結分析時發現,生理功能(90%)是首要評價維度,生理功能低下則出現疾病或殘疾。SA的首要條件是沒有嚴重疾病與殘疾,這里的“殘疾”可由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進行評價,而“嚴重疾病”卻無法界定。故本文旨在找出影響SA的嚴重疾病,確定其種類及病種。
1.1資料來源 通過以下五種方法確定可能影響SA的嚴重疾病。
1.1.1查詢文件 從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8〕文件中列出老年人常見疾病。
1.1.2五大城市老年營養風險篩查 2012年由經培訓的醫務人員和在校醫學生按2∶2∶6的比例對在上海、北京、廣州、成都、重慶五大城市養老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綜合醫院三類機構就診或住院、年齡在65歲以上且至少診斷有一種疾病的老年人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營養狀況、ADL、疾病等信息。詳細現場調查設計和實施見課題組前期研究〔9〕。調查對象共5 936例,其中日常生活基本或勉強能自理的老人共5 170人(ADL>60分為4 855人,40分≤ADL≤60分為315人); 日常生活部分或完全依賴的老人共766人(20分≤ADL≤39分為269人,ADL<20分為497人)。共調查9大系統共26種疾病,本文將與“低日常ADL(ADL<40分)” 相關的疾病在本調查中視為“嚴重疾病”。
1.1.3SA相關文獻分析 從中國知網與Pubmed數據庫以“successful aging”“成功老齡化”為主要檢索詞檢索國內外有關SA相關綜述類文獻提取明確提及的“嚴重疾病”。
1.1.4專家評分 運用Delphi法〔10〕進行專家評分,流程如下:
1.1.4.1建立專家小組 分別邀請18位資深專家,其中臨床醫學專家7人、臨床營養和老年營養專家8人、公共營養專家3人,組成專家評分小組。
1.1.4.2制作專家評分表 查閱我國《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中所規定的“重大疾病”(A)、利用我國五城市老年營養風險篩查的資料,找出與“日常生活依賴”(ADL<40分)有顯著相關的疾病(B);查閱國內外有關“成功老齡化”文獻資料中列出的嚴重疾病(C)將上述信息列表發給所有專家作為參考依據。
1.1.4.3專家評分 專家結合上述參考證據及自己的工作經驗填寫專家打分表,對某種疾病是否為“影響SA的嚴重疾病”做出判斷,并在0~10分(不是~是嚴重疾病)之間給出分值。第一輪專家打分表最低評分≥6分的疾病將不參與第二輪評分,直接進入結果統計環節,其余疾病根據專家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形成第二輪專家打分表,繼續評分。
1.1.4.4結果統計 兩輪專家打分表最低評分≥6分的疾病視為嚴重疾病(Y),第二輪評分均值≥6分而最低評分<6分的疾病視為可能嚴重疾病(P),第二輪均值<6分的疾病視為不是嚴重疾病(N)。
1.1.5用模糊數學法〔11〕確定嚴重疾病 每種疾病均有上述四個證據,經課題小組討論,設保險規定資料=A,五城市調查資料=B,SA相關文獻資料=C,專家評分=D,再分別賦予權重A=0.3,B=0.3,C=0.2,D=0.2。如果疾病來源于A、B、C項證據,則每項證據項得分為1,反之為0;如果疾病來源于D項證據,“嚴重疾病”Y=1,“可能嚴重疾病”P=0.6,“不是嚴重疾病”N=0。再將每項證據得分乘以其權重,最后計算四項綜合評價得分,如果得分≥0.6分,即視為嚴重疾病。
1.2質量控制 ①文獻資料為雙人查找,研究方法結果經課題小組多次討論后最終確定與SA相關的嚴重疾病。②為保證Delphi法結果的可靠性,參與專家打分表的專家獨立打分,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系,只與調查人員發生聯系。向專家進行第一輪反饋時,只給出總體結果,不說明專家姓名。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專家評分計算算術均數(x)與最小值(即最低評分);對于ADL評分分級定性資料行秩和檢驗。文中所涉及的界值均以6分或0.6(即總分的60%)為衡量標準,均值≥界值被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1醫療保險文件中有關重大疾病的規定 《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中包含的“重大疾病”〔8〕有惡性腫瘤、冠心病、心肌梗死、帕金森病、癱瘓等12種。
2.2五城市老年營養風險篩查資料分析結果 10種疾病的老年人ADL值顯著低于無該疾病的老年人(P<0.05,P<0.001)。見表1。

表1 五城市老年營養風險篩查資料中與殘疾相關疾病
2.3有關SA文獻中明確的“嚴重疾病” 國內外文獻資料中列出與SA相關的嚴重疾病有24種:惡性腫瘤〔12,13〕、高脂血癥〔14〕、高血壓〔14〕、冠心病〔12,13〕、心肌梗死〔12,13〕、腦卒中〔14,15〕、風濕性心臟病〔12,13〕、肺結核〔12,1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17〕、哮喘〔12,17〕、肺炎〔12〕、糖尿病〔7,12~14,17〕、骨質疏松〔15〕、胃炎或胃潰瘍〔12,14〕、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12,15〕、慢性腎炎〔12〕、老年癡呆〔7,14,16〕、帕金森病〔7,14〕、抑郁/焦慮〔7,13,14,17〕、骨關節炎〔7,12,14,17〕、類風濕關節炎〔7,12,17〕、雙耳失聰或雙目失明或失語〔7,12,14,17〕、癱瘓〔7〕、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12,14〕。
2.4專家打分法判斷“嚴重疾病” 第一輪 18位專家、第二輪17位專家對49種疾病進行評分,兩輪評分匯總結果見表2,顯示“嚴重疾病”有9種,“可能嚴重疾病”為14種。
2.5模糊綜合評價法確定“嚴重疾病”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根據A、B、C、D項結合既定權重計算得出綜合評分≥0.6的疾病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老年癡呆,帕金森病,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失語,癱瘓,惡性腫瘤(食管癌、原發性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見表2。

表2 影響SA的嚴重疾病界定情況

續表2 影響成功老齡化的嚴重疾病界定情況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進程加速,伴隨而來的是老年相關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高發,SA已經成為研究熱點。其評判標準的首要條件是沒有嚴重疾病與殘疾〔7〕,而關于“嚴重疾病”還沒有明確的標準。例如, Rowe等〔6〕將SA的評價標準之一為沒有疾病或疾病發生率極低; Strawbridge等〔18〕將標準拓寬為無慢性疾病及低患病風險,Pruchno等〔19〕規定SA不合并慢性疾病,Jang等〔20〕評判SA為不超過2種以上慢性疾病; Arias-Merino等〔15〕定義為沒有高死亡風險疾病。但是,上述專家學者都沒有定義出對SA存在較大影響的嚴重疾病具體種類。
根據本研究結果,對于老年人群,沒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慢性腎衰尿毒癥期、老年癡呆、帕金森病、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失語、癱瘓、惡性腫瘤和殘疾可作為判斷“SA”的首要條件。本研究結果填補了SA評價體系的一大空白,也為建立SA評價體系及其他類似評價體系提供了實用的參考方法。
Delphi法〔10〕是指依據系統的程序,采用匿名發表意見方式,通過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幾輪征詢、歸納、修改,專家組成員的意見逐步趨于集中,最后獲得具有很高準確率的集體判斷結果。它簡便易行,有效地避免了會議討論時產生的害怕權威、隨聲附和或固執己見、或因顧慮情面不愿與他人意見沖突等弊病;同時也可以使大家發表的意見較快收斂,參加者也易接受結論,具有一定程度綜合意見的客觀性,結果較為可靠。
本研究表明影響SA的嚴重疾病有食管癌,原發性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老年癡呆,帕金森綜合征,雙耳失聰/雙目失明/失語,癱瘓。此研究結果可以作為SA評價體系中“什么是嚴重疾病”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