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衛星
微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課堂學習的一種補充資源,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包含豐富的教學資源,使用微課能突破時空限制,節省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視頻為表現出短小精悍,能揉合到任何一種新課堂教學改革的模式中,克服數學課堂教學中抽象內容“空想”的尷尬,將數學中抽象、復雜、邏輯性較強的內容具體化,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本人從教20多年,結合教學實踐作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課前復習,理順脈絡
微課不僅能重現課堂教學過程,也能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對時間、空間的限制,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打通了知識點間的脈絡,讓學生能辨析相似知識點之間的異同,尋找聯系,觸類旁通,將知識點編成知識網。例如,在八年級上“分式方程”時,制作微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把它們放在一節微課中呈現,讓學生看到三者的關聯,掌握其中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及時將知識梳理,便于后面的學習。再如九年級下“二次函數的圖像”時,制作關于“一次函數的圖像”和“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的微課,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新課導入,注入激倩
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比如:復習導入,演示實驗導入,實際問題導入,情境導入,設置懸念等等,微課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無論哪一種導入方法都可以制作成微課,尤其數學實驗活動,恰恰需要演示、展示,錄成數學微課在課堂上呈現,可以讓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精彩紛呈。例如,在教“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時,筆者設計了一個用演示實驗導入的微課,利用幾何畫板展示實驗:當角的大小不變時,邊的比例是一個唯一不變的值,?當角的大小改變時,這個比值就會隨之變化。這一發現恰好滿足函數的定義,學生對三角函數這一難懂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為整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這一設計讓學生見證了發現、探索的全過程,打破了傳統的用尺規教學的方法,具有動態直觀、數形結合、變化無窮的特點,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知識理解,助推思維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概念課、性質課、判定課、講評課為最常見、最重要的課型。大多教師在這些課型中結合課改理念,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其中導學案模式的生本課堂實驗在很多學校推廣,盡管導學案設計不盡相同,但我概括其基本模式都離不開:導學設疑,疑而生問,問而生趣,趣而思之,思而促學?;纠砟疃际恰耙詫Т賹W,以學定教”;目的都是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學“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其中一個難點是“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這一性質的證明,教科書上的證明方法為“同一法”,這種方法八年級的學生顯然認知不夠,學生再怎么合作、探究都難以達成學習目標,更不用說自主生成,因此筆者設計了一個3分鐘的微課,利用已學的等腰三角形的實例拋出了“同一法”的概念,通過啟發式教學,助推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短時間內理解了該知識的關鍵要素。
四、練習鞏固,形成能力
數學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種經常性的實踐活動,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和組織練習,不僅能使學生扎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數學中最基礎的知識,形成基本的數學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利用微課設計練習非常輕松而且靈活,省去了傳統黑板板書和制作PPT的煩惱。
總之,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數學與微課攜手走進中學數學教學殿堂,應該是大勢所趨,微課適合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能夠幫助教師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克服大班額學習的弊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最終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讓自己更好更快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