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路路
【摘要】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已經從溫飽型消費逐漸走上小康型消費,這種差異不僅能夠體現在食品的質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穿著打扮等非食品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城鎮居民在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逐漸將消費水平轉變為穿,用,住,行以及文化等領域,并且我國的城市與鄉村居民之間的消費觀念,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性,所以在調整方法方面必須要區別對待,對于我國的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來說,有規律可言,還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本文從實際數據出發,通過系統的分析來論述我國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現狀,并針對現狀提出問題,為消費結構的改變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
【關鍵詞】消費結構? 調整? 經濟發展
一、我國居民消費市場現狀及趨勢
首先,我國居民的消費觀念,受到傳統文化的制約以及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提出節用而愛人。墨子提出圣人之所節撿也。老子提出去甚,去奢等等,這些思想觀點都表現出杜絕奢侈,浪費勤儉節約的思想。在解放之后,中國共產黨提倡以艱苦奮斗樸素的傳統優良作風進行生活,即便我國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消費結構逐漸從溫飽型向小康型發展,但是受我國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許多居民群眾仍然秉承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理念。
其次,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將直接影響到我國消費需求的發展。近幾年以來,國家以及各級政府不斷出臺的一系列對于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水平所下發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與此同時,教師工資以及公務員的酬薪和補貼也在不斷加大。但是城鄉居民貧富差距仍然無法實現收入公平,對于大部分居民來說,收入的增長直接依賴于個人的收益,全社會的經濟環境也決定了個人的收益,并呈現下降趨勢,這將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需求增長。
再次,一些不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將嚴重制約著消費的增長。一些居民對于未來的養老醫療方面具有不確定性,所以導致他們的消費大大減少,比預期的消費水平還要低。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居民的消費信心不足,但是風險意識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存儲意識逐漸加強,這嚴重影響到了我國居民的潛在消費水平的增長。
最后,由于多項預期支出而導致居民的購買力相對減弱。首先,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制度的一系列調整,將導致居民對于未來的就業,養老,醫療,教育方面預期支出增加。近幾年以來,我國進行了多次降低利息,但是農民的儲存能力仍然居高不下,這將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消費水平。其次是投入到股市的資金大大增加,股票具有低投入高回報的作用,使得股市民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股市當中,而大部分居民不將商業保險投資作為一種生活保障,而是作為一種儲蓄投資與消費多功能的新型選擇項目。
二、調整居民現存消費結構的對策
政府在擴大內需,鼓勵消費者進行消費的過程當中,要保障居民的消費與收入成正比關系,國內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居民的消費水平成正比例關系,不要按照其他國家的超前消費,盲目消費觀念,而施加給群眾。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低收入人群的消費觀念,就會被潛在釋放出來,對于中產階級以及高收入者而言,要適當的鼓勵他們進行消費,但是消費并不代表浪費。
改善居民的消費結構,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這是擴大內需,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指導要求,目前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增加居民收入
首先,要運用合適的手段來增加居民的收入,使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大提高,要想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就必須要增加居民的收入。目前,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有少部分的人民無法解決溫飽問題,大部分人都處于中等偏下的中等收入水平,這些人數量較多,但并不能算是中等收入來源,商品房和私家車對他們來說屬于奢侈品。有一部分專家認為,只有真正的中產階級人員占據消費人口的時候,整個社會的居民消費水平才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尤其是對于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這對于拉動我國的內需增長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只有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居民的消費問題,才能夠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由于我國人民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居民總是將日常的收入進行儲存,為自己的年老生活打下鋪墊,以防他們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條件之下,如果發生其他疾病能夠有錢進行消費,這種預期的風險意識已經嚴重制約著居民的目前消費水平,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必須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制度。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居民都要做到人人有養老,個個有醫保,為居民的日后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通過降低居民的遠期消費預期才能提高目前的消費水平。
(三)拓寬消費信貸領域
首先,要加大新知識的傳播,提高人的情感,也要大力宣傳有關信貸方面的知識,提高居民主動信貸的需求,同時還要注重買賣雙方要進行負債的知識傳播,宣傳發展消費性的政策,為市場做正確的導向,加強對于業務的咨詢能力,使居民能夠在消費理念以及消費心理上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消費方式以及行為方面有著極大的提高。
其次,要對銀行的經營理念進行調整,在注重生產的同時要有選擇地進行消費,這不但有利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還能夠使得銀行資產豐富性。
再次,提高居民承受貸款的能力,增加居民的實際收入,這是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知識發展新的業務的最根本方式。國家應該大力支持鼓勵財政政策以及對于貨幣的投放量,使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
最后,要增加信貸業務的種類以及數量。目前來說,我國的信貸業務種類和數量較少,必須要擴大信貸的數量,可以增加一些小型商品的信貸以及教育信貸的數量,同時,也可以增加一些大類產品的信貸數量。
參考文獻:
[1]薛和生.消費需求和消費政策.國民經濟管理.2002(5)
[2]范建平.居民消費與中國經濟發展[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3]房愛卿.我國消費需求發展趨勢和消費政策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4]耿莉萍.生存與消費——消費、增長與可持續發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