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學團組織就是高校在培養(yǎng)管理應用型人才的第一陣地,在這個平臺上,能否有質量的完成人才培養(yǎng)任務成為了審核學團工作質量的一大標準,近些年,隨著時代經(jīng)濟發(fā)展,各高校所具備的資源日益完善,學團下設的各級學生組織,也開始在各種領域大放異彩,但在這樣的欣欣向榮下,也蘊藏著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包括某高校學生會主席竟因為掛科太多無法畢業(yè),群聊中某學生干部威脅基層干事,劃清等級界限,這樣的實例層出不窮。錢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概念,都引人深思,學團工作究竟怎樣開展能夠合理地讓學生干部在鍛煉能力,掌握資源的同時,又杜絕“官僚風氣”,避免從“學生干部”變成“學生官”。為此,以下的論述,將通過幾方面詳細展開,探討在學團工作的開展方向中,如何將社會活動與高校學生干部的行為與思想進行深入結合,在保障塑造個人能力的同時,加強管理力度,從體制入手,充分更新學團管理組織者思想,同時,最重要的,是去改善現(xiàn)期學生干部組織的體系,從主席團一直到各部門,從教師單獨指導到合理地運用內部規(guī)章條文,用體制的合理性,塑造學團學生干部的純潔性與功能性。
【關鍵詞】學團工作? 學生干部? 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14-02
引言
學生干部作為配合學團工作的重要支柱,幾乎容納了各高校思想意識進步的管理類學生精英,但由于年齡和資歷問題,在現(xiàn)期管理體制下,學生組織內部的資源傾斜就會導致部分主要學生干部在心理產(chǎn)生膨脹和驕扈的心態(tài),既不利于學生組織的正常運轉,也不利于學生之間良好的接觸。
一、學生組織內干部的結構層次分析
當下,學生組織內部主要分為三個層級,高層(主席團)、中層(部長)、基層(干事)類似于系統(tǒng)的機關管理模式,三個層級界限明晰,但是職責卻因為多種原因有所模糊。
一是高層(主席團),主席團成員一般包括主席(學生第一副書記)、副主席(學生第二、三副書記)、秘書長。主席團是學生組織內部的最高決策機構,但由于在各基層學團組織指導教師領導下,所以往往這一基本職能較為模糊。其主要職責是為組織制定方案、確立目標和招聘成員等。
二是中層(部長),各部門部長作為日常各類具體到項目的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好主管的學團工作活動部分,同時協(xié)助主席團工作,處理日常事務,開展基層學生干部培訓,對部門內部成員進行幫助和指導等。
三是基層(干事),學生組織的干事是學生組織內部最廣大的群體,其主要職責是配合學生組織中高層布置的任務,并且完成日常學團內部的工作,在其所設部門下,有效完成工作。
二、學生干部管理體制現(xiàn)期的主要問題
無論是哪個層級的學生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協(xié)調中,大部分都直接與主管指導教師相對接,缺少獨立自主按照內部條文規(guī)則運行的過程,這樣的人事協(xié)調就往往直接導致在工作中,會有部分學生干部受到學團負責人直接或間接的干擾,不利于養(yǎng)成獨立自主完成任務的能力,同時,這樣沒有規(guī)則的培養(yǎng)方式,就會讓許多崗位上,出現(xiàn)一些并不符合該崗位特點的學生干部負責人。[1]
在加入學生組織后,往往都會由內部的一些“老成員”透露出加入學生組織的最終目的,甚至會明確出相關組織發(fā)展和獎助學金評定,所以這樣的量化標準,就會影響加入時的志愿服務精神,就會直接影響對黨組織和各類獎項的信仰和追求的純潔性,由于功利性的不斷增強,這就讓師生之間的配合明顯出現(xiàn)了直接利需鏈條,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能在網(wǎng)絡上看到的對于部分學生干部越格服務老師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包括給老師取快遞,送禮物,甚至接送孩子,這些如果僅僅作為課余的情誼行為,那么并不會產(chǎn)生問題,但是隨著對這種細枝末節(jié)問題的不在意,在一些學生眼里,這已經(jīng)成為了進階的臺階,我想這既是目前學生干部績效考核制度的問題,也是辦公室管理的不當。
而選拔體制,一直是當下學生干部管理體制中的主要問題,作為開端,如果在選拔過程中就缺乏明確的制度和操作流程,就會導致許多部分寧濫勿缺,熬年頭,打通人際關系,充分反映出了沒有完整評價體系的問題,所有的成績和貢獻都歸結為“有目共睹”,非常不利于整體運營流程的公正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很多學生干部中幾個主要位置的歸屬,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而令人困惑的卻是參考標準僅僅是他出入辦公室的頻率,而并非他在協(xié)助學團工作中所作出的貢獻和實際能力,這更加反映出了目前學團考核學生干部提職時,缺乏更加客觀的審核標準,與前期的績效考察形成邏輯上的先后。
三、建立合理學生干部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一是從當下時代對人才需求的狀況角度來看。當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深水區(qū),社會需求的人才,更多的傾向于實際操作能力強,業(yè)務技術能力強,而并非是單獨的具備較強的溝通交際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而高校學生組織作為人才輸出的重要單位,就要求學團工作加強實踐活動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同時,避免體制過于混雜和自由,對學生的鍛煉起到負面作用,這就要求必須要將學生干部管理體制細化和純凈化。
二是從傳統(tǒng)管理狀況中出現(xiàn)的問題角度來看。傳統(tǒng)管理狀況對學生干部的約束性并不明顯,更多的是通過口頭約束或直接行為制裁來進行管理,這就導致了許多學生干部的行為更多的出自于自身需求或者客觀情感約束,直接影響了學生干部日常的行為,諸如以替老師辦事情,各種會議為由,遲到早退甚至曠課,非常不利于學生組織內部運營的健康性,并且傳統(tǒng)學團工作管理,“重管理輕服務”,對學生干部形式化管理內容過多,而沒有從塑造綜合性管理人才的角度入手,缺乏對學生主體的服務效益,長久以往,就會積累出許多形式主義的癰疽。
三是從學團工作的出發(fā)點和必要任務角度來看。從學團工作的出發(fā)點就是服務學生,而必要任務就是對學生的負責,對學生全方位發(fā)展負責,根據(jù)這樣的理論,就如同學生守則一般,必須要建立完善的學生干部管理制度,這樣,才能有效地約束學生組織賦予學生干部的部分權力,最早的學生會的組織形式模擬的是資產(chǎn)階級議會政治,即“三權鼎立”制度,所以難免和權力掛鉤,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合理的制度,實際上也是在控制學生的發(fā)展方向,避免因為思想不成熟而導致耽誤正常學習,最終影響自身發(fā)展。
四是從學生進一步融入社會狀態(tài)的角度來看。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畢業(yè)學生對后輩學生的一些告誡,他們認為學生組織本就是一個“小社會”,先不考慮這個形容是否貼切,但不可否認的是,學團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直接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掌握更加深入的管理和組織技能,能夠在處理事務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成熟的作風,但如果學生干部管理體制不完善,那么學生所掌握的技能也就可能跑偏,脫離現(xiàn)實社會需求的實際內容,甚至讓他們養(yǎng)成許多鉆空子、找關系的壞毛病。
四、不完善的學生干部管理體制對學生發(fā)展的影響
一是偏離主業(yè)現(xiàn)象嚴重。學生的根本任務是學習,而高校正是學習的中后端平臺,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如果沒有合理的制度約束,學生干部不但行為會出現(xiàn)偏離主業(yè)現(xiàn)象,思想也會逐漸走入歧途,最終影響學習[2],很多學生干部的學習成績一直都處于下游,更有甚者是掛上了冠冕堂皇的口號,說出了“好好學習是智商,做學生干部是情商,走好一頭就可以”這樣荒唐的話,所以如果不限制這樣的趨勢蔓延,就會逐漸違背學生組織創(chuàng)立的初心,甚至干擾到學團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是參與學生工作活動工作效率低下,整體缺乏向心力和生命力。學生干部作為學團組織正常學生工作開展的主體,承擔著大量如活動場地運營、活動方案設計、日常排班值班等任務,但往往缺乏制度的情況下,這樣的工作也會充滿著低效與失職狀況,整體行為散漫,工作的驅使力度往往取決于私人關系,對于權力范圍的糾紛,對于活動負責量的大小,這就導致了內部可能會出現(xiàn)許多矛盾,影響團隊建設,影響正態(tài)思想孕育[3]。
三是直接導致學團建設學生組織的方向偏離。對于學團的整體建制來說,學生干部是必不可缺的一環(huán),它充當著學生處、團委等單位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是上傳下達的重要區(qū)域,但如果不完善的學生干部管理體制導致上下的紐帶關系出現(xiàn)問題,直接就會影響更多普通學生的接觸信息。近些年,部分高校學生干部展現(xiàn)出的浮躁形象,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雖然這只是個案,但還是能反映出在這個層次上學團如果不能合理地約束和管理學生干部的言行舉止,必然會產(chǎn)生不利影響,進而帶偏整體。
五、學團組織建立良好學生干部管理體制的措施
上述已經(jīng)闡釋了當下制度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問題,那么針對傳統(tǒng)模式的狀況,我們就必須要完善體系內的三大環(huán)節(jié):
一是建檔環(huán)節(jié)。建立良好的體制,首先就是有日常的規(guī)范,而管理規(guī)范就必須有著詳細的參考內容,學團在管理中,應該為每位學生干部建立個人檔案信息,將日常的各類信息匯總,用以在晉升和調崗時參考或作為指標。比如在課業(yè)問題上,為了避免出現(xiàn)影響主業(yè)的狀況出現(xiàn),應首先將成績信息錄入,并且在學生干部的遴選上要作為重要的考核標準,除此之外,包括定期的學團鑒定、組織評價、學生內部評價、主要工作狀況都要分別錄入檔內。
二是運營環(huán)節(jié)。要圍繞設置相關的考核內容,定期培訓,定期考核,確保身在崗,責任也在崗,同時,需要因學校公共事務請假的,由學工、團委、學院學生辦公室三方牽頭確認,需要明確章程請假才可生效,對于長期無故缺課的,給予不同層級懲罰,最高至開除學生組織。最后,在相關具體獎項考核、組織發(fā)展方面,學生干部的經(jīng)歷量化為成績作為參考,如果掛鉤管理體系分數(shù)過低,也可以直接影響參選的評定。
三是評準環(huán)節(jié)。在解決學生干部競選和組織發(fā)展兩大終極問題時,要充分發(fā)揮建檔信息和日??己说淖饔?,在中高層選拔中,設立客觀評判標準,按百分制進行公選,分為學生代表選舉和學團代表選舉兩部分,同時,為解決權力集中問題,應該根據(jù)崗位性質,考慮是否設立固定的學生干部正職,針對操作性強的崗位,可以只選拔出決策和運行的主要團體,由團體成員輪流值崗正職責任,對于一些日常沒有太多操作內容的崗位,可以考慮精簡部門結構,或者進行整體合并,解決冗職問題。
同時,除了操作環(huán)節(jié)外,學團對于學生干部要持續(xù)加強思想教育建設,學團負責人要重視參與管理,明確管理體系制度,實際上也是希望能夠為學生的發(fā)展樹立明確標桿,知道學生干部工作經(jīng)歷是學習生涯的一部分,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人需要長見識,提本領,但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不為名利,不為私欲,如果想?yún)⑴c,就要秉持著正確的思想觀念,學團工作明確學生組織管理制度,就是讓學生守好本分,管好行為,提供思想營養(yǎng),不做官僚主義的發(fā)源地,學團的相關負責人,更是要抓住這樣的理念,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學生因學生干部經(jīng)歷產(chǎn)生對職業(yè)生涯和人生健康的理念。
結論
學生干部管理體系,要秉持著明確方向,樹立標準,獎懲分明的理念,讓這樣的經(jīng)歷成為學生綜合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踐行權力運行規(guī)則嘗試的一部分。學生干部管理體系的明確,實際上就是在提升學生干部能力培養(yǎng)質量,提高思想覺悟,為下一代發(fā)展的管理型人才提供儲備,做好這一工作不僅是學團工作的完善,更是扎實做好多維育人工作的重要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許豪.淺談學團工作和學生干部的自我修養(yǎng)[J].農家參謀,2019(15).
[2]劉雅欣. 淺談高校學團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農家參謀,2019(225).
[3]陳彬.“學生官”背后的定位困惑[G].中國科學報,2018(10).
作者簡介:
王椏灝(1991-),女,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文學學士,任職于四川現(xiàn)代職業(yè)學院學生處,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學團工作與高校學生干部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