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軍 劉旺華 蔣洪玲 陳光明
摘? 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等功能任務。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區域衛生服務建設發展規劃,加強人才隊伍、網絡平臺建設、改善就醫環境、更新現代醫療設施設備,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等對策措施。
關鍵詞:城市社區? 質量評價? 衛生服務? 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7(b)-0092-03
Countermeasures for Quality Management of Urb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ZENG Xiaojun? ?LIU Wanghua? ?JIANG Hongling? ?CHEN Guangming
(Nanchong Health School, Nanchong, Sichuan Province, 637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s a public welfare and comprehensive grass-roots medical and health orga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leadership,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superior health organization, it undertake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ervices,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some disea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support, formulate feasible regional health servic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network platform, improve the medical environment, update modern medical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nd do a good job in publicity and launch.
Key Words: Urban community; Quality evaluation;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政府領導、社區參與、上級衛生機構指導下,承擔著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服務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復、護理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等功能任務,是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為居民提供優質、安全、方便、經濟、綜合、連續的醫療保障和醫療衛生服務,在我國衛生服務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和功能是關系到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南充市從2007年開始建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逐步成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能力逐步增強,但目前社區衛生服務質量離國家醫療改革的保基本、強基層,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還有一些差距。該文以四川省南充市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通過調研問卷分析,明確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的對策建議。
1? 問卷分析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從發放的2000份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對象綜合滿意度調查問卷量表中抽取1000份進行數據分析。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總體滿意度達到73.72%;其中,對就醫方便性、舒適性滿意度較高,特別是醫生的服務態度和看病快捷程度,分別為88.7%、83.1%;但對社區衛生機構就醫環境、設施設備的滿意度較低,表示很滿意及較滿意的分別為55.4%、57.2%;對看病的經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分別為78.7%、65.8%、72.4%。而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就醫環境、醫療技術水平、設施設備、服務效果4個方面的不滿意度比較高,分別為15.7%、14.4%、13.7%、11.7%[1]。”
2? 存在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財政、人事、社保、教育、宣傳、藥品等方方面面的配套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現已開展疾病的診療及康復、護理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注重疾病的診療,雙向轉診卻未能規范進行,社區康復還未能很好地施行,慢性病管理質量不高,預防、康復、治療于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還未建立。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照國家要求配齊了診斷床、聽診器、治療推車、血壓計、體溫計、簡易手術設備、出診箱、觀片燈、體重身高計、供氧設備、電動吸引器、可調式輸液椅、手推式搶救車、脈枕、針灸器具、火罐、婦科常規檢查設備,心電圖機、B超、顯微鏡、離心機、血球計數儀、尿常規分析儀、生化分析儀、血糖儀等設施設備。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還未達到國家規定的不少于1000m2,布局欠合理,還未充分體現保護患者隱私、無障礙設計要求,未完全符合國家衛生學標準。
在人員配備上,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未達到國家規定的6名執業范圍為全科醫學專業的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9名注冊護士,其中至少有1名副高級以上任職資格的執業醫師;至少有1名中級以上任職資格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至少有1名公共衛生執業醫師。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配備還未達到國家規定的2名執業范圍為全科醫學專業的臨床類別、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至少有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基于工作人員,尤其是全科醫師等工作人員配備不足,導致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開展了預防接種及公共衛生服務等項目,而針對社區居民的醫療項目開展較少。部分社區衛生服務站也是僅開展簡單的西醫診療項目,用中醫藥防治疾病卻較少應用。
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的醫療技術水平較低,雖然高校醫學教育增多,醫學教育水平增高不少,但全科醫生在我國起步較晚,導致高校培養全科醫生數量較少,以及醫療服務人員學歷水平不高及后續繼續教育升造的缺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沒有醫院的三級醫師查房,也是導致社區醫師未能獲得這一較好的學習提高的途徑。偶爾參加一些學術會議,也基本上是為了領取繼續教育學分,流于形式。本身工作人員的缺乏,被派到上級醫院進修的機會也不是很多,即使去了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學到了一些技能,回到工作崗位上由于設施設備、藥品的缺乏也會導致無法開展實施。另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職業成就感較差、工資待遇比大醫院低、社會地位低等因素導致招不到高素質、高技能的醫療衛生人才,稍有能力者均會跳槽,在崗的職工工作積極性和服務態度相應地會受到一些影響。
人民群眾對社區醫療機構的認可度上,還存在諸多偏見,生了病才去就醫,預防保健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尤其只對社區醫療機構開展的免費檢查有興趣。除此之外,很少去咨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健康知識,還有不論是小病大病都去大醫院,認為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更高、效果更好。
3? 對策建議
(1)政府應該高度重視社區衛生服務發展,成立組織領導小組,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規劃局、建設、土地、機構編制委員會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協同配合,按照《關于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通知》(國衛基層函〔2018〕195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要求,以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充分發揚民主作風,聽取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意見,科學制定與城市規劃同步的區域衛生服務建設規劃,形成主城區“15min社區衛生服務圈”,并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政府的目標考核中,建立完整的政策監管機制,保障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促進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另外,還需加強立法,用法律的強制力確保政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個人的權利和義務,這樣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在法律的監督下,開展得會更好。
(2)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建立以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科醫生為主體的衛生技術隊伍,是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關鍵所在。第一,提高衛生人員待遇,改革績效分配制度,薪酬與其崗位性質、責任大小、業務水平高低、工作效率大小,及患者滿意度來制定績效分配體系,體現多勞多得,多難多得,優績優酬。第二,改革人事制度,充分發揮基層高級職稱評審的特點,提高其在行業的地位,另外高級職稱名額多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傾斜。第三,重視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國家制定相應的政策規范全科醫生的定位、目標、內容及考核機制,加強在校的全科醫生專業的學歷教育培養和畢業后的全科醫生繼續培訓機制,優勝劣汰,確保全科醫生的能力水平,含金量才能得以體現。切實落實好人才評審中的對口支援和進修學習,大醫院的醫療人員對口支援到社區醫院,開展疾病的診治,社區全科醫生到大醫院的進修學習,都可利于提高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服務水平,開展西醫及簡、便、廉、效的中醫藥服務。第四,鼓勵退休醫生到社區醫院工作,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團隊素質。第五,提高進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學歷限制,從源頭上提高社區醫療技術水平。
(3)加強網絡服務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醫療。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必將助力社區衛生服務。以互聯網為載體,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居民健康檔案實時錄入平臺系統,對慢病進行實時監測、家庭醫生隨時管理干預、線上續方等,兒童計劃免疫全流程重塑,最終建立起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基礎、醫院為保障的三方資源共享、開放普惠的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平臺,提高應用信息的科學化管理水平。
(4)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院容院貌,裝備更新醫療設施設備。設置家庭化的病房,統一標識、照明明亮,顏色自然舒適,廁所衛生和禁煙等,讓患者有在家的感覺。辦公地點文件檔案資料歸類存放,各種物品擺放整齊美觀,人員著裝統一規范,正確佩戴胸牌,院內外清潔、車輛停放、宣傳標識整齊衛生。在配齊國家規定的醫療設施設備的基礎上,購買先進、適用、經濟的醫療設施設備。除了政府出資,還可以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引進更多民營資金,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采取支持租賃業務等途徑更新醫療設施設備。
(5)積極推動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逐步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保健不出門”的目標,從而引導病人合理分流,實現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資源的利用最大化。首先,明確各級衛生機構功能的服務層級與職責,嚴格按照職能分工進行職業。其次,充分利用差異化的醫療報銷政策措施,為實現社區群眾首診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大病、重病轉向大醫院的雙向轉診做好保障。
(6)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在社區開展宣教、義診、免費檢查、發放宣傳冊、入戶宣傳、上門服務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宣傳活動,提高社區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知曉率和滿意度。
可以定期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月”等多種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在城區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形成社區群眾人人支持、關心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 曾曉軍,劉旺華,蔣洪玲,等.南充市社區衛生服務質量評價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名醫,2017,8(3):169.
[2] 鄧紀倫.城市核心區域配電網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解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8):145-146.
[3] 李暉,史永.城市核心區域配電網事故預防及應急處置工作研究[J].甘肅電力技術,2019(3):45-48.
[4] 童敏錕.社區衛生服務在疾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研究[J].科技資訊,2016,14(23):147,149.
[5] 高明國.淺談社區衛生服務系統的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資訊,2016(12):181.
[6] 張鵬飛,鄭中勝,夏磊,等.城市核心區域配電網架建設目標模型探討[J].供用電,2019(3):1-6.
[7] 羅金.淺談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4) :2443.
[8] 黃立坤.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質量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分析與改進措施[J].山西醫藥雜志,2011(5):520-521.
[9] 郭偉.廣西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D].廣西醫科大學,2014.
[10] 王海力.我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大家健康,2015(1):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