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棠 許麗娟 陳艷



摘? 要: Web應用系統開發類課程是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本科生重要的綜合實踐類課程。該課程實踐性極強,相關技術發展更新迅速,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金課”建設背景下蓬勃發展,而大數據時代,豐富的教學資源、全過程的學習行為記錄,使得線上教學成為可能,結合線下課堂,是有效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辦法。文章結合項目式教學,從學前準備、線上線下教學設計及考核評價設計三個主要方面展開混合式教學研究,以期為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思維能力培養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線上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項目式教學;Web應用系統開發
中圖分類號: G434;TP391 ???文獻標識碼: 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20.07.061
本文著錄格式:文曉棠,許麗娟,陳艷. “金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Web應用系統開發課程為例[J]. 軟件,2020,41(07):292-296
Research on the Mix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olden Course”——Taking the Course of Web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WEN Xiao-tang, XU Li-juan, CHEN Yan
(Data Science College, HuaShang College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angzhou 511300, China)
【Abstract】: Web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course is an important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ftware engineering, etc. The course is highly practical and the related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self-learning abil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learning behavior record make online teaching possible. Combining with offline classroo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ombined with project-based teaching, this paper studies mixed teaching from three main aspects: pre-school prepar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design and evaluation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ixed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Web appl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0? 引言
“2018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首次提出“高校要消滅‘水課,打造‘金課”。同年11月24日,吳巖司長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首次提出“金課”標準: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同時給出了“水課”特點:低階性、陳舊性、不用心。其中,高階性,即知識、素質、能力有機融合;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分別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獲得上創新;挑戰度指課程具有一定難度,要保障學生在課上課下有較多學習時間和思考時間。[1]
高校傳統教學模式為線下教學,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未能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學生學習時間和思考時間不足。加上信息時代,網絡上有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學生多種途徑可以接受到理論知識,僅僅是知識傳授的傳統課程教學缺乏挑戰度,久而久之,學生會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與單純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相比,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能有機融合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的優點,還能融入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手段,在打造“金課”方面優勢明顯。
Web應用系統開發類課程,是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本科生一類重要的項目實踐類課程,此類課程知識涉及范圍廣、實踐性較強、技術發展速度快,傳統的線下教學方式,未能以為學生發展為中心設計教學,知識單向傳遞,缺乏互動,學生思考不足,導致學生學習能力提升效率不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該類課程教學中,可以發揮優勢。文章以“Web應用系統開發”課程為例,介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教學過程。
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概念及特點
1.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概念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指充分利用線上教學資源及虛擬仿真系統,并結合傳統教學和翻轉課堂等形式,將教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充分融合,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構建過程,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該種教學模式突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學理念,將課堂結構重新塑造,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
1.2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特點
混合教學模式具有創新性和高階性的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培養方面,該種教學模式體現創新性和高階性。混合教學模式下,淺顯的基礎知識通過豐富的網絡教學平臺資源,在學生預習階段完成,并發現問題。課堂主要以分析解決問題為主,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轉化為一系列的教學問題,從知識傳授者變為問題提出者,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習知識,課堂教學設計的難度極大增加,學生課堂學習難度同樣加大。教師需要持續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并借助互聯網技術實施教學。
2? 金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
慕課作為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其具有超大規模、高質量、高退學率的特點,三者既矛盾又統一,而作為校內的在線教學,私播課(SPOC)成為各大高校的新寵。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2],將慕課資源用于小規模、特定人群教學的解決方案,將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進行全面深度融合,為“金課”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提供了教學實施支持。[3]混合教學模式由學前準備、線上線下教學設計及考核評價設計三個階段組成。
2.1? 學前準備
學前準備階段包括分析學生學情,設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篩選教學視頻或補充錄制教學視頻等主要工作環節,此外,還需要熟悉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結合應用系統開發類課程特點制定出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計劃安排。
教學目標需要結合學生情況設計具體、全面、可操作性強,杜絕空洞,可以從三個層次設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因此,學生課前的學情分析十分有必要。采用線上學習平臺如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中的問卷調查可以收集學生基本情況信息。調查問卷主要包含四大模塊,即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情況、學習行為情況、對新教學方法的態度和偏好以及考核評價機制的意見。問卷的概要如表1所示。
2.2? 線上線下教學設計
當前,線上教學平臺豐富多彩,如中國大學MOOC上建設了各個學科的課程,包括大量的國家級精品課程,該平臺同時推出了慕課堂用于班級教學活動的組織、資源共享、疑難問題解答、開展各類討論及問卷調查。作為專業課,也可選擇專門針對IT類課程的教學平臺,如科大訊飛的博思智慧學習社區(http://hf-iflysse.com/Login.aspx)、傳智播客的高校教輔平臺(http://tch.ityxb.com/)等。在學期開始前,將課程整體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并根據課程目標及教學大綱,篩選線上平臺合適的教學視頻資源。
(1)課程教學組織方式
作為綜合實踐類的課程,整個課程采用項目式教學,項目的開發與實踐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互幫互助、互相討論、共同進步的目的,激發并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小組的劃分采用自愿及男女搭配的原則,并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一般而言學生普遍接受2人或4人一組的分組方式。每個小組根據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等條件選取組長,組長負責協調維系組員關系,督促組員開展學習和完成作業。
(2)課前準備
課程教學選擇一個學生較為熟悉的項目,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演示的案例,如本課程選擇的是“52同城信息網”。課程開始前,首先,教師根據課程的特征、課程目標、課程大綱及教學計劃等,將課程內容模塊化處理,設計每個模塊知識點的學習任務單,明確每周的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其次,教師要組織學生在選擇的線上教學平臺上進行注冊并加入相應班級課堂。作為學生,在線下教學開展前,需要進行相應模塊的線上自主學習,根據每周的任務要求,利用課余時間,登錄線上教學平臺,根據自己接受能力制定個人學習步調,完成線上教學視頻的學習及平臺上的測試題。作為項目開發綜合實踐類的課程,動手實踐在課程學習中舉足輕重,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同時,需要采取邊學邊練的方式,將練習的結果以作業形式提交到線上教學管理平臺。對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識或學習過的內容,應該先采取自行解決的方式,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小組成員或同學間的討論等方式,若再不能解決,可以提交問題到學習任務單,并在線下教學或在線交流討論時提出,師生一塊解決。
(3)“Web應用系統開發”課程教學設計舉例
整個課程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明確模塊學習目標。本課程選擇ASP.NET MVC開發模式,采用Microsoft Visio Studio 2017作為集成開發環境,選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14數據庫管理系統作為數據處理工具,課程主要內容圍繞ASP.NET MVC思想,并融合前端框架技術專題Bootstrap。以課程前端框架技術專題模塊--“Bootstrap前端框架”為例,闡述課程教學設計過程。Bootstrap是基于HTML、CSS、JavaScript的前端框架,該框架已經預定義了一套CSS樣式和與樣式對應的JS代碼。它支持響應式開發,解決移動互聯網前端開發問題,使得Web開發更加快捷、高效。該模塊內容主要包含Bootstrap下載和環境安裝、布局容器、導航欄表單、按鈕、柵格系統、響應式工具、輪播插件等內容。
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聽和練的過程是割裂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室聽老師講解后,在實驗室動手實踐時依然很艱難。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這部分內容學生可以在線上平臺觀看視頻自學完成,并根據自己的接受能力,反復琢磨、同步練習。到線下課堂中,以學生實踐為主,通過一個綜合案例,將各個離散的知識點融會貫通,解答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同時,針對學生在視頻觀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解答。以“前端框架技術專題模塊--‘Bootstrap前端框架”為例的教學設計如表2所示。
2.3? 考核評價設計
Web應用系統開發是項目綜合實踐類課程,重點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該類課程的考核評價不應僅僅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而更應該是激勵、調控學生積極參加課程學習的手段。本課程采用過程性評價為主、總結性評價為輔的綜合評價機制,充分利用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達到提升學生編程開發的綜合能力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評價機制由四個部分構成,如表2所示:(1)線上教學平臺學習情況,占總成績25%,主要包括視頻教程的學習時長、“邊學邊做”成果、學習過程中做筆記的情況及每個章節測試情況,由以上部分綜合評定;(2)教學輔助管理平臺上的活動情況,占總成績30%,如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慕課堂,通過該類平臺,記錄學生活動參與情況,由學生課前預習情況、課堂和課后作業上交情況、參與平臺上的討論答疑評論積極程度、共享資源的貢獻程度、課堂考勤及參與問卷調查情況等方面綜合評價;(3)線下教學課堂學習情況,占總成績25%,主要包含問題提出的頻率,學生課堂討論情況、上機實驗參與情況及項目階段性成果展示;(4)期末綜合考核成績,占總成績20%,主要包含項目成果展示、項目設計說明書文檔及基礎理論知識測試。課程最終成績由以上四個部分,按照百分比綜合計算而成。
3? 實施效果評價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根本宗旨在于激發學生主動性、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及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該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課程后續的教學方法選擇。掌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應用效果十分必要,學期結束后,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結合學生訪談方式收集學生的評價和意見。問卷設計的問題需要涉及混合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線上教學平臺及教學輔助平臺的使用滿意度、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的融合度、混合式教學的滿意度等。此外,還可以隨機抽取30%參與學習者進行面談,詢問混合式教學滿意度和學習效果。[5]
4? 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使得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并能實現對教學進行全過程記錄,及時匯總數據,及時發現教學質量中存在的問題,達到有效把控教學質量的目的。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從知識傳授、管理者轉變成了學習指導、促進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成了主動研究者,充分發揮了學生主動性,極大激發學生興趣。但新的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能力存在差異,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不能因材施教,可能造成能力強的學生興趣度不高或者能力弱的學生懈怠狀態;多門課程同時進行混合式教學,容易造成學生時間安排混亂問題;小組合作進行項目開發中如何差異化評價才不失公平公正,以上問題伴隨著教學實施,對教學效果造
成一定影響,值得后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謝玉龍. 高校混合教學模式思政課“金課”教學改革探索[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19, 32(23): 94-96.
崔明, 劉向陽.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單片機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 教育與職業, 2019(2): 90-94.
方群, 牛曉博, 邵曉. 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研究[J]. 電腦與信息技術, 2019, 27(6): 79-80.
楊紅云, 陳旭輝, 舒杭.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移動應用設計與開發”課程為例[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9(9): 27-31.
徐勝, 吳麗琴, 路桂明. 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J].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 18(4): 116-119.
李志芳, 牛琳. 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問題求解能力為出發點的教學改革研究[J]. 軟件, 2020, 41(1): 106-109.
王濟軍. 基于 SPOC 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其效果研究--以“攝影基礎”為例[J]現代遠距離教育, 2018(1): 44-49.
詹澤慧, 李曉華. 混合學習: 定義、策略、現狀與發展趨勢--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對話[J]. 中國電化教育, 2009(12): 1-5.
黃月, 韓錫斌, 程建鋼. 混合教學改革的階段性特征與實施效果偏差分析[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2017(5): 69-77.
Bonk, C. J., &Graham. 2006.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 Global Perspectives, Local Designs [M]. San Fran-cisco, CA: Pfeiffer Publishing, 2006: 8-10.
韓錫斌, 馬婧, 程建鋼. 高校混合教學推動策略下師生群體行為關系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 2017(12): 3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