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拓展和延伸,教育機構更加注重提高和訓練中職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如此,“培養教師的核心素質”是當前中職英語課程質量的保障,也是提升英語課程效能的必要基礎。教師只有提高了教學素質,課堂教學的進程才能落實到位,才能滿足當前中職教育內涵發展的要求。
一、重視中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中職院校是培養人才和匯聚文化的地方,是學生文化素質和可持續發展潛力培養的立足點。在中職院校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素質教育時代的需要,也是中職院校高課程質量的保障。“中職英語課程”的開發與重構,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培養新時代教師的核心素養迫在眉睫。教師只有展現出良好的道德素質,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職業認同感,從而在打好文化基礎的同時,提高與教師的互動交流,進而更好地成長。
中職學生應該有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教學規劃和方案。因此,中職院校要為每一位教師提供不同的培訓服務,對他們進行定期的科研能力培養活動,只有形成多種形式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學生和教師之間、教師和學校之間才能達成共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建構模式”,最終響應新時期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
二、中職英語教師提升素養的實現困境
縱觀當前的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很多教師都存在教學觀念陳舊的問題,他們只顧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難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依據教材、課本為中心,給學生灌輸傳統的理論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不僅如此,有的英語教師剛入職教學工作,掌握信息的能力相對較弱,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和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創新意識薄弱。
當遇到教學問題時,教師應調整當前的教材內容,創新教學形式,完善教學評價制度。有的教師不愿意聽從學校的安排,固執己見,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對于這部分教師,學校要開設相應的教學宣講會,聘請更高級的講師到學校組織培訓活動,提升本校教師的專業素質。
三、提升中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的方法
政府作為中職教育的倡導者和管理者,在培養教師教學素質的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遇到相關的教學問題時,教育行政部門應制訂相關政策,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出發,鼓勵英語教師提升自身素養,為當前英語教師提供教育合作的嶄新平臺,并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對教師的專業素質發展提供有效的引導和支持。教育機構也應該注重引進教師培訓活動,重視培養和提升教師的素質,并建立健全培訓制度,實施可行的教學計劃。
教育部門的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要負責創辦一些“教師交流”研討會,開發面向公共的培訓項目。對于這些教學培訓活動,政府要加強配套政策和資金投入,面向全社會廣攬人才,為培養教師師德師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做好有效的政策引導和相關扶持工作。與此同時,中職院校應樹立“教師是興教之本”的觀念,制訂出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案,將教師作為發展的人來看待。
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中職院校應該定時開展開放教育、終身教育、民主教育等活動,采取內培外訓,內外聯動的方式進行師資培養,引導教師成為好的研究者。“內培”是指中職院校要做好相關的培訓方案,鼓勵每一位教師提升學歷,優化本校英語教師隊伍結構。“外訓”是指構建英語教師師資培訓的渠道,使教師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只有做好內外聯動,才能構建院校間交流的嶄新平臺,向教師傳授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另外,中職院校還可以讓教師參與技術管理工作,以便更好地指導中職英語教學。
四、教育機構為“雙師型”教師提供政策保障
首先,我國政府教育機構應該根據當前我國中職院校教師素質能力要求,提升“雙師型”教師評審門檻。“雙師型”教師作為中職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我國很多地區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雙師型”教師聘任標準,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國家教育機構應該提高對教師雙師素質及能力的要求,從而提高“雙師型”教師準入門檻,為提高教師“雙師素質”水平奠定基礎。
其次,我國政府的教育機構還要做好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牽線工作,對于一些具備教師實踐培訓條件的企業以及高校,政府教育機構可以利用政府號召力與影響力鼓勵其相互合作。對于一些已經開始合作的企業及中職院校,政府教育機構也可以為這些企業及中職院校傾斜一定的教育資源,比如資助企業與學校建立師資培訓基地,對于有條件的學校也應該資助其建立實驗室及培訓基地,從而為更好的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以及為教師“雙師素質”提升提供有利條件。
五、學校建立有效的教師培訓及發展制度
從“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角度來看,到企業中脫產實踐鍛煉是中職院校教師“雙師素質”提升的有力措施,因此作為學校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教師培訓與發展制度,對于自愿進入企業脫產鍛煉的教師應該給予一定的鼓勵與支持。
一方面,中職院校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師團隊建設需求,每年制定出一定的教師脫產實踐培訓規劃,比如根據每年的教學計劃給出允許參加脫產實踐的教師名額,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進行脫產實踐。
另一方面,中職院校還要為脫產實踐的教師保留職稱與崗位,如果教師在脫產實踐中遇到問題或困難無法完成實踐任務則可以回到學校繼續任職教師,從而免除教師在脫產實踐中的后顧之憂。而對于完成脫產實踐任務的教師,學校則應該對其“雙師型”教師資歷予以認證,對于成果突出的教師學校還應該給予其一定的表彰或嘉獎,并在學校未來的教學任務安排中結合其實踐經驗,從而讓教師能夠學以致用。另外,中職院校也應該要求中職院校正在任職的教師定期參與掛職鍛煉,鍛煉周期可以根據教學任務安排,從而確保部分“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水平能夠與當前專業發展實際相符。
對于學校從企業聘任的工程技術類專業型人才,學校也應該為這些人才提供有效培訓的基礎上上崗教學。中職院校可以構建一套完整的教師培訓體系,包括教學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教學實踐參與等,從而促進教師“雙師素質”的有效提升。
新時代是不斷發展的時代,教學也同樣如此。但有的中職院校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進,所以政府和相關的教育機構必須重視培養中職院校英語教師的素養,做好宣傳和監督工作,以便正確認識培養中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這個現實難題,找到培養教師核心素養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落實當前中職英語課程的教學工作,真正實現“以德育人”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左彩云.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6):86-87.
[2]賀蓓蓓.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全景式國際經驗[J].繼續教育研究,2015(7):81-83.
[3]鄭文開.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及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10,6(12):7-9.
[4]劉雨江.高等中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與開發[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9):32-34.
作者簡介:吳雪梅(1988-),女,漢族,河北故城人,河北大學英語專業本科,故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教師,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新時代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