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實踐過程,在教師和學生形成的教學共同體中,基于英語教師素養形成的教育教學能力是造就良態教學文化的重要保障。教學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夠規范、教化和約束教學工作,使其成為學校輿論的中心,能夠對全體師生的價值觀進行引導和教化;能夠在教學規章制度的健全與完善中起到一定作用;能夠規范、教化和約束教學環節以及課程質量標準;能夠規范、教化和約束教學事故并及時嚴厲處罰。即優秀的教學文化是學校良態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優秀人才培養的關鍵。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師;素養;策略
一、英語教師素養
談及英語教師素養,就必須涉及這個時代?,F在,人類社會已步入到了人工智能時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個性化學習將逐步成為主旋律。即,在今后的中職教學活動中,將以一定的教學設施為基礎,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旨在向學生提供全面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幫助學生成長。而在此大背景下,要培養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教師本身必須具備一些優良素養,成為新時代的學者,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才能煉就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達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效果,推進教學工作有序、良態、可持續發展。
根據筆者的教學及管理經驗以及相關研究分析,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素養。
1.教師工作態度方面。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備課充分、富有創造力、創造歸屬感”,備課充分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要熟悉,不能一輩子寫一個教案,每堂課都要有進步,有創造力,須扎實準備,課堂中為學生創造集體學習的歸屬感;
2.師生關系。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擁有和諧的師生互動。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有較高的期望值、公平對待每位學生、平易近人,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個人關系、富有同情心,關心學生、尊重學生;
3.教師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對學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比如態度積極樂觀、有幽默感、心胸寬廣、勇于承認錯誤,這些基本素養都將深刻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個人學習與創新能力。教師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知識之道,授創新之道。育人者必先育己,這必然要求教師具備一套成熟的學習方法、一定的學術研究創新能力、時間管理能力、自學能力等,這樣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游刃有余,率先垂范。
二、英語教師素養提升路徑
(一)注重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思想政治道德素質
師德師風的建設必須強調思想政治建設。職業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是黨領導下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教師在意識形態方面必須緊跟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同時,師德師風建設必須強化教師職責、磨礪教師意志、疏導教師負面情緒。當前中職教學科研任務普遍較重,只有愛崗敬業,才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投入熱情;只有意志堅強,才能攻堅克難,不斷學習新知識,做出創新;只有疏導教師負面情緒,才能使教師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把積極樂觀的一面展現給學生。
(二)搭建平臺,提升教師學習與創新能力
英語教師素養的提高可大致分為青年英語教師素養的提高和中老年英語教師素養的提高。以本校為例,可將45歲以下的教師歸類到青年教師,45歲以上的教師歸類到中老年教師。
青年教師是學校的未來。需定期對青年教師進行崗位培訓(包括對剛入職的青年教師的崗前培訓),即輪訓制度,使教師與整個教育界保持緊密聯系,并定期進行示范課等開放式的教育教學活動;實行導師制,有經驗的有能力的老教師應該帶領一個由青年教師組成的小團隊,指導他們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開展教學科研方面的各類競賽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能力的舞臺;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層次,比如鼓勵他們去讀博士或到國內外教學科研機構進修,開拓視野。
三、引用實例,夯實基礎中職英語
語法既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習難點。因此,在教授語法過程中,英語教師應列舉一些針對性強、實效性高的句型實例,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語法知識,并做到運用自如。尤其對于常用的一些語法基礎知識,教師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以夯實學生的語法知識基礎為前提,使學生逐步掌握英語語法的學習技巧。比如在講到介詞賓語從句的知識點時,一般情況下可分為賓語從句用作介詞的賓語以及介詞省略的兩種形式,教師可以借助于電子白板,針對這兩種形式分別列舉典型實例,以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賓語從句的結構,而且對這一知識點加深了印象。
四、如何管控英語教師素養與教學文化的良性互動
教師提高自身素養是教師發展并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然要求,英語教師素養的提高必然推動良態教學文化的形成,反過來,良態的教學文化影響教學團隊中的每一位教師,促使每一位教師提高自己的素養。即,英語教師素養的提升與優秀教學文化的養成之間是相輔相成,動態變化的。在管控英語教師素養與教學文化中,要發揮正能量,促使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良性互動中,無論是教學文化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文化還是影響教學文化的其他方面均具有很強的慣性力量,使得中職師生或源于對變化成本的敏感或源于人性的天然惰性,常常會從自身利益出發阻礙教學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因此,在“教”與“學”的協調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師生形成符合時代特征的更為優秀的教學文化,避免因為師生的惰性而造成的教學文化的退化。
五、英語教師素養提升促使優秀教學文化的養成
通過努力,一個時期的英語教師素養提高了,教師有了事業發展的素質保障,干事業的積極性提高了,對工作的要求提高了,與此同時,教學氛圍改善了,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了,如何保證可持續發展呢?這就需要將因為英語教師素養的提高而形成的良好教風學風進行傳承,這就需要在此基礎上確立符合學校發展的優秀的教學文化。
六、結束語
筆者從英語教師的角度出發,總結了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從管理者角度給出了英語教師素養提升的基本路徑,探討了教師基本素養與以教師文化為主導的教學文化之間的關系,并建議設立“‘教與‘學協調中心”,管控教學文化良態發展,對于有效推進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職業教育質的提升進行了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古翠鳳,文化四維度理論視角下的教師文化研究[J].教育探索,2005(8):112-113.
[2]王昌民,王凌.教學文化與中職教師教學發展關系探析[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7(02):5-12.
作者簡介:張月華(1985-),女,漢族,河北故城人,昆明理工大學英語專業本科,故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教師,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師核心素養及其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