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加強閱讀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之中,小學閱讀教學仍具有一定欠缺,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取一定措施促進小學閱讀教學,從而提升小學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字:小學教育教學;語文教學;閱讀教育研究
一、小學閱讀的必要性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往往表現為模仿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幫助他們打開了自學的大門。根據有效調查指出,現階段我國小學學生閱讀量與世界同齡階段學生相比處于一個較低水平,順應新課改要求和生本教育理念的應用與發展,促進小學閱讀應用,迫在眉睫。
二、如何促進小學閱讀教學
(一)以課本內容為基礎進行群文閱讀
針對現階段小學學生閱讀量較低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促進學生以課本內容為基礎進行群文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數量。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指導時,也應該注意不能夠用所謂的“正確答案”去局限學生的思維,而是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在講述“正確答案”時,教師不能夠用枯燥的語言去朗讀答案,讓學生單純地抄寫答案,不能讓學生嘗試著去強行理解答案,而是需要教師以正確答案為藍本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教師所選取的閱讀藍本,也不應該僅僅拘泥于課本內容,而是應該根據課本內容去選擇其相同主旨、相反主旨、意見相左的閱讀題目、書籍和文章,從而廣泛地拓展學生的視野,不能讓學生被課本所局限,而是需要以課本為起點,讓學生利用自己從課本上所學習到的閱讀技巧去進行群文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教師所選擇的閱讀藍本,也應該根據學生現有的閱讀能力讓學生量力而行,而不能選擇難度較高的閱讀藍本讓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強行閱讀超過自己閱讀能力的閱讀藍本將會導致學生失去對閱讀的自信心,還會讓學生形成對閱讀的抵觸心理,從而造成與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相反的效果
例如,以小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中的《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吃水不忘挖井人》、《金色的魚鉤》等學生已經學過或者尚未學過的課文,讓學生在課文中體驗共產黨領導人平易近人、為人民著想的心理,更讓學生領略紅軍戰士為了中國革命奮斗的可貴之心。通過群文閱讀,學生能夠大量拓展自己的閱讀量,并讓學生通過聯想等方式對書籍內容進行有效記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人思考
現階段小學學生的學習能力表現為單純地對外界觀點或者外界行為進行模仿,而并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的能力,年齡稚嫩、大腦尚未成熟等原因并不是教師不帶領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理由,相反,正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稚嫩、大腦尚未成熟,教師才更應該采取一定措施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性思考,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讓獨立思考的觀念深入到學生心中,讓學生提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例如,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中的《梅花魂》一課降解為例,因為本篇課文并不屬于精講范圍,教師就可以將本課放到單元節課時進行講解,讓學生以《梅花魂》為藍本嘗試著進行獨立思考。教師可以將問題寫在黑板上,如“作者為什么以梅花魂為題目?”“作者心中梅花魂代表什么?”“作者在哪些段落中明確提及梅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思考。
(三)以交流方式促進學生發散思維
用交流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學生在交流之時拓展自己的現有思路,從而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交流之中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地、有理有據地質疑他人的想法,也應該告訴學生不應該害怕被質疑,而應該用自己的敘述和閱讀內容去支撐自己的理論,從而鼓勵學生在質疑與被質疑之中尋求共同性結論。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一昧地迷信正確答案與老師所給出的答案,而是應該嘗試著自己去理解答案?,F階段也存在著教師和學生只認為語言的交流才是交流,但實際上,寫作與看別人的寫作也是一種交流的方式,因此,教師也應該鼓勵學生拿起筆,將自己的隨筆、感想寫在紙上,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與閱讀能力應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七律長征》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就《七律長征》中毛主席所運用的具體典故“過雪山”“過大渡河”等事件進行討論,探討紅軍都在長征中遇到過哪些艱險,是什么支撐紅軍戰士歷經千難萬苦最終會師。教師還可以就《竊讀記》一課展開討論,“作者的行為算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竊書呢?”從而在討論中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結束語
相信從以課本內容為基礎進行群文閱讀、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以交流方式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將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夠促進其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學生繼續生活和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林,加強中小學學科閱讀的必要性[J].中國教師,2019(2).
[2]陳裕民,論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