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雪
摘要:當前擺在小學數學教師面前有一個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如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路徑,就此,很多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深層次思考,提出了各種方法和策略。由于起點、區域和資源的差異小學數學教學變革呈現出方興未艾、百花齊放的特點,就此研究者認為應該從自身的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出發,將新課標作為路徑創新和教學變革的新基礎,通過一系列地措施和方法使小學數學教學得到有效提升,這是基層小學數學教師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數學;教學策略;探究
新課標將學生的系統發展、全面成長作為根本目標,力圖通過課程標準的變革做到對教育體系、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課堂環境、學習方法的優化、調整和創新,是新時期促進小學數學教師進行教學的新平臺和新基礎。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模式枯燥
現在小學的教育中,老師授課都是以教材為主,在完成教學任務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情況下,很多老師不愿意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影Ⅱ向。由于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陳舊,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對于較難的內容,學生也不能很好的理解,這些現象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二)學生抗拒心理明顯
由于數學邏輯性較強,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加上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古板,造成一部分同學對于數學學習產生了抗拒的心理。普遍的現象是,老師在講臺上單方面的講授,學生在下面沒有反饋,師生之間沒有交流活動。這樣的情況下,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不能夠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很可能導致學生跟不上接下來的進度,產生了厭煩心理,幾節課下來,學生很容易對數學產生了抗拒心理,不愿意學習。
(三)生活與課堂不能有效結合
教師講課圍繞的是書本例題,沒有注重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導致很多學生即使學會了書本上的內容,在生活實際中遇見了數學問題也不能很好的解決。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科,它的最終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而學生不能合理的運用所學的知識,會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懷疑,這也限制了學生的能力發展。
二、數學課堂中的有效引導策略
(一)創設小學數學教學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小學數學課堂和積極的小學數學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探索小學數學的奧秘,建立起學生樂于學習的基本認知,進而推動學生主動地參與小學數學課堂,積極地進行小學數學學習,這是有效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所在,也是小學數學教學新課標的基本路徑要求。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教學中心,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時一直處于高度的亢奮狀態,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教學活動必須立足于學生學習效率、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開發、激勵和提升,因此諸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將各類活動和工作建立在學生實際數學能力和認知基礎的前提之下,這樣學生主動學習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自主探究小學數學技能形成才能有有效性的支持和保障。因此,要結合小學數學教學體系的關鍵點和結構特點,有效地展現教學內容和結構的調整,并交付學生更多的小學數學學習方法和提升方式,在目標與基礎整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三)培養和發晨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
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要以學生主動參與和全過程參加作為教學的目標和關鍵。小學數學教學要承認教學主體的唯一性,積極將學生參與小學數學教學作為有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通過課堂氛圍的創設、教學環境的整合進一步優化學生學習的內外空間和平臺,有效確保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
(四)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進程
生活化的小學數學教學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趣,而且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機地引人生活情景,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富有生動性,接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實際,通過藝術化、系統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優化教學和學習過程,在提升數學學習有效性的基礎上,建立小學數學教學新的路徑和方法。
總之,新課改的要求,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困難的能力。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方式創新,研究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模式;要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方便學生進行復習鞏固;教師要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及時的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見的困難,幫助其有效的解決。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不斷地完善教學工作,促進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志杰.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