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巖 李志勇
摘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和路徑之一就是在進一步完善政企分開、廠網分開、主輔分開的基礎上,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構架,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增量配網引入混合所有制是此次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原有電網企業壟斷配售電的體制將被徹底打破。對于電網企業而言,特別是所在地區有試點項目的電網企業,需要對地區增量配電網的創新發展進行研究,在本文的分析過程中,首先提出了電力體制改革對于電網企業的影響,之后又對地區增量配電網提出發展的可靠道路。
關鍵字:電力體制;增量配電網;市場競爭;可持續發展
引言: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吹響了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號角。我市燈塔盆地國家現代化農業示范區核心區納入國家第三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作為試點區域內的電網企業,在試點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創新的發展建設,能夠基于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在增量配電網的市場當中,能夠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1 電力體制改革對電網企業的影響
電網企業在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下,將面臨最直接的市場沖擊。電網企業在參與增量配電業務時,也將面臨政府資本、社會資本、園區新區等各方面的競爭壓力,給企業經營利益帶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主導思想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總體思路明確了“三放開、一獨立、三強化”的改革重點和路徑,重在調整電網企業的功能定位,有序放開競爭性業務,建立健全電力行業市場體制。具體而言,一方面,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將由過去的“統購統銷的購銷價差”向以有效資產為基礎核定的“準許成本+合理收益”轉變,輸配電價改革進一步要求電網企業會計核算體系更規范透明、成本結構符合監管標準、生產運行達到剛性目標;另一方面,通過放開新增配網業務,引入售電主體形成競爭,將改變電網企業“獨買獨賣”的斷地位,促使電網企業著力于高價值客戶的保留和新客戶的爭奪,為客戶提供更為全方位的服務。
1.2 政策導向存在一定限制
近年增量配網政策頻繁出臺,其中不少要求均對電網企業參與增量配電業務提出了限制,如將電網企業在配電網規劃編制中的主導權將變為建議權、向項目業主無歧視開放電網并提供并網服務、電網企業不能獨資參與相關試點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必須與社會資本合作、不建議電網企業控股試點項目等。政策導向反映了政府對電網企業參與增量配電業務的態度,即突出電網企業的社會效益,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市場競爭,提高服務水平,因此在增量配網業務范圍,電網企業傳統的主導地位將受到沖擊。
1.3 配電價格盈利空間有限
目前輸配電價的定價缺乏細則、結構不合理,導致配電價格基本沒有盈利空間。廣東區域輸配電價主要集中在高電壓區域,110千伏與10千伏價差僅為0.025元/千瓦時。價差空間小,增量配電網降價空間小,對社會資本投資吸引力小,單純依靠增量配電業務盈利難度較大,必須通過開展綜合能源服務等其他方面提升盈利空間。
1.4 新能源、新技術發展帶來挑戰
目前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迅猛,在此次電改中亦要求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支持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并網;同時電動汽車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充電柱和充電站如雨后春筍般林立于城市的各個角落。這對電網的電力平衡、電能質量和系統穩定運行帶來技術和安全上的新挑戰,對電網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電力體制改革背景下地區增量配電網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電網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積極參與競爭,與符合條件的社會資本合作成立混合所有制供電公司,通過參加招標等市場化方式爭取成為增量配電網項目業主。在符合國家、省級政策的業務發展要求下,依靠電網企業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增量配電業務。
2.1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建設當中,需要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策略,因此在當下的市場和經濟的變革當中,格外看重生態環保的理念。因此,對于電網企業的發展而言,為了能夠在市場當中,變革成符合社會、經濟與環境可以相互協調的發展模式,就需要堅持將自身打造成科技型的電網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積極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的提升地區增量配電網中的科技含量,并在運維的過程中,利用科學技術的形式,降低成本的投入,以此能夠在運營地區增量配電網的過程中,獲取到更多的經濟利潤。對于地區增量配電網而言,更需要樹立環保理念,采用一些節能型的設備,這樣便可以很好的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進而實現創新的發展建設。
2.2 深挖客戶需求,拓展利潤空間的附加型業務
拓展利潤空間的附加型業務,是項目公司基于配電網運營中客戶不同需求產生的增值性服務,應兼顧短期與中長期。對于區域配電網建設達到一定水平的項目公司,在做好基礎配電網服務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區域客戶的用電個性化需求,開展節能管理的增值服務。對于區域配電網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較高的項目公司,在完善區域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建設水平實現一定進展的基礎上,開展智能用電的增值服務。對于區域配電網已有存量資產不需大量投入運維、技改大修成本,并追求其他業務實現收益的項目公司,可考慮集合各方優勢全面開展合作,共同尋找客戶資源,拓展節能服務的合同能源管理市場。對于區域內存在大型電力用戶如工業園區、商業區和文化娛樂中心等,并存在個性化用電設備改造需求的項目公司,可考慮為大型電力用戶提供用戶內部配電網的建設改造和維護等業務,以實現額外的收益。
2.3 因地制宜開展綜合能源服務
綜合能源服務是實現可持續增長的新興業務領域,應側重中長期發展。對于配電區域內存在冷熱需求的優質客戶且合作方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與技術團隊支持的項目公司,可通過投資燃氣冷熱電三聯供項目,開展區域售電、售熱、售冷一體化能源服務,實現發、配、售一體化,實現區域綜合能源服務,進而更好地滿足用戶多樣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對于區域內存在用電需求大的工業廠房、商業建筑、農業設施、市政公共建筑等客戶,且合作方具備較強的資金實力與技術團隊支持的項目公司,可考慮開展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儲能服務,通過投資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儲能項目,或待配電網建設成熟后提供電網接入服務,獲取超額收益。對于區域內電網企業已布局存量充電樁設施的項目公司,可通過資產作價入股的方式,直接開展區域充電樁運營服務,快速獲取充電樁服務的盈利能力;對于區域內尚未布局充電樁設施,但區域內尚有未飽和的市場拓展空間的項目公司,可考慮與合作方共同開展區域內充電樁的投資建設。
2.4 建立智能化電網平臺
現階段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地區增量配電網的發展建設應因結合互聯網技術,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進一步的推動電網系統智能化的建設,為電力資源用戶提供更高效的電力服務業務和智能化管理,有效的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提升電網企業的管理效果。同時,在進行平臺建立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起自身企業的發展,對智能化平臺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形成符合自身企業發展情況的工具,并在一些重要的電力決策方面,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這種智能化平臺建設,也是推動電網企業進行可持續性發展建設的關鍵所在,能夠有效的保障電網企業順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
總結: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當中,要想保障地區增量配電網能夠在市場當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就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變革,能夠通過建設電力智能化平臺、綜合能源服務以及提升工作人員技術水平等方式,積極支持政府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以此推動我國電力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旭. 基于投資效益評價的配電網投資優化策略[D].山東大學,2020.
[2]謝濤,沈淼,邵滌球,汪碧霞.增量配電業務放開條件下園區電力特征統計體系設計[J].電力設備管理,2020(01):45-48.
[3].2019年我國電力市場化政策復盤[J].電動自行車,202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