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湖北省武漢市等地區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連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海市委、市政府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緊緊依靠全市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春節期間,上海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不畏艱險沖向一線,基層干部、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日夜奮戰守護防線,企業和員工為保供應保市場加班加點,廣大市民“宅”在家中全力支持配合,各個崗位晝夜堅守責任,大街小巷接續傳遞溫情,共同織就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銅墻鐵壁”,共同確保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有力有效、城市運行和市場供應平穩有序。當前,節后上班已經陸續開始,外地民工返程高峰已經到來,正是阻斷疫情蔓延擴散的關鍵階段,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任務更加艱巨,更大的考驗已在眼前,不容絲毫僥幸懈怠。
農村地區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也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此前受到的關注也相對較少。越是薄弱環節,越需加強力量;越是可能存在漏洞,越需凝聚共識。只有下足嚴防死守的苦功夫,才能有效隔絕病毒,切斷疫情傳播鏈。疫情大考,難在基層,尤其難在農村。春節期間,上海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區,而且已經和正在建立較為完善的疫情防控機制。然而,隨著外地民工返程,郊區和農村很可能成為疫情防控新戰場,對此各級領導部門應有充分估量,也要備足“硬核”力量。農村疫病防控條件相對比較差,城鎮醫院條件,隔離病房、救護設備、救護物資等條件相對較差;醫護人員更加緊張,專業的醫生護士緊缺,一個行政村的幾名村醫“以一管百”“以一管千”是常態;農村居民,特別是一些老年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新型冠狀病毒科學知識缺乏。對此,需要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力度,加強科學統籌,做好充分的應對措施。
在這場特殊的戰斗中,個人與家庭、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休戚與共。為了自身的安全、親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區的安寧,需要每個人自覺投入戰斗。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識,防控疫情的大網才能織好、織牢。只有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包括農村社區的動員能力,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才能有效實現“防輸入、防蔓延、防輸出”的疫情防控目標。實踐充分證明,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既是我國制度優勢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防控疫情的關鍵舉措。“守好門、看好人”是當前屬地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為此,各區、各街鎮和村都應積極落實屬地責任,實行分片包干,明確守住自己的門,管住自己的人,形成強大的防控合力。
上海是個有著24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解決好城鄉居民的吃飯問題,始終是郊區“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把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重要任務,切實保障城鄉居民“米袋子”“菜籃子”產品需求,作為今年“三農”工作的一項重點工作。目前春耕備耕工作已經到來,郊區既要確保供應城市綠色農產品的需求,又要做好全年“三農”工作的布局,同時又要打贏疫情防控這場戰役,任務十分繁重,要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信心、精準施策,堅決守好“三農”這個戰略后院,為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