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明芳
(臨海市大洋小學,浙江臨海 317000)
校園文化按表征形式一般可分為顯性文化、隱形文化兩大類。顯性文化是物質層面的,可見可聞。隱形文化需要用心感知方可領會,更多的是依托學校空間文化表現出來的意識形態、辦學理念等。
校園文化是支撐學校發展、師生成長的最關鍵的因素。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一些挑戰,如校園文化建設表面化、膚淺化等,筆者發現通過墻面的布置、美化,并不能真正形成能夠立足于學生心靈的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問題的突破口就轉向了課程園的建設。
課程園建設的目標,是促進每一個學生自然、健康、快樂地成長,培育“靈氣、書卷氣、浩然之氣”兼具的府城新少年?!办`氣”,意為聰慧或秀美的氣質,又指對外物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是源自自然的精靈之氣,也是兒童的靈動之氣?!皶須狻笔且环N飽讀詩書后形成的高雅氣質和君子風度,它源自書籍,得益于修養,彰顯于言行?!昂迫恢畾狻?,是人在道德情操、人文素養和精神品格方面的升華,深度修學形成的一身正氣與高貴氣質。“靈氣、書卷氣、浩然之氣”就是吸納“天然圖畫”的精髓,踐行“法自然·畫童年”的理念,重視童年、童心、童真與童趣衍生而來的。以課程園為載體的課程建設,奠定了校園文化的重要基礎。
在課程建設的過程中,筆者帶領全校教師依托天然圖畫里的“自任樂園、沂詠樂坊、梅花老屋、精一體育、白象科苑、近圣智園”等空間文化優勢,形成了八大系列一百多項課程,內容豐富多彩。詳見下表,羅列了一些范例。

?
基于以上課程的架構,相應地做出了以下實踐活動。
學校將“天然圖畫”這一空間文化的核心特質外化為可知可感的具象,融入校園活動中進行具象化解讀,充分詮釋并發揮它的育人功能。比如,學校有計劃地在觀瀾劇場舉行“法自然·畫童年”之“山水年華”文化主題活動。該項活動內涵豐厚、內容豐富,涵蓋“讀畫”“廣文”“觀瀾”“溪山”“沂詠”五大行動。
議程一:“一山一水一世界”。在“10,9,8…”倒計時之后,全體師生觀看學校的宣傳大片“天然圖畫·山水年華”,視頻由“山、水”字理開篇,引入“山水臨?!敝?,揭示校園內“溪山第一”“硯瓦池”“清溪小隱”“沂詠樓”等建筑命名中的府城元素、山水文化,明曉“男兒剛如山,女孩柔似水”山水年華之寓意,畫面美輪美奐。
議程二:“一字一句一格局”。校長發表致辭,解讀“山水年華”的文化內涵,介紹“天然圖畫·山水年華”文化主題活動的總體框架。
議程三:“一動一靜一智慧”。展示由水墨畫、石頭畫、書法、茶藝等組成的傳統文化表演。
議程四:“一呼一號一感化”。為孩子們頒發“活力男孩”“魅力女孩”徽章;孩子們集體宣誓,將努力成為勇敢、樂觀、擔當的男孩,聰慧、自愛、獨立的女孩。
議程五:舉行“點點樂淘書”等活動。
學校在教學樓東邊設置了六個可任學生自由展示的夢想舞臺,分別是“小舞臺大夢想”“秀出不一樣的自己”“講述我們的精彩”“演繹我們的成長”“記憶中的臨?!薄敖习诉_嶺”等主題,并配上可移動的音箱、話筒,供學生隨時使用?!皦粝胛枧_”是以學生社團化自主實踐為主體的展示平臺。由學校引領,既有統一的規劃行動,又有機動的臨時安排,還有以學生為主的即興型課外隨演,可以是團體、小組或個人展示,是各抒己見的“少年小講壇”,讓學生主宰舞臺五分鐘,張揚個性、暢所欲言。只要有夢想、想表現、敢上臺,誦讀吟詠、吹拉彈唱都可以,內容以“融入府城,感受生活”為主基調,鼓勵學生或瀏覽當地網站,有選擇地看電視,關注府城的大小事;或走訪大街小巷,觸摸府城的風景名勝、人物、詩書、美食、民俗……
學校想方設法讓每一處景觀與學生發生互動,讓靜默的景觀煥發出活潑的風采。比如,琪水農場就是平臺之一。琪水農場是一座園林的名字。該園林始建于清代,園址在臺州府城東湖,為鄉賢陳璜所建?!扮鳌睘檎鋵殻八别B萬物。借“琪水”之名,學校希望孩子們能從勞作中收獲成長的珍寶,以仁愛之心感受萬物之美。每個班級都可設自留地,從播種、選苗、除草,到施肥、選果、收獲,全部由孩子們在“學農輔導員”的指導下完成。秋天收獲的時候,教師們引領孩子們過豐收節,開展豐收節全課程系列活動,讓基礎性課程走進田間農作。師生在活動里寓教于樂、寓學于樂,在收獲中成長。
學校不僅構建了天然圖畫物理空間,更注重讓學生在其間學習展示才華。例如,沂詠樂坊,分西洋音樂教室、民樂教室、合唱教室、舞蹈房。西洋音樂教室有三個不同色調的教室,里面有西洋樂器陳設,有富有韻律的臺階,符合音樂學科特點,具有現代時尚感,簡約大方,體現西洋風;民樂教室,有民族樂器陳設,具有民樂元素、東方音韻,每個空間都能給學生傳達民族音樂的信息……
筆者學校取意地在文化遺址構建的“硯瓦池”廣場,以“仁、智、孝、禮”為主題構建的墻雕,教學樓的書香長廊,卡通式開放書吧,以及白云書屋、沂詠樂坊、寒石草堂等功能室,蘊含著文化故事、文化特質,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在課程建設中,校園文化需依賴于課程建設,而課程建設在豐盈校園文化的目標指引下,也有著更加明確的目標。在實踐中,筆者發現“空間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能僅僅將空間理解為一種固定的場所或者背景?;谧匀?、純粹的物理空間不是孤立的,而是同時存在于人們的生活時空??臻g文化于人而言是物理空間與精神空間的結合體,只有用人的活動推動校園空間文化建設,引導學生將自己與空間合體,才能形成學??臻g文化的深層驅動與價值提升,使其變得生動、豐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