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英,王子明通訊作者,毛杰,夏慶紅,廖淑梅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關節四肢外科,重慶)
據估計,美國每年治療壓瘡達到250萬個,費用為110億美元[1],Bauer[2]等統計報道,在2008年-2012年美國住院病人壓瘡發生率為2.5%~11.6%;而意大利,在2013年-2015年老年髖部骨折壓瘡發生率竟達到27%[3]。因此針對老年髖部骨折是骨科創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4],也是合并壓瘡最為常見的并發癥[5],尤其是高危病人或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更進一步加大壓瘡風險。在現今國內外,針對壓瘡管理的研究多為院級壓瘡質量控制小組,僅能起到監督,不能根據專科患者特殊性進行指導。本研究將利用專科壓瘡管理小組對特殊患者的壓瘡預防和治療進行監督、指導、實施。主要采取回顧性分析法進行報道。
選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入住陸軍特色醫學中心關節四肢外科患者,納入標準:①入住時間≥24 h,無壓力性損傷,預計住院時間≥7 d且≤12天;②Braden計分≤18分;③年齡≥65歲;排除標準:①臨終患者有無法緩解或改善的功能衰竭;②低蛋白血癥(血清白蛋白≤30 g/I。)伴或不伴全身皮膚水腫;③患有中度以上貧血癥(Hb≤70 g/I.);④嚴重低氧血癥(有呼吸困難、發紺或S02≤0.90)。剔除標準:①已經發生壓力性損傷;②病情加重需要緊急搶救及其他影響觀察的因素。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共納入患者147例,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共納入患者130例。
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即患者入院→檢查皮膚→Bredan評分→健康宣教→采取壓瘡預防措施→護士長檢查。
采用壓瘡管理小組監督、指導并實施,以科室護士長為團隊領導組建6人一組的壓瘡管理小組,一名為骨科專科醫生,一名具有取得傷口治療師證書的傷口專科護士,三名具有骨科護理經驗的高年資主管護師。①患者入院均由責任護士進行宣教、檢查皮膚,使用Braden量表遵循準確、及時、客觀原則,評估時間分別為入院8小時內,外出檢查前,外出檢查后返回病房,術后當天及感知覺恢復后;②責任護士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分級管理,高危、超高危(疑似高危)及時報告壓瘡管理小組,必須經≥2人討論決定后采用我科制定《骨科壓瘡預防護理輔助器具指南》(見圖表),中、低危患者報告壓瘡管理小組備案并由責任護士根據科室預防措施指南采取預防措施;③凡有風險患者均應班班嚴密交接,床頭掛警示牌,床尾建翻身卡,每班皮膚交接時,巡視單上簽字確認。
①壓瘡相關預防知識的培訓:盡管所有護士進校就開始進行壓瘡預防知識學習,但在臨床由于患者疾病因素、依從性因素等,在臨床上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定期進行具有專科特色的壓瘡預防知識培訓以及壓瘡預防知識前沿的、新推出理念和評分量表;②預防措施落實情況:壓瘡管理組不定時檢查措施落實情況,嚴格按照我科制定專科指南采取相應壓瘡預防措施;③骨科專科知識培訓 骨科專科醫生對護士不定期組織學習髖關節相關知識,緊跟醫療步伐,既能掌握置換術后最新功能鍛煉方法及時間,又能防止因護士恐懼翻身導致壓力性損傷的發生;④相關溝通知識培訓 老年患者及家屬普遍具有術后絕對制動的傳統思想,要求責任護士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讓患者及家屬愿意積極配合翻身,并能有效掌握翻身技巧及皮膚護理相關知識。
對照組147例患者骶尾部2期壓瘡3例,足跟部1例,1期壓瘡骶尾部3例,患側足跟2例,壓瘡發生率為6.12%;觀察組130例患者骶尾部1期壓瘡發生率僅為0.76%。因此,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
4.1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發生壓瘡危險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改變主要表現為皮膚表皮薄,彈性差,整體機體功能低下[6],皮下脂肪少,皮膚神經末梢密度減少,感覺遲鈍,皮膚防御功能差,以致不能耐受各種刺激等。因此,老年患者機體生理、病理的改變就是壓瘡高發人群。加之患者術前疼痛明顯,長期處于強迫平臥位,術后疼痛緩解,但體位絕對遵循患肢外展中立位,髖關節屈曲角度<60°原則下進行活動的特點,而且基礎疾病多[7],器官組織修復能力差,臥床時間相對更長。趙丹[8]報道,患者術前活動能力越差,術后發生壓瘡率越大。因此,壓瘡管理小組的成立,通過我們精心的策劃和執行是預防和管理老年髖部骨折壓瘡最有效的策略。
4.2 壓瘡管理小組可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壓瘡是衡量護理質量指標之一,也是不良事件之一。有文獻報道,科室發生不良事件后護士會受到責罵和處罰[9],甚至會定為護理差錯事件。而在學校期間,他們僅接受了膚淺的壓瘡相關知識,
何況更專科的壓瘡知識就更不能混混而談了。因此,不少護士上班都存有僥幸心理,用祈禱的方式減少壓瘡針對此類情況,我們管理小組會定期開展骨科專科知識培訓及壓瘡預防知識,使每位護士對預防壓瘡心中有數,所謂“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更能大膽開展工作,加之有專科小組進行指導,讓每位護士有“安全感”,便能積極參與到壓瘡預防工作中,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
4.3 壓瘡管理小組可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對患者來說,科學合理地使用預防壓瘡的護理輔助器具,才是預防壓瘡最重要的措施。在很多文獻報道,護理人員一旦評估壓瘡高風險,立即使用所有輔助器具,這樣既浪費醫療資源,增加患者醫療費用,同時也讓患者覺得沒有專業水準。再者,我們通過髖部骨折醫療組對壓瘡管理小組成員不定期培訓相關髖部骨折圍手術期前沿知識,共同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動,早日康復。因此,有效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