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鳴揚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克羅恩病(Crohn disease,CD)是一種慢性肉芽腫性疾病,臨床可見患者腹痛、腹瀉、體重減輕,可伴發熱。該病病程長、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傳統治療方法主要以控制炎癥反應、對癥和手術治療為主,療效欠佳。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IFX)的出現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CD 治療的現狀。本文從IFX 的作用機理和對CD 患者的作用效果等方面對IFX 在治療CD 的研究進展進行探討。
IFX 是一種從鼠體內發現的嵌合單克隆抗體,它能作用于人的TNF-α。IFX 的Fab 片段能特異性識別人的TNF-α,IFX 的Fc 段是一種人的免疫球蛋白分子,能在降低免疫原性的同時保留免疫能力。IFX 和TNF-α 結合并發揮中和作用。此藥有很高的溶解度,也很容易通過細胞膜,和TNF-α 有很強的結合能力,而且不會和與TNF-α 受體位點相同的TNF-β 結合產生作用。
2.1 IFX 與活動期CD 誘導緩解治療。van Dullemen 等首次在開放性試驗中證實了IFX 的療效。研究選取了108 名CDAI 在220-400 的活動期CD 患者,隨機分入3 個注射劑量組(5,10,20 mg/kg)和一個安慰劑組。實驗發現IFX最有效的劑量組為5 mg/kg,此組中82%的患者對藥敏感,42%的患者轉入緩解期。僅有小部分患者對該藥無反應,但在后續實驗中10 mg/kg 的劑量對其有效。陳禾鳳等[1]將2015 年1 至12 月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的120 名患者納入研究,全部患者在0、2、6 周及以后每隔八周分別給予IFX 5 mg/kg 注射。發現用藥后患者體重明顯增加,血沉下降(P<0.05)
2.2 IFX 與緩解期CD 維持治療。Konstantinos Papamichael等[2]在2010-2016 年110 名研究對象進行了回顧性多中心實驗,研究IFX 谷濃度與維持治療中生化、內鏡和組織緩解間的關系。對110 名緩解期患者在進行IFX 治療的同時,檢測他們的一周內C 反應蛋白(CRP)的水平或在12 周的藥物治療檢測后觀察他們腸粘膜的內鏡下改變。研究表明,維持性血清英夫利昔單抗的谷濃度升高與CD 的生化、內鏡和組織學緩解率相關。9.7 和9.8μg/ml 的英夫利昔單抗濃度分別與生化、內鏡和組織學緩解相關,與內鏡或組織學緩解相關的濃度高于生化緩解。
2.3 IFX 對粘膜愈合的影響。IFX 可以促進粘膜的愈合,粘膜愈合與IFX 水平的關系可能與時間有關,Ting F 等[3]分別在干預后(第14 周)和維持期(第30 周)對使用IFX 的患者進行內鏡下觀察,結果說明在CD 患者中,與維持期相比,在誘導后達到粘膜愈合可能需要更高的IFX 水平。
2.4 IFX 對瘺管閉合的影響。多數CD 患者會并發肛周瘺管,影響其生活質量,IFX 作為一種生物制劑,在治療CD并發并肛周瘺管時有傳統方法難以達到的效果。Yarur AJ等認為血清英夫利昔單抗水平與瘺管愈合率有顯著相關性(P<0.0001),在Crohn 氏病和肛瘺患者中實現英夫利昔單抗水平超過10.1 mg/mL 可改善治療效果。
在我國專家共識中,IFX 只能進行靜脈注射,然而快速注射IFX 可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包括紅疹、水腫、氣促、風團和瘙癢等,FDA 批準給予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炎癥性腸病(IBD)注射時間為2 小時以上。在1 小時內,Danning Ma等采用一種新的方案輸注英夫昔單抗,目的是確定1 小時輸注的安全性。實驗中對患者進行1 小時的IFX 輸注,對已經進行2 小時輸注的患者則逐漸轉變為1 小時輸注。結果發現,無論從基線數據(年齡、性別、類型、劑量、實驗前用藥和伴隨免疫調制劑)還是輸液反應評分(1 小時組為0,兩小時組為0.007;P=0.5)都沒有顯著差異。
隨著臨床上對IFX 的長期應用,各種不良反應也時有報道,常見的有感染、血小板減少、銀屑病、上呼吸道感染和肝功能異常等[4-6]。
綜上所述,抗TNF-α 的單克隆抗體IFX 在誘導活動期CD 緩解和維持緩解期CD 的治療方面是有明顯作用的,IFX通過促進腸道粘膜愈合使CD 由活動期轉為緩解期。IFX 對于CD 并發肛周瘺管同樣有效,此外,還可以大大改善CD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能力。目前,針對IFX 治療失敗的原因以及提高IFX 治療成功率的研究較少,各種抗TNF-α生物制劑間缺少直接臨床療效、安全性對比[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