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靈靈
(龍州縣人民醫院,廣西 崇左 532400)
顱腦外傷即為頭部在直接、間接暴力作用下而引起的損傷或創傷性疾病,發病率相對較高,僅低于四肢骨折。報道顯示,隨著交通業和建筑業的持續發展,顱腦外傷發病率逐年遞增,且在病情危重、病因復雜、進展快等條件下,使患者多面臨昏迷和死亡風險,即做好顱腦外傷患者急救護理工作勢在必行[1]。鑒于此,本課題選取收治的60 例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的急救護理措施,現總結如下。
1.1 基本資料。本課題選取我院2017 年08 月至2019 年06月時段內收治的60 例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男40 例,女20 例;年齡為18-62 歲,平均(43.4±3.6)歲;12 例為單純性顱腦閉合性損傷,15 例單純性顱腦開放性損傷,23 例為合并胸腹部外傷,10 例為合并脊柱/骨盆骨折。患者均在受傷后第一時間送往醫院。
1.2 方法
(1)病情評估。接到120 急救電話時,應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精準評估患者軀體狀況,例如自主意識、外傷、呼吸道功能及是否休克等,再依據具體狀況施行對癥護理,取合理體位進行急救。若患者表現為意識喪失,應檢查頸動脈是否搏動,再完成氣道開放、心肺復蘇等操作,還應做好顱腦損傷度的評估,詳細記錄各項信息,便于入院急救[2]。
(2)呼吸道護理。若患者表現為呼吸道阻滯,則應立即明確阻滯類型,再施以對癥治療,最大限度上保持呼吸道暢通,減輕顱腦缺血缺氧表現,特殊條件下可采用氣管切開操作,但應保證創口清潔衛生,預防感染。
(3)止血及抗休克護理。①止血護理。依據患者癥狀表現和主訴情況,鑒別損傷部位,明確出血原因、程度,特別針對隱蔽病情,更應密切檢查預防漏診、誤診。若患者表現為病情或體征變化,則應精準計算出血量,合理補充血容量,減輕顱腦組織缺血和出血性休克。②抗休克護理。精準核查患者是否表現休克,若已表現為皮膚蒼白、呼吸緩慢和輕度焦躁、口渴則應警惕是否為失血性休克,一旦表現為該現象應立即恢復灌注量,構建輸液通道,補充血容量[3]。
(4)腦疝護理。合理疏導患者情緒,預防情緒波動帶來的顱內壓增高事件,若患者存在躁動現象,則可在摒除尿潴留和疼痛等誘因下,施以適當保護,但應預防過度約束,以免在患者掙扎過程中增高顱內壓,特殊時可服用鎮靜藥;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將胸腔和腹腔壓力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預防腦疝。若患者表現為顱內壓增高,則可靜脈滴注250 mL 20%甘露醇,時間約為15-30 min,間隔給藥時間為6-8 h,再交替使用利尿劑,但應遵醫囑合理調整用藥時間和劑量,且全方位評估患者尿量、血電解質、腎功能等指標變化,預防腎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失衡;確保呼吸道暢通,預防呼吸道堵塞引起的高碳酸血癥,使之在擴張腦血管的前提下,提高腦血流量,繼而誘發腦疝;患者吸痰操作時應保證動作輕柔,預防嗆咳帶來的顱內壓增高事件[4]。
(5)轉運護理。待患者急救護理結束時,應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施行針對性治療,增強搶救成功。而在患者轉運期間,應預防呼吸道阻塞,全方位評估病情進展,預防窒息或休克,繼而加重病情;若患者疑似頸椎損傷,則應多人搬運,且確保頭部固定,輔之頸部牽引固定操作,預防再次損傷[5]。
1.3 統計學處理。以SPSS 21.0 統計軟件為參照,對本文涉及的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予以統計處理。前者用表示,組間數據施行t 檢驗;后者用%表示,組間數據施行檢驗。P<0.05 時,數據間比較有意義。
60 例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患者中,6 例患者于入院60 min 時處在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現象,經搶救無效后死亡;1例患者于車禍現場因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死亡。即在53 例有生命體征患者中,30 例采用開顱清除血腫術,15 例患者于術后8-12 h 執行氣管切開操作。在我院精心治療和護理條件下,康復患者48 例,好轉患者5 例。
顱腦外傷即為頭部損傷,是由直接或間接外界暴力導致的,可按照腦組織是否和外界相通,將顱腦外傷劃分為閉合性損傷、開放性損傷。目前常見顱腦外傷包括顱內血腫、顱骨骨折和腦挫裂傷、頭皮裂傷及頭皮撕脫傷、腦震蕩等,特別為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因顱內壓增加使之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頭痛和進行性意識障礙、昏迷等現象,繼而對機體循環功能、呼吸功能造成影響[6]。
報道顯示,若患者存在受傷或轉送時間長、呼吸道堵塞、失血量多等狀況,則會因缺氧、頭部和頸椎未固定、未及時搶救等因素,表現為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即“爭分奪秒”的急救護理,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本課題研究可知,60 例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患者中,7 例患者經搶救無效死亡。即在53 例有生命體征患者中,30 例采用開顱清除血腫術,15 例患者于術后8-12 h 執行氣管切開操作。在我院精心治療和護理條件下,康復患者48 例,好轉患者5 例。即搶救成功率為88.33%,死亡率為11.67%。
若要更好達到最佳搶救效果,則應在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患者急救過程中,注意以下事項:①確保急救藥品、器械充足配置,第一時間施行急救措施,因受傷1h 是最佳搶救時機。②急救人員應保持高度責任心和心理素質、應急能力強、專業知識及技術扎實,可熟練使用搶救儀器或設備。③若患者表現為躁動或昏迷,因難以配合檢查,則可以客觀的角度詳細評估患者軀體狀況,做好傷情初步診斷,為搶救提供條件。④待傷情明確后,切勿對患者予以抱起、人扛肩背等操作,可借助平移方式將其穩定轉運至急救床。⑤時刻保證呼吸道暢通,預先清除口腔嘔吐物、分泌物和血塊、異物等,若患者存在咬舌、舌頭后墜等現象,應立即制止;若患者表現為頭皮損傷性出血,則應立即取干凈敷料予以包扎止血,若已表現為腦組織滲出,則可取干凈碗具蓋上再包扎,禁止將滲出物送回[7]。
總之,在車禍致重度顱腦外傷患者中,急救護理措施是決定患者搶救效果的關鍵,更是降低患者昏迷率、死亡率的核心,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