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
(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婦幼保健站,河北 滄州)
神經管缺陷又稱神經管畸形,是一種嚴重的畸形疾病,也是我國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神經管主要是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臨床表現主要是胎兒為無腦兒、唇裂及脊柱裂等,是造成流產、死胎、死產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胎兒終生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嚴重[1-2]。有研究對婦女體內缺乏葉酸與神經管缺陷的相關性進行討論,發現神經管缺陷的發生幾率與婦女體內缺乏葉酸呈正相關性,育齡階段的婦女可在懷孕前3 個月或懷孕后的3 個月每天補充一定量的葉酸,可顯著降低胎兒發生神經管缺陷的幾率[3]。本研究中對育齡婦女增補葉酸管理預防神經管缺陷的加強工作數據,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選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9 月的全區所有準備懷孕和孕早期3 個月的所有育齡婦女,其中包括農村的、城鎮的育齡婦女共約5000 人次。
搭建組織管理框架。組建各項目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分別為準備懷孕的婦女,在孕前后3 個月期間,組織管理和監督葉酸發放情況,采取多種方式開展預防神經管缺陷的知識傳播,保證專業技術指導和質量。村醫社區婦幼保健人員統計育齡婦女人數,以衛生服務為中心,收集有關葉酸發放情況的數據,并進行上報,項目組織者需不定期進行督查和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負責的項目組織管理和觀察,其中包括健康教育、藥物管理和發放、信息收集整理等工作,并提高目標人群相關知識知曉率和醫務人員服務能力。對指導發放情況進行監督,掌握育齡婦女的孕育狀況,完成有關于葉酸的信息整理[4]。建立健康教育講座,告知補充葉酸的意義及相關知識,提高對葉酸的服用率和依從率[5]。明確葉酸發放流程,對懷孕婦女的葉酸發放進行登記和隨訪,確定其發放對象,入戶通知領取葉酸片,監督服用情況[6-7]。對過往生育過神經管缺陷的婦女,需進行登記,并記錄用量,整理后反饋于衛生服務中心人員[8]。各社區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需詳細向婦女告知葉酸每日服用量,加大醫生的工作強度和工作數量,降低項目中存在的質量現象。同時,對領取葉酸的婦女進行登記,每月進行隨訪,要及時上報,并負責其服用情況的登記隨訪和監督管理。
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孕前和孕早期預防神經管缺陷的發生和葉酸服用率,可對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不同的形式健康教育。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育齡婦女對于神經管缺陷知曉率及葉酸服用率。
通過實施加強育齡婦女免費增補葉酸項目,可明確得知,育齡婦女服用率達90%,服用依從率高達80%,對預防神經管缺陷相關知識知曉率也逐步增高達95%。醫療衛生機構發放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力度加強,預防神經管缺陷相關知識知曉率也逐步增高,加強了對預防神經管缺陷的健康教育方案,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使婦女們會主動尋求保健咨詢和自主增加葉酸,雖增補葉酸已成為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內容,但未形成機制。
項目實施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財政部繼續實施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工作,大力宣傳了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的發生,使育齡婦女自主增補葉酸。
神經管缺陷是由于神經管在正常發育過程中受到阻礙,或其他一系列的影響,導致神經管的發育失常,使得胎兒出生時就產生先天缺陷,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染色體變異以及葉酸都會影響神經管發育,其中葉酸也是造成神經管缺陷的主要因素。葉酸屬于蔬菜中的一種維生素,人體氨基酸的合成與核酸的合成都離不開葉酸,葉酸不但能夠促進生成人體內的紅細胞,還能夠幫助細胞進行修復,促進細胞的生長發育。如果育齡婦女體內缺乏葉酸,將會造成胎兒氨基酸與核酸合成受到影響,使得紅細胞生長受到阻礙,細胞的生長發育受到限制,從而導致神經管異常[9-10]。
育齡婦女在服用葉酸時,還要注意服用的時間,在懷孕前3 個月即可開始葉酸的補充,每天堅持服用直至懷孕后3個月,期間不建議停止用藥,甚至可在懷孕的整個期間一直服用。但通常婦女在葉酸服用的過程中,會由于缺乏對葉酸的真正了解,使得用藥中斷,不能持續用藥,使得葉酸補充效果不佳。因此,育齡婦女在服用葉酸階段,應做到堅持用藥,盡量不要中斷,才能保證葉酸的服用效果,避免神經管缺陷的發生[11-12]。
根據當前研究顯示,婦女對于葉酸知識知曉率、服用率及依從率有明顯提高。衛生健康委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和計劃,以設區市為單位確定葉酸年度需求量,由省級、市級分別組織省級資金和中央資金對葉酸的集中招標,發放到項目單位。由此可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至關重要。需從新婚夫婦開始,促進健康教育工作。
綜上所述,處于換孕期或準備懷孕的婦女應加強補充葉酸,加強對育齡婦女關于服用葉酸的宣傳教育,提高婦女對葉酸的認知度,對所有育齡婦女開展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效果好,改善了新生兒缺陷性疾病,因此,推廣服用葉酸,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