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 雨 高寧寧
(作者單位: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中國煤炭市場網)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擾亂了上半年煤炭供需釋放節奏,煤炭供需錯配的問題一再出現,加劇了市場波動,半年內煤價上下波動約120元/噸。下半年,隨著疫情防控精準化管理程度提高以及經濟持續復蘇,煤炭消費與煤炭生產將同步復蘇,供需將維持平衡走勢,價格波動將逐步趨緩。
1.煤炭消費明顯收縮,二季度開始強勁復蘇
春節過后,受疫情影響,基建、房地產等終端行業復工復產進程緩慢,需求大幅下滑,導致中游鋼鐵、建材、化工等企業產品庫存高企,中游行業企業不得不停產檢修,進而嚴重抑制煤炭消費需求釋放。同時,電力行業煤炭需求進入傳統淡季,在工業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電力行業耗煤量也一再走低。二季度以來,房地產、基建、制造業終端行業復工進程加快,特別是“六穩六保”工作落實,房地產與基建共同趕工,終端需求集中快速釋放。此外,西南地區來水不足,水電出力匱乏,為火電帶來了增長空間,進一步推動煤炭消費量持續復蘇,5月份煤炭消費同比出現5%以上正增長。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煤炭消費同比下降3.1%,較1—3月份降速放緩3.7個百分點。
2.國內煤炭生產穩中增長,因安監影響,5—6月份產量有所收縮
春節期間,受疫情持續影響,煤炭主產區煤礦復工率偏低,公路運輸通道受阻,煤炭國內供應出現區域性、階段性偏緊,如內陸低庫存電廠用煤短缺,部分鋼廠、化工廠出現煉焦煤、噴吹煤、無煙塊煤供應緊張問題。2月下旬,隨著煤炭保供政策快速落實,煤炭產能快速釋放,3月份煤炭產量同比增長9.6%,日均產量達到1088萬噸,創去年11月份以來新高。受“兩會”安監以及內蒙古“倒查20年”等多重因素影響,5—6月份煤炭產量有所收縮,但整體依然維持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煤炭產量14.71億噸,同比增長0.9%。
3.煤炭進口量持續大幅增長
受2019年進口煤平控影響,2019年11—12月份進口量大幅收縮,大量年底未能通關的進口煤在2020年1—2月份集中通關,國內用煤企業借用時間差來透支進口額度,1—2月份進口量同比增長33%。春節過后,限制進口煤政策管控力度升級,不僅對全年進口總量嚴格控制,而且對異地報關的控制也極為嚴格。盡管政策管控力度升級,但是在用煤企業額度尚未用完以及巨大價格優勢吸引下,煤炭進口量依然處于高位,3—4月份保持26%~28%高速增長,5、6月份管控效果逐步顯現,增速逐步放緩至15%左右。上半年全國進口煤炭17399.10萬噸,同比增長12.7%,進口增長大部分集中在動力煤上。
4.煤炭價格波動加劇,呈現深V走勢
縱觀上半年,疫情擾亂供需釋放節奏,供需錯配問題持續存在,且供需格局不斷轉換。春節過后,下游補庫與煤炭企業停產放假供應不足發生錯配,出現短暫供應緊缺的錯配格局,帶動價格出現小幅上漲。2月下旬,應保供要求,煤炭企業復工復產進程明顯快于下游及終端行業,煤炭供需轉變為供大于求,市場進入冰點,價格持續大跌,跌幅高達100多元/噸,直至4月底,隨著下游持續復蘇,煤價開始企穩。在下游需求超預期、強勁復蘇的支撐下,動力煤價格報復性反彈,疊加產地安監升級以及內蒙古煤管票管控,強化價格反彈持續性。截至7月8日,CCTD環渤海5500大卡現貨平倉參考價到達592元/噸,自4月底已累計反彈117元/噸,價格創2019年8月份以來新高。同時,冶金煤也出現不同程度反彈,但力度弱于動力煤。用于傳統化工行業的無煙塊煤市場止跌企穩,傳統化工行業需求低迷以及蘭炭替代速度加快抑制無煙塊煤上漲動能釋放。
1.煤炭消費將穩中增長
一是經濟將加快復蘇,對沖舉措將成為穩定下半年經濟運行的重要保障。二季度后半段,我國經濟已經從疫情后復蘇回補逐漸過渡到周期性上行,整個2季度全國GDP增速由負轉正,超預期增長3.2%。下半年,為推進“六穩六保”政策落實,逆周期調控效果將逐步顯現,疊加財政、貨幣雙寬松的對沖政策,將支撐基建、房地產等繼續發力,尤其是持續性較強的基建行業,下半年隨著資金實際到位,將不斷發力,進而保障下半年經濟穩定運行。另一方面,隨著疫情防控精準管理,目前復產相對滯后的第三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將在三季度逐步達產,進一步推動經濟持續復蘇。
綜合來看,下半年,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弱化以及政策效果逐步顯示,經濟有望快速復蘇。綜合預計,三四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將恢復至6%左右,較二季度3.9%的增速增長2個百分點左右。
二是清潔能源出力將較上半年改善,擠壓火電需求。《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在保障消納的前提下,支持清潔能源發電大力發展。全年新投裝機容量達到1.3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發電達到0.8億千瓦,占比達到2/3。
上半年水電等方式發電不及預期,下半年隨著新增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逐步投產,清潔能源發電將出現明顯增長。同時,水電方面,自6月以來,我國全面進入汛期,西南以及三峽入庫水流量迅猛增加,水電出力情況已出現明顯改善。今年夏天全國降水澇重于旱,南北降水普遍偏多,7月份長江流域等地洪水泛濫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水電出力,但8—9月份在總體來水頗豐背景下,最大的水電站烏東德水電站兩個機組已于6月29日投運,水電出力將持續增加,擠壓火電需求。考慮到去年下半年火電發電量基數偏高因素,預計下半年火電發電量增速將維持在4%~5%左右。
三是建材行業用煤需求存在明顯上升空間,鋼鐵、化工行業表現不及前者。下半年基建行業持續性較強,而房地產將呈階段性變化。7—8月份,房地產趕工強度在減弱,需求在淡季期間將階段性減弱。隨著“金九銀十”季節性旺季到來,以及資金逐步到位,房地產與基建將共振,下半年集中趕工的行情依然可期,鋼鐵、水泥、玻璃等產品需求將持續恢復,耗煤需求隨之釋放。此外,下半年焦化行業整體處在產能置換的周期,當前焦炭平均利潤超過400元/噸,大幅超過鋼材利潤,在利潤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四季度焦炭產能將集中釋放,進一步支撐煉焦煤需求增加。煤化工行業走勢分化,傳統下游年內整體表現欠佳,明顯弱于新型下游利潤,傳統下游需求萎靡嚴重,新型煤化工仍有增長空間,但原油等替代品成本低,制約著煤化工整體需求增長。
下半年,考慮到基建行業整體表現優于房地產行業,預計建材行業煤炭消費增速將在5%~6%左右,鋼鐵行業將維持在3.5%左右,煤炭化工行業煤炭消費將維持在3%左右。
綜上分析,下半年消費將維持穩中增長態勢,增速較二季度明顯回升,但較5、6月份將逐步減弱,增速下降的斜率并不大,預計煤炭消費增速將維持在4%左右。

2.國內煤炭生產有望持續穩回升,動力煤將增產明顯
一是優質產能釋放加快,下半年新增可釋放有效產能達到8000萬噸/年。2020年是煤炭行業“十三五”規劃去產能的最后一年,前四年各地加快推進過剩產能退出,原計劃的8億噸去產能基本完成,落后產能退出對市場影響相對有限。而加快優質產能的釋放,成為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據CCTD統計分析,2020年一季度生產礦井增產產能約1000萬噸/年,上半年建設礦井建成進入聯合試運轉產能達到3650萬噸/年、投入生產礦井產能達到7070萬噸/年。按試運轉礦井50%的產能利用率、新投產礦井80%產能利用率核算,保守估計,僅上半年這部分投入試運轉、投產的礦井新增可釋放有效產能將達到8000萬噸/年,預計下半年將因此增加煤炭產量約4000萬噸。
二是煤炭生產繼續增長,內蒙“倒查20年”將制約全區產能釋放。國家發改委在安排部署2020年能源迎峰度夏工作中指出,強化重點區域協同保供,推動建立煤炭主產省份與主要消費地區的協同保供機制,形成跨區域保供穩價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同時,經過四年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炭行業規模化效應與成本優化能力不斷提升。經過近兩年整治,煤礦安全生產能力已有大幅度提高,預計下半年安監對生產影響相對有限。因此,下半年,在需求持續復蘇背景下,煤炭市場表現將相對堅挺,晉陜新等主要產煤省區與大型煤炭企業積極性增加。
然而,內蒙古地區受“倒查20年”以及煤管票嚴格管控影響,產量的恢復將不及預期,甚至持續出現同比負增長態勢。
綜上分析,隨著需求逐步釋放,以及行業利潤合理水平的支撐下,預計下半年煤炭產量仍然可能實現正增長,考慮到去年同期基數偏高以及進口影響,預計同比增速將低于3—4月份水平,維持在4%~5%。
3.下半年進口煤將呈現下降走勢
進口煤作為調控國內煤炭供需的重要手段,進口煤限制管控舉措能否松動還需由國內供需格局決定。在近期發改委召開的迎峰度夏會議上,相關部門就煤炭市場改革,旺季國內煤炭市場保供及進口煤管控等問題做出安排部署,并提出了相關具體措施。但是,目前進口煤管控依然嚴格,下半年在價格未出現異常波動的情況下,進口煤管控松動的可能性不大。下一階段,下游面臨進口額度用盡情況,進口量將持續收縮。
4.煤炭供需維持偏寬松的格局,市場波動將明顯趨緩
一是提高中長期合同兌現,平抑價格波動。近期,相關部門強化2020年煤炭中長期合同履行情況,強調重點監管20萬噸及以上的電煤中長期合同和10萬噸及以上的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用煤中長期合同。合同一經簽訂必須嚴格履行,中長期合同全年履約率不低于90%,并增加“季度履約率不低于80%”的要求。受此影響,下半年,中長期合同兌現率將大幅提高,有效保障市場平穩運行。
二是供需逐步寬松,市場波動趨緩。綜合來看,隨著疫情管控精準化程度提高以及經濟逐步復蘇,上下游行業逐步恢復至正常生產節奏,下半年煤炭行業供需持續錯配的情況將明顯減少。在需求持續復蘇帶動下,國內煤炭生產的積極性將得到明顯提升,產量增速將大于需求,政策端對進口煤調控將更加精準,預計煤炭整體保持偏松的市場格局,市場波動將明顯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