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芬,李敏
(1.山東省昌樂縣人民醫院,山東 濰坊;2.山東省昌樂縣婦幼保健院,山東 濰坊)
現代社會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壓力亦與日俱增,情緒障礙類疾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廣大女性因為特殊的生理特點,像經前期綜合征、抑郁癥、焦慮癥等患者也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及生活;此類疾病皆屬于中醫“情志病”。
經前期綜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PMS)高發群體是育齡女性,是中醫典型的情志病證,典型表現是經前黃體期出現異常的精神、軀體、行為方面的癥狀,呈規律性,其中精神癥狀為主要表現,嚴重者被稱為“經前煩躁障礙癥(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經前期綜合征”及“經前煩躁障礙癥”在中醫古籍中并無記載,但可見于第 4 版《中醫婦科學》“月經前后諸證”。PMS 涉及的臟腑主要為肝,肝失疏泄可導致異常的軀體癥狀和情志表現,其次還與腎、脾、心等相關。
有資料調查表明,PMS 是臨床常見病,在國外歐美等發達國家PMS 的現患率為育齡婦女的30%~95%。國內對PMS流行病學調查的研究表明,成年女性中該病的發生率41.9%。PMS 在中醫學中可分為經行乳房脹痛、經行感冒、經行頭痛、經行身痛、經行浮腫、經行泄瀉、經行情志異常、經行風疹塊等病證,它們可單獨或合并出現。PMS 患者的生理不適癥狀主要為乳房脹痛、腹脹腹瀉、頭痛、手腳或面部腫脹、易疲倦、乏力、軀體疼痛、反酸、惡心、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腰膝酸軟、體重增加,心理癥狀主要為抑郁、焦慮、緊張、神經質、易激動、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失眠等。
中醫方法治療此類疾病,效果明顯,現總結如下。
高明周等認為調肝是治療 PMS 的基本思路,由白芍、香附及丹皮組成的白香丹膠囊,平肝療效顯著,故用于治療 PMS肝氣逆證,其中,香附可行氣而止痛,芍藥苷及丹皮酚具有鎮靜、抗驚厥作用,三者合用,可疏肝理氣,發揮除脹止痛之效[1]。
吳云芳等用柴胡桂枝湯治療經前期綜合征,此方是 《傷寒論》 中的一張名方,兼治表里內外,以達到中醫“中和”的狀態,效果良好。程瑛教授善用此經方取其調肝而理胞宮之滯,補氣而收斂,郁解結散, 肝氣條達而諸癥悉除,善治經行乳脹、經行感冒、經行頭痛等癥[2]。
韓秀林認為經前期綜合征辨證論治與肝、腎、心、脾功能密切相關,從陰虛肝旺,陰虛肝郁,肝郁化火,痰蒙清竅,肝病傳脾,濕留滯型等五個證型進行辯證取方用藥[3]。
劉黎紅等綜合文獻信息,運用Meta 分析法發現在PMS治療方面,針刺有其獨特的優勢[4]。
高明周等立足中醫針灸學療法的理論,通過分析、總結近年來相關文獻,得出了如下施治思路:(1)穴位埋線:此法操作方便,療效持續,太沖、內關、三陰交及肝俞( 雙)、、腎俞(雙)、心俞(雙)、脾俞(雙)等穴位皆可選取,臨床應用靈活易操作。(2)耳穴貼豆:利用耳與五臟內在聯系,通過調節人體神經內分泌的方式,改善經前期綜合征的不適癥狀。(3)針刺療法:如安神調肝針法、腰背部透穴法、俞募通經針法。通過針刺人身穴位,調節全身氣血,選穴多但組穴靈活,所用針法皆有傳統中醫理論作依據,安全性毋庸置疑。根據現有研究看來。與服用藥物的療法比較,上述針灸學療法在相同條件,療效較高,可較快緩解患者癥狀[5]。
曾艷等整理以針灸為主治療經前期綜合征的相關文獻,總結發現針灸治療該病療效確切,分類如下:體針療法選四關穴、神庭穴、三陰交,耳穴療法選內分泌、神門、心、腎、內生殖器,頭皮針選督脈循行路線上的額中線和頂中線,相當于神庭、前頂、百會諸穴所在部位,有安神定志、理氣行滯、疏肝調經、和調沖任的功效。火針法:火針點刺百會、率谷(雙)、頭維(雙)、阿是穴,具有通絡鎮痛、化痰祛濕、祛風活血的作用。刺絡放血治療經行頭痛,穴位埋線主穴取膻中、內關、三陰交、關元、太沖,配穴取背俞穴;穴位注射選足三里、血海、風池、太沖、三陰交[6]。
酉海蓉等依據中醫“形神統一”的理論,從身心互動的角度,按照了解患者心理、糾正錯誤認知、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正向強化治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的步驟,綜合身心干預經前期綜合征帶來了良好的治療效果[7]。
王居義等提出通過身心同治的方法治療經前期綜合征,以中醫學整體觀念為理論依據,如五臟一體、形神合一,結合臨床經驗總結出如下心理開導法:一用語言開導;二順情從欲,如《內經》言:“百姓人民,皆欲順其治也”;三移情易性,即精神轉移,《靈樞·雜病篇》言:“慮投其所好以移之,則病自愈”;四寧神靜心,倡導平心靜氣,以此調節自我心境,《素問·上古天真論》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五情志相勝,結合五行相克原理,遵循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喜勝悲、悲勝怒的規律,情志相勝的應用在中醫典籍中并不少見[8]。
李靖選取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經前期綜合征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給予柴胡疏肝散治療的同時,第1 周:與患者進行談話,時間以2 小時為宜,找出發病根源,第2 周:若患者情緒太過傷悲,可以配合播放相關短片,引導患者將不良情緒充分宣泄,宣泄后患者會輕松、困睡,若患者飲食、睡眠仍欠安,時皺眉嘆息,需要繼續調理情志;第3周:繼續談話或播放喜劇短片,舒緩患者悲傷情緒,讓其開懷一笑;第4 周:教會患者調節情志的能力方法,學會宣泄不好的情緒,并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的養生功法、生活習慣、飲食方案等。對比治療前后,黃體期、卵泡期的不適癥狀,如抑郁情緒、失眠健忘、不思飲食、乳房脹痛、頭痛等均明顯改善[9]。
梁潔莎等將60 例PMS 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 30 例及對照組 30 例,前者給予西醫治療,后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子午流注開穴法+ 自擬和肝調沖降逆湯治療,2 組均治療 3個月經周期。結果觀察組的煩躁易怒、乳房脹痛、頭痛、失眠多夢、性欲降低、小腹脹痛、胃脘脹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明顯減輕,子午流注開穴法聯合中藥治療 PMS 可調節機體陰陽平衡,疏通肝經,調暢氣血,明顯增強單用中藥的效果[10]。
正念認知療法是讓患者進行正念冥想的同時進行認知療法,目的改善情緒和身體感受,是治療心理健康問題的正念干預,它可以調節PMS 功能狀態,又可以改善其心理癥狀,根據中醫“形與神俱,不可分離”的理論,再配合針灸療法,可以取得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效果,從而形成更為完善、高效的心身治療方法。
葉霖等用通督調神針法,選百會、神庭、腰俞、腰陽關穴運用針刺聯合正念認知療法治療經前期綜合征效果良好[11]。
女性經期有明顯的氣血盈虧變化,沖任變化亦較正常時急聚,容易出現虧虛或者壅滯,這個時期容易出現病理變化,涉及的臟腑主要有肝,其次為脾、腎。發病機制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肝失疏泄包括不及和太過。女子肝失疏泄,容易導致沖任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從而出現生理及心理情志異常,而發為本病。對于PMS 的病因病理,西醫目前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社會心理因素、人格因素、生物學因素有關,現在由于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PMS 的研究深入到腦神經遞質及其與性激素相關性的研究,對PMS 情感癥狀和應激行為反應失常的原因達到了分子層面。但是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西醫對PMS 病因病理機制存在各種不同的學說,目前尚無統一的定論,PMS 的治療方法亦缺乏統一的理論指導,故目前現代醫學對該病缺乏標準化的治療方法,主要還是對癥治療、調控精神癥狀、抑制排卵等,雖能較快地緩解癥狀,但對身體危害大、副作用多、遠期療效不肯定。而中醫學依據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治療PMS,單用或者聯合應用多種自然療法,調節人體內環境,全面調節患者肝失疏泄及氣血陰陽失衡的病理狀態,充分體現了中醫學治病求本的精髓所在,療效顯著。今后若能對中醫治療經前期綜合征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研究,采用嚴格的隨機對照盲法和統一的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可增強中醫治療PMS 的有效性的說服力,加強廣大中醫從業者的臨床經驗交流,為臨床及科研提供更多可靠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