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琴
(達州市通州區中醫院,四川 達州)
異位妊娠俗稱“宮外孕”,是指受精卵在輸卵管、卵巢、腹腔等子宮體腔以外的部位發育。隨著受精卵不斷生長,輸卵管會因此破裂從而引起產婦大出血,甚至導致產婦死亡。患者多因輸卵管病變、口服避孕藥失敗、高齡、曾進行體外受精等發生異位妊娠,嚴重影響孕婦生理和心理健康[1]。臨床上對異位妊娠患者常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但手術創傷較大,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多,且不利于再次妊娠[2]。隨著陰道B 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測等影像學技術等進步,如今異位妊娠可進行提前診斷,對藥物治療的患者提供了保障。因此,選擇無創的藥物治療的患者愈益增加,如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等[3]。這兩類藥物藥理機制不同,因此臨床療效有所不同,但聯用療效較好。本研究對上述藥物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其對異位妊娠患者的治療效果。
隨機選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62 例異位妊娠患者,將患者按照入院時間隨機分為兩組,2019 年3 月至2019 年9 月就診的患者為對照組,2019 年10月至2020 年3 月就診的患者為觀察組,各31 例。患者年齡在22~40 歲,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為(28.54±5.45)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7.34±5.29)歲。觀察組患者有初產婦14例,經產婦17 例;對照組患者有初產婦15 例,經產婦16 例。觀察組有輸卵管妊娠23 例,卵巢妊娠8 例;對照組有輸卵管妊娠20 例,卵巢妊娠11 例。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通過,兩組患者在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方面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B 超確診為異位妊娠且符合異位妊娠診斷標準[4];②患者未出現流產,生命體征平穩;③患者肝腎功能表現正常;④患者血β-hCG<3000mIU/mL,包塊<4cm;⑤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者發生流產或異位妊娠破裂;②患者意識模糊,神志不清,無法配合治療;③患者對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過敏;④患者合并有肝、腎功能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
對照組患者僅使用甲氨蝶呤(廣東嶺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089,規 格2.5mg),肌注20mg/ 次,1 次/d,5d為1 療程。第一個療程結束后,患者暫停用藥5d 后進行第二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應用米非司酮(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51,規格10mg),75mg/次,2 次/d,3d 為1 療程。兩組患者均進行2 個療程的治療。患者在用藥期間若出現內出血、劇烈腹痛等異位妊娠破裂癥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比較患者療效:顯效:患者血β-hCG 恢復正常,陰道不出血,妊娠包塊直徑縮小≥50%或消失。有效:患者血β-hCG較治療前下降≥15%,陰道出血癥狀基本消失,妊娠包塊直徑縮小30%~50%。無效:患者血β-hCG 下降<15%,陰道出血,妊娠包塊癥狀未改善,且患者出現手術適應癥。患者臨床效率=(顯效+有效)/總例×100%。
使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患者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例數n和% 進行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s)進行表示,使用t進行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如表1,觀察組患者有效率(90.32%)遠高于對照組患者(64.5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n,(%)]
兩組患者血β-hCG、包塊大小、陰道出血時間結果如表2,2 組患者血β-hCG、包塊大小均較治療前有較大改善(P<0.05),其中觀察組改善程度更大(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陰道出血時間少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數據相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比較患者血β-hCG、包塊大小、陰道出血時間(±s)

表2 比較患者血β-hCG、包塊大小、陰道出血時間(±s)
指標 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 t P血β-hCG(IU/L) 治療前 2091.23±194.67 2107.77±198.34 0.331 0.742治療后 1190.56±128.89 1439.90±136.49 7.395 0.000包塊大小(cm) 治療前 3.72±1.12 3.78±1.14 0.209 0.835治療后 1.31±0.48 2.18±0.46 7.286 0.000陰道出血時間(d) 23.65±6.87 37.04±8.07 7.034 0.000
異位妊娠是指患者受精卵未成功到達宮腔而于其他位置發育,其中輸卵管妊娠占95%,多為患者輸卵管不通暢所致。異位妊娠患者早期癥狀多為腹痛、少量陰道出血等,若未及時進行治療甚至會導致產婦死亡。任美玲[5]對異位妊娠患者發病率增高進行分析得出,2017 年異位妊娠發病率較2013 年上升了1.15%,25 歲以下和35 歲以上患者發病率逐年增高。臨床手術治療雖然可迅速止血,但會破壞患者生殖系統完整性,且術后盆腔感染等并發癥會導致患者出現繼發性不孕,患者接受度較低。隨著臨床診療技術的不斷提升,如今除手術外,患者可在早期進行異位妊娠診斷,從而使用藥物進行治療。藥物治療操作簡單,對患者損傷較小,且不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孕等嚴重手術并發癥,因此受眾越來越廣。
臨床上可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進行治療。甲氨蝶呤可阻止DNA 合成,禁止細胞擴增,加速細胞凋亡,對胚胎生長有抑制作用,加速患者終止妊娠。異位妊娠患者應用甲氨蝶呤可對胚胎內滋養細胞進行作用,破壞其絨毛組織,從而達到療效[6]。米非司酮能與孕酮受體及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從而減少孕激素結合受體,降低孕酮活性,亦可破壞患者絨毛組織;還可作用于下丘腦垂體,抑制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分泌,從而使妊娠囊壞死,包塊縮小并消失,終止患者早孕。李巖[7]指出,米非司酮與甲氨蝶呤聯合使用可起到互補協調作用,作用不同靶點,從而提高終止妊娠效果,促進胚胎滑落,避免手術痛苦及并發癥風險,改善患者臨床療效。本研究對62例異位妊娠患者行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的聯合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90.32%)較僅使用甲氨蝶呤的對照組患者(64.52%)更高(P<0.05),與田軼[8]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甲氨蝶呤聯用米非司酮可起到良好的協同作用,保留患者患側輸卵管,值得臨床推廣。除此之外,2 組患者血β-hCG、包塊大小均較治療前有較大改善(P<0.05),其中觀察組改善程度更大(P<0.05),且觀察組陰道出血時間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提示甲氨蝶呤聯用米非司酮可促進胚胎吸收、死亡,并有效降低血β-hCG、妊娠包塊大小、陰道出血時間。但臨床部分研究顯示,甲氨蝶呤會對患者產生毒副作用,患者用藥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的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還會損害肝腎功能、引起皮疹等。米非司酮不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甲氨蝶呤與米非司酮時,應密切關注甲氨蝶呤對患者的適應癥,關注患者體征,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對患者定期進行肝腎功能復查,從而對不良反應進行積極預防,減少患者痛苦。本研究因條件有限,選取樣本量較小,且未對患者進行不良反應觀察,需在進一步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并對患者進行不良反應隨訪。
綜上所述,聯合使用甲氨蝶呤并米非司酮可提高臨床治療效率,改善患者血β-hCG、妊娠包塊大小,減少患者陰道出血時間,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