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00)趙玉仙 王曉佩 王春曉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將納入的100例ICU重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對照組(50例)和觀察組(50例),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6∶24,年齡最小32歲,最大74歲,平均(61.25±1.25)歲;觀察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5∶25,年齡最小31歲,最大75歲,平均(62.14±1.32)歲。經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可知,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性較高。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對患者進行呼吸護理、用藥護理等基礎性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包括:①強化口腔干預:采用維酮碘(0.1%)紗布浸潤后清潔患者的口腔,并讓患者使用經過維酮碘浸泡的牙刷進行刷牙;②呼吸機干預:保持20cmH2O以上的套管氣囊指標,在抽吸氣道分泌物時應注意頻繁間接性操作,在濕化氣道過程中可采用濕熱交換器,于回路內進行導絲的加熱,防止出現病原菌定值、生長于濕化器內[1]。③氣道分泌干預:為防止出現氣道的交叉感染,可將密閉式吸痰措施應用于實際中,需注意不能進行深層吸引[2]。④早期活動: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康復護理方案,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康復訓練,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效果的提高。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VAP發生率進行比較,VAP發生的標準為:①患者存在過多的膿性痰液,且體溫在38.5℃以上或在36.5℃以下;②患者血清檢測結果中白細胞數量在10×109/L以上或低于4×109/L;③患者氣管內給予細菌實驗,菌落術在106afu/ml以上;④患者X線片檢測結果存在超出48h的持續性浸潤,SpO2下降超過15%;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
1.4 統計學研究 統計分析相關數據后,選擇SPSS20.0統計軟件包進行一系列針對的處理,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有效的針對驗算,在分析之后,如果P低于0.05,那么就表示有統計學意義。所以,分別采用X2、t對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s)完成一系列有效的檢驗以及處理。
2.1 兩組患者VAP發生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的26%(13/50)相比,觀察組VAP發生率10%(5/50)更低,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1 5.2 5±1.3 1)d、呼吸機使用時間(9.2 5±2.2 4)d 均短于對照組(19.18±1.21)d、(13.14±2.16)d,差異顯著(P<0.05)。
由于ICU重癥患者需采用機械通氣進行治療,在這個過程中極易引發VAP并發癥,其作為一種常見的ICU重癥感染并發癥,其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帶來極大的危害。綜合護理干預從全面的角度出發,為患者提供滿意的護理服務,其中包括口腔護理、呼吸機干預等措施,其對降低ICU重癥患者VAP并發癥的發生率,將其應用于ICU重癥患者臨床護理中,對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起著重要作用[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有13例發生VAP并發癥,發生率為26%;觀察組有5例發生VAP并發癥,發生率為10%,因此,觀察組VAP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呼吸機使用時間均更短,差異顯著(P<0.05)。由此說明,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ICU重癥患者臨床護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其通過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VAP并發癥發生率,且能夠縮短患者住院時間與呼吸機使用時間。
綜上所述,在ICU重癥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VAP發生率的降低、住院時間與呼吸機使用時間的縮短方面效果十分顯著,因此,該護理干預具有其優勢,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