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翔嬋,李燕敏,梁艷華
(江門市口腔醫院,廣東 江門)
2019 年12 月以來,湖北武漢陸續發展2019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隨著疫情不斷蔓延,感染例數及疑似病例患者人數逐年上升[1]。2020 年1 月20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2019-nCoV 感染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因此,各大醫院門診成為疫情防控中最為重要力量,門診成為首要關口,并擔負著重要防控責任,避免將疑似及確診病例進入住院區域及流向社會,增加感染發生率[2]。文章通過闡述我院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診療方案,并依據我院實際規模和人員流動情況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就診人群及工作人員兩個視角,基于門診醫療流程,全程、全員制定口腔醫院綜合門診三級防控策略,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合理建議及指導。
以醫院為主的責任人作為第一負責人,醫院成立恢復日常診療服務新型冠狀肺炎防控小組,院長擔任組長,下設督導小組、消毒小組,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確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確保醫療服務質量與安全[3]。組建感控督導員隊伍,對醫院主要診療場所的感染防控工作進行監督指導。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感染管理辦公室重新修訂傳染病報告制度及流程、傳染病診斷標準、突發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醫院傳染病監測報告管理方法等。
要求所有成員上班前進行體溫自測,如≥37.3℃時,及時向門診主任、護士長匯報情況,并由門診主任、護士長及時上報醫政科,并到指定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禁止帶病上班[4]。上班、下班過程中需佩戴口罩,提前20 分鐘到崗,每日進入門診前,需測量體溫后進行手衛生消毒并記錄。門診只開通正門一個通道,其余通道關閉減少人員走動[5]。通道明顯位置上張貼醒目標語:“根據上級批指示和疫情防控需要,請所有來我院就診的患者和家屬佩戴好口罩之后再進入醫院”、“發熱患者預檢分診處、量體溫處(如您或您的家人近14 日內去過湖北溫州深圳請告知分診醫務人員)謝謝合作!”、“發熱患者請先到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不便之處,敬請諒解!”等警示大家做好各項防護措施。
體溫監測:進入醫院區域患者和陪同人員進行體溫監測,當患者體溫≥37.3℃,視為發熱。測量部位上以額部、頸部及手腕為主。體溫可疑患者必要時應用水銀復測。確保體溫槍電量充足,測報數值準確,并及時對測溫工具進行消毒。查看患者有效身份證明,無法提供有效身份證明不予以掛號就診。詢問就診人員流行病學史,指導患者填寫《患者信息登記表》,嚴格執行簽名制、雙責制。督促患者及其家屬帶好口罩,不戴口罩禁止進入醫院區域,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做好手衛生。合理安排患者就診,原則上成人患者只允許患者本人進入醫院,對兒童及老年患者、行動不便患者,允許一名家屬陪同進入,要求就診期間嚴格候診區內患者人數。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就座,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群聚集。預檢分診人員的防護要求:戴雙層口罩(里層為N95 口罩,外層為醫用口罩),一次性手術帽、手套、工作服(白衣)、工褲、護目鏡和防護面罩、隔離衣。環境物品消毒:每2 小時清潔、消毒分診臺、測溫設備及患者座椅,及時消毒簽字筆。可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接待發熱或疑似患者后,及時消毒分診臺、體溫槍,做好記錄。
做好個人基礎防護:穿工衣、鞋子,工衣衣領要求包裹內穿衣服和脖子,禁止穿毛衣高毛領、袖子外露服飾,防止污物進入。同時戴口罩以及帽子,佩戴N95 口罩或者為2 層外科口罩[6]。環境防護比日常要求較高,無論為候診區或者診室以及休息區域,維持通風狀態,上班前10 分鐘,工勤人員提前打開全門診所有門窗,加強室內通風至少30 分鐘。開診前,并對所有牙椅、儀器設備進行檢查,一旦出現故障及時通知維修人員,并準備備用椅及儀器[7]。
間隔每名就診患者時間,嚴格執行“一人一診一室”、“一人一用一消毒/滅菌”減少交叉感染。依據疫情感染防控標準,以及候診人數的空間條件限制,對每張牙椅醫護配置1:1 進行四手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并縮短診療時間。同時做好醫、護個人防護,包括戴一次性醫用帽、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以及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罩以及防護面罩,及時穿滲隔離衣、穿一磁性鞋套,并戴雙層乳膠手套,備免洗手液。手套佩戴前,按照7 步洗手法充分對雙手洗凈,手套佩戴過后,必須塞在手術衣袖口內。每操作一個患者更換一次性手套。每日安排一名醫生看初診患者,如初診患者較多情況下,可按照醫生復診情況安排一名醫生看初診,避免患者過多聚集候診。對各個診療區域臺面與治療無關的物品,全部移出或入柜,維持物品表面整潔光滑,便于消毒處理。
診療開展期間,此時開啟空氣消毒機或適當開窗通風。當患者進入診室過后,此時由醫生再次進行患者信息問診,確定是否需要拍片,減少口內牙片拍攝,采取全景片代替。指導患者檢查和診療前,采取0.5%-3%雙氧水或漱口水含漱漱口。同時,治療過程中,少用或不用痰盂,指導患者采用一次性漱口杯封閉口腔再進行漱口,將水吐入杯中,護士立即使用強吸減少飛沫產生。治療過程中,加強對醫護人員防護,盡量減少和避免食用高速渦輪手機以及超聲波設備。急診情況下,加強對診療用高速渦輪手機以及超聲波設備,使用橡皮障,醫護四手操作。護士盡量一次備齊所診療操作的器材和物品,操作中協助醫生用強吸吸引氣霧減少氣溶膠形成。當患者條件允許情況下,盡量一次性幫助患者完成治療,減少患者來院次數。病歷書寫過程中,使用電子錄入打印歸檔方式,能提升效率同時避免交叉感染。
每治療完一個患者需全面消毒一次。病人護理:取下護目鏡、牙椅復位、請病人漱口、清潔面部。整理物品:撤圍巾、防污膜、頭套、沖洗痰盂、牙椅排水管道、棄吸唾管、水杯、三件套、工作頭、手機、治療盤以及器械、更換手套消毒使用材料外包裝、歸位。牙椅清潔消毒:按照清潔到污染原則:戴手套撕去無影燈、牙椅操作臺及周圍的防污膜,丟入醫療廢物桶。更換手套用消毒巾或用75%酒精擦拭工作手柄接頭、手接觸處、牙椅污染處、排水管、痰盂外周、棄手套。醫生辦公桌、電腦、鼠標及鍵盤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或75% 酒精擦拭消毒。并采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取下防護眼鏡及防護面罩,含氯消毒液桶內消毒又或用500mgl 含氯消毒液、75%酒精擦拭消毒、脫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措施。
對全樓所有中央空調移機分體式空調停用,對所有門診出入口實行封閉式管理,包括所有車庫通道以及電梯運行樓層在內的其余所有出入口,確保只開放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上班高峰時間短時,工作人員通道與患者通道相對區分,安排安保人員全程值守,依據制定流程、門診運行時間嚴格掌握進出人員類別以及開放時間。暫停門診健康講座等活動,減少人員之間聚集,嚴格管理設置的門診餐廳、超市、餐廳實行盒飯打包制度,避免集中用餐。
門診依據醫院下發方案,制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門診清潔消毒技術指導方案》,依托物業人員和門診部工作人員,并對門診診療區域中普通門診、輔助檢查科室診區以及重點診區、公共區域和設施設備進行不同程度清潔消毒。指定門診感染控制聯絡員,并專項開展技術培訓以及督查工作。強化疫情期間管理,保持信息通暢性。
當前對疫情防控仍然處于關鍵時期,疫情防控效果往往與疫情防控拐點時間相關,對門診管理者而言,必須嚴格把握門診這個醫院第一關,將疫情防控作為近期首要任務、中心任務,切實壓責任,形成人人防控,防控人人,人防人控的防控機制。采取群策群防,互聯網網絡化管理模式,實現屬地責任制及主管負主則。做好疫情防控,落實策略重實效,減少醫院內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