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明,王雪方
(孝昌縣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湖北 孝昌)
肺腫瘤是一種由于患者的肺組織細胞不受人體機體正常控制,導致肺組織細胞不斷分裂并增生的惡性疾病,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命安全均有嚴重的負面影響[1]。有研究指出,惡性的肺腫瘤患者,也即肺癌患者,在患病后的五年內的死亡率遠高于生存率,因此臨床對肺腫瘤的治療尤為看重,而治療的前提是對肺腫瘤的良惡性進行判斷以及臨床對肺腫瘤的病情分期[2]。臨床常常采用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對肺腫瘤患者進行檢驗,這一檢驗方式自從1970年誕生以來,有研究認為相比其他檢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同時檢驗不需要開腔手術后活檢,因此患者的感染幾率也得到了降低,所以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但是臨床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很多,檢驗的準確率受到的影響較大[3]。本文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到我院治療的60 例肺腫瘤患者,分析評價CT 導向下經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在鑒別診斷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到我院治療的60 例肺腫瘤患者,患者年齡在42-70 歲,男性42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確診肺腫瘤,未知良惡性,愿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狀態不穩定、不愿意參與研究的患者。本次研究所有肺腫瘤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的研究得到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根據檢查的結果劃定一個大致的檢查區域,并由專業的醫師對檢查區域進行CT 檢查,在劃定區域內行CT 掃描,通過CT 掃描選擇活檢的穿刺點,初步判斷可以作為穿刺點后再將一塊金屬塊固定于選擇的穿刺點上,并再次掃描判斷是否可以再此處穿刺,如確認可以則準備穿刺,如不可以則重新選擇穿刺點。在確認穿刺點后,確認好穿刺點與穿刺活檢目標之間的距離,觀察之間有無壞死肌肉組織和血管阻擋,做好穿刺出針的深度和角度規劃。在確認好穿刺點后,在選擇的穿刺點附近消毒,并鋪上無菌醫用巾,之后使用濃度為2%的利多卡因溶液在患者的皮膚或皮下行胸膜麻醉,麻醉時患者需要屏氣,麻醉師注意麻醉時的穿刺不要傷及患者的胸膜,之后開始穿刺,根據規劃好的距離和角度進針,進針到患者的病灶位置后,切割分離患者的病體組織并取出,用濃度為10%的甲醛固定,之后及時送檢。
觀察患者的穿刺一次性成功率。觀察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診斷的準確率(以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為準)。觀察穿刺引發的并發癥(氣胸,血痰,咳嗽)發生率。
采用SPSS 20.00 軟件處理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行卡方檢驗或t檢驗,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肺腫瘤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數為58 例,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6.66%。
在對60 例肺腫瘤患者的檢驗診斷中,診斷為惡性腫瘤的有32 例(腺癌17 例,鱗癌13 例,小細胞未分化癌1 例,腺鱗癌1 例),診斷為良性腫瘤的例數為28 例(炎癥12 例,炎性假瘤5 例,肉芽腫5 例,纖維結節4 例,結核2 例)。而手術病理檢查惡性腫瘤有37 例(腺癌18 例,鱗癌14 例,小細胞未分化癌3 例,腺鱗癌2 例),良性23 例(炎癥10 例,炎性假瘤3 例,肉芽腫4 例,纖維結節3 例,結核2 例)。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誤診5 例惡性為陽性,可知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的診斷準確率為91.66%。
60 例患者中,1 例患者出現氣胸,占比1.66%;2 例患者出現血痰,占比3.33%,1 例患者出現咳嗽,占比1.66%,并發癥的發生總概率為6.66%。
肺腫瘤的良惡性診斷是臨床的研究熱點,如果是惡性的肺腫瘤則一般需要盡早的手術切除,而良性的肺腫瘤則一般不采用手術,以防手術造成患者感染和并發癥。惡性的肺腫瘤包括腺癌、鱗癌、小細胞未分化癌、腺鱗癌等,這些肺癌共同之處就是惡性的肺腫瘤會不斷的分裂自身并不斷的增值繁衍,最終超過人體承受范圍,出現臨床病癥,并且多數患者的生存期都不會再超過五年[4]。而良性的肺腫瘤為炎癥、炎性假瘤、肉芽腫、纖維結節、結核等,良性對人體造成的損傷較惡性小很多,因此通常不采用風險較大的手術治療[5]。基于良惡性的腫瘤對患者的危害程度不同,對肺腫瘤的良惡性診斷也因此具有了重要意義[6]。本文采用了CT 導向下經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進行診斷,在臨床的應用中操作簡單,對患者的損傷小,造成的并發癥較輕微一般可以自行緩解,因次臨床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7]。在本文研究結果中,肺腫瘤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數為58 例,一次穿刺成功率為96.66%。 在對60 例肺腫瘤患者的檢驗診斷中,診斷為惡性腫瘤的有32 例(腺癌17 例,鱗癌13 例,小細胞未分化癌1 例,腺鱗癌1 例),診斷為良性腫瘤的例數為28 例(炎癥12 例,炎性假瘤5 例,肉芽腫5 例,纖維結節4 例,結核2例)。而手術病理檢查惡性腫瘤有37 例(腺癌18 例,鱗癌14例,小細胞未分化癌3 例,腺鱗癌2 例),良性23 例(炎癥10 例,炎性假瘤3 例,肉芽腫4 例,纖維結節3 例,結核2 例)。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誤診5 例惡性為陽性,可知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的診斷準確率為91.66%。 60 例患者中,1 例患者出現氣胸,占比1.66%;2 例患者出現血痰,占比3.33%,1 例患者出現咳嗽,占比1.66%,并發癥的發生總概率為6.66%。分析這是由于傳統的檢驗方式不容易檢測心臟胸膜胸壁,而CT導向下經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在檢驗心臟、胸膜胸壁等位置時也有著較高的準確率,同時CT 配合尋找穿刺點,因次首次穿刺的成功率也較高,避免了患者重復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以CT 導向下經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對肺內結節患者進行檢驗有著較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腫瘤檢驗準確率,同時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低,因此CT 導向下經皮肺內結節穿刺活檢術在臨床對肺良惡性腫瘤的檢驗中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