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467002)徐敬霞 王宣娜 翟世柳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后腹腔鏡下腎腫瘤患者68例(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院順序不同分組。常規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9.82±5.55)歲;全面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50.36±6.02)歲。兩組基本資料(年齡、性別)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經CT等影像學檢查證實為腎腫瘤;符合手術指征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手術禁忌證者;心腦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者;精神行為異常者。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疾病宣教、用藥與飲食指導、心理疏導等。全面組基于常規組,實施全面性護理干預:①術前:A認知干預。利用口述、立體動畫等形式介紹疾病成因、手術基本流程及術前術后注意事項,減少其抵觸手術行為。B心理疏導。通過一對一面對面交流,掌握患者心理狀態,實施個性化心理指導,同時分享成功案例,邀請恢復良好者現身說法,發揮榜樣作用,以增強患者手術信心,減少手術影響因素。另外,充分調動家屬力量,保證手術順利進行。②術中:保持適宜手術室溫度與濕度;密切監測患者脈搏、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征。③術后:A體位指導。囑咐患者及家屬定期轉變臥床姿勢,加強下肢等受壓部位按摩護理,以防深靜脈血栓形成。B呼吸道管理。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排除體內潴留二氧化碳,保證患者呼吸順暢,必要時可遵醫囑應用霧化吸入療法,以防呼吸道堵塞,發生感染。C功能訓練。病情穩定者,在家屬陪同下,鼓勵其加強鍛煉,進行早期下床活動,以提高機體功能活性,加快術后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住院天數;統計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住院天數 全面組住院天數(13.72±2.09)d,常規組(25.09±3.68)d.全面組住院天數較常規組短(t=15.666,P<0.001)。
2.2 并發癥 全面組出現1例繼發性出血;常規組出現3例繼發性出血,2例嚴重血尿,3例感染。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全面組2.94%(1/34)低于常規組23.53%(8/34)(χ2=4.610,P=0.032)。
近年來,隨著醫療科技的不斷發展,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因切口小、疼痛輕、操作難度小、安全性較高等優勢在臨床治療腎腫瘤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腎腫瘤患者大多缺乏手術相關認知,加之其對手術存在害怕、恐懼等心理,很容易出現抵抗、放棄治療等行為,危及其生命安全[1]。相關研究發現,在實施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的同時配合科學合理認知、行為干預,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手術安全性[2]。
常規護理干預僅憑臨床經驗施護,忽觀略患者心理、生理層面需求,護理效果欠佳。全面性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利用口述、立體動畫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屬介紹腎腫瘤成因、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等,并通過分享成功案例、榜樣作用及家屬力量,在滿足患者認知需求的同時,減輕其緊張、擔憂、不安等不良情緒,利于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同時加強手術室管理,不僅有助于減輕患者應激反應,還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此外,全面性護理干預術后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鼓勵患者進行早期鍛煉,有利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縮短術后康復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全面組住院天數較常規組短,并發癥發生率2.94%低于常規組23.53%(P<0.05)。提示全面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后腹腔鏡下腎腫瘤患者行腎部分切除中,能顯著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天數。
綜上可知,全面性護理干預應用于后腹腔鏡下腎腫瘤患者行腎部分切除中,能顯著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住院天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