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月,宗 晶
老年人由于肌力逐漸變差,認知功能下降及平衡力受損等原因,跌倒發生率較高。老年患者住院期間發生跌倒,其傷害遠遠大于年輕人,不僅影響老年患者身心健康,還加重其經濟負擔,嚴重者可引起骨折、腦損傷等,因此,預防老年住院患者發生跌倒具有重要作用[1]。筆者通過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其對老年患者預防跌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400例老年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均為200例患者,研究組所在科室護士長及護理骨干通過培訓及學習,在科室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護理模式的改進,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 研究組患者年齡 68~85 歲,平均(75.88±5.54)歲;體重 66~86 kg,平均(73.2±5.2) kg;初中文化程度患者90例,高中文化水平的患者54例,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的患者56例。常規組患者年齡70~82歲,平均(74.88±4.54)歲;體重 66~86 kg,平均(73.2±5.2)kg,初中文化程度患者88例,高中文化水平的患者58例,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的患者56例。將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組間數據無顯著差異(P>0.05),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納入研究患者及其親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準許。
納入標準:患者的年齡65~85歲;老年患者有1~2名親屬照顧;患者及其親屬知識文化水平在初中程度以上,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無精神疾病,無溝通障礙;患者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良好;無其他危重并發癥;治療依從性較高,積極配合治療。
排除標準:患者心臟、肺、腎等重要臟器存在嚴重功能衰退情況;患者存在原發性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或嚴重營養不良問題;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嚴重并發癥等疾病;治療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研究。
1.2方法常規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例如監測一般生命體征、定時巡視以及嚴格執行醫囑。研究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改善環境。在病區地面鋪設具有防滑效果的地膠,盡量避免在走廊中放置障礙物,同時在走廊兩側設置扶手,有利于患者隨手抓扶[2,3]。(2)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耐心為患者及親屬詳細描述跌倒的相關危害及預防措施等知識,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其以積極態度對待疾病,從而達到緩解家屬因患者疾病產生的焦慮、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效果,并使患者的消極治療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4]。(3)用藥指導。向患者家屬詳細說明相關藥物的具體作用機制、服用方法以及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用藥禁忌事項等。囑咐患者親屬對其用藥進行嚴密監督,協助患者定時定量服藥[5,6]。(4)功能鍛煉。護理工作人員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安排患者進行運動鍛煉,為患者及親屬詳細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必要時從旁協助,適當指導家屬為患者做好運動保護措施[7,8]。
1.3觀察指標采用自擬肢體功能問卷評估患者出院后肢體功能評分;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患者跌倒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數據錄入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肢體功能評分將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肢體功能評分 [(82.14±5.45)分]與常規組[(73.46±5.32)分]進行比較,研究組優勢更明顯(P<0.05)。
2.2兩組患者的跌倒發生率比較研究組患者僅2例出現跌倒情況,常規組患者共28例發生跌倒,兩組的跌倒發生率分別為1.0%和14.0%,研究組的跌倒率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
綜合護理干預通過改善周圍環境、加強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輔助功能鍛煉等措施,使患者及其親屬對跌倒的防范意識得到加強,進而提高患者對跌倒的重視程度,有利于促進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護理工作,降低護理工作的難度。同時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加強患者的身體素質,進而從各方面降低患者發生跌倒的風險。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的肢體功能評分情況均優于常規組,證實通過實施護理管理時給予一定的健康宣教及功能鍛煉管理,可使患者的身體肢體功能得到增強,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以及患者對醫院治療的信心。徐靈莉[9]研究得出與本文相近數據。證實對老年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相比于僅進行常規護理在預防跌倒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更明顯的效果[10]。
研究組患者的跌倒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組,證實實施護理管理后使患者對跌倒危害的認知程度大幅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同時通過功能鍛煉提高了患者的身體素質及靈活性,在發生跌倒時可靈活避免,進而降低跌倒發生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