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君,陳 思,李朝光
2019年12月,武漢市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來,全國各省均出現確診病例,2020年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方式多、速度快、范圍廣,軍隊營區防控十分關鍵。筆者所在醫院是海軍某基地醫院,是軍隊營區內官兵和家屬健康的專業指導部門。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有關診療方案[2-4],筆者結合軍隊營區和醫院疫情防控工作實際,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確保部隊人員健康。
1.1 衛勤保障防控能力不足 筆者所在醫院是一所海軍基地醫院,年門診量約7000余人,主要為基地營區的官兵及家屬提供衛勤保障和衛生防疫,醫院人員編配少,醫護力量相對較少,醫療搶救和疫情防控技術能力相對不足。特別是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毒傳染源和傳播途徑、致病病因和致病機理、搶救措施和隔離策略等了解有限,而且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仍無特效藥物治療。
1.2 營區全面封閉管理難度大 基地營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但由于所屬基地周邊地區旅游人數較多,市區人口流動大,且基地衛勤保障單位多,營區內人員復雜,春節期間官兵親屬臨時來隊多,所屬部隊官兵赴疫區出差、探親、休假等歸隊人員多,使輸入性傳染病疫情的可能性急劇上升。另外,冬春季節為呼吸道疾病高發季,春節后部隊各項工作任務相繼展開,人員流動增加,訓練強度大,官兵疲勞集聚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也易誘發呼吸道感染疫情。
1.3 疫情防控設備耗材缺乏 醫院受編制和保障范圍的影響,平時的藥品、器械、耗材儲備不多,平時注重普通衛生防疫,傳染性較強的疾病防疫能力薄弱,應對此次疫情的醫療設備、試劑、藥品、防護設備、消洗設備、耗材等相當短缺,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特別是快速檢測體溫的額溫槍、紅外體溫檢測儀和防疫專用的口罩和防護衣明顯短缺,為出色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帶來諸多挑戰。
2.1 成立專項組織為有效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據 《中國人民解放軍傳染病防治條例》《軍隊應急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規定》《軍隊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醫院的情況,筆者所在醫院迅速成立了疫情防控組,院長為組長,政治協理員為副組長,醫院相關科室為組員,在醫院一樓設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辦公室,下設宣傳組、防疫組、隔離人員巡查組、門崗醫療組、后送組、后勤保障組,每組各設置組長及組員,各司其職,共同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2.2 凝聚官兵共識全面收集整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資料,加強廣大官兵和家屬的宣教,要求每名人員都簽署《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就醫告知書》。防控辦公室宣傳組借助微信、軍網、展板、電話等媒介,在醫院及基地辦公樓大廳、食堂、家屬區以發放宣傳單、張貼海報、電子屏播放、廣播車播報等形式宣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知識、手衛生、咳嗽禮節等健康宣教內容,教育官兵和家屬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官兵和家屬的防病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2.3 完善應急預案 疫情防控組指導基地部隊有針對性做好應急預防工作,按照防護分級落實醫務人員、官兵和家屬的防護措施,特別是所有人員必須堅持戴口罩和勤洗手等有效措施;按照管理規定落實清潔、消毒、隔離和處置醫療廢物,重點是落實來院就診發熱的官兵、家屬篩查及疫區接觸人員的隔離工作,疫情管理、傳染病上報、感染監測和人員保障到位。疫情防控組成員分頭到基層連隊指導基層防疫。在基層各個支部設立疫情聯控小組,指定聯絡人定時宣傳防病知識、分發防疫物資、上報防疫數據,確保基層連隊防疫與上級始終保持同頻共振。
2.4 仔細摸清底數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引導官兵及家屬牢固樹立“寧可防控嚴一點,也不能心存僥幸”的意識,徹底掌握基地人員、在外出差、休假人員和臨時來隊探親家屬詳細信息。詳細清點現有物資設備并登記造冊,建全疫情防護用品統籌管理機制,由疫情防控組統一管理,做到按需發放并做好登記。摸清疫情防控人力,抽調基層連隊衛生人員補充防疫組,合理統籌人員崗位,尤其是嚴格培訓門崗醫療組及隔離人員巡查組的組員,確保防疫人力資源充足。
2.5 嚴格人員管控 營區只允許開放一門,嚴控人員出入,為便于管理,在規定時間段出入營區的人員由門崗醫療組成員輪流上崗進行三道流程的篩查(紅外遙感測溫儀、額溫槍、腋溫測量和流行病學調查),并對其本人進行乙醇消毒;對出入辦公大樓的官兵進行額溫測量;統計家屬來源地、時間及時上報,測量體溫在37℃以上的官兵及家屬拒絕其出入營區及辦公大樓,均由后送組送至發熱門診進行排查,對風險高的官兵及家屬直接送至隔離點進行隔離。
2.6 嚴格隔離制度 疫情期間停止官兵休假,謝絕家屬來隊探親,對休假及出差歸隊的官兵,尤其是來自湖北或有湖北出行史的人員必須嚴密隔離15~24 d,隔離期間保證生活規律,營養充分,適度進行室內運動,提高免疫力,注意開窗通風,并每天3次由隔離巡查組監測體溫并記錄,進行網格化管理,實行0報告制度。醫院門診和各防控小組人員是高危風險人員,發現各部門工作小組人員密切接觸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立即由后送組送至上級醫院進行會診、采樣、送檢、流行病學調查、初篩及隔離等工作。
2.7 嚴格消毒清潔 醫院制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院內及基地清潔消毒技術指導方案》,由防疫組專員對醫院各診療區域內普通診區、輔助檢查科室診區、重點診區、公共區域和設施設備進行不同的清潔消毒,對基地各辦公大樓及食堂、家屬區,依托物業人員進行不同的清潔及消毒。指定防疫組專員專項開展技術培訓和督查工作,指導防疫物資使用,開展醫院、營區、辦公樓、家屬區消毒工作,開展基地院內口罩等防護用品回收處理工作,強化疫情管理,保障信息暢通,對接診、接觸過的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對接觸者嚴格隔離觀察,接觸區域物品實行嚴格終末消毒。
2.8 加強發熱門診接診管理加強醫務人員防護、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完善發熱患者就診工作流程,嚴格傳染源隔離、疫區隔離、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等為主導的預防院內交叉感染的綜合性措施,堅決杜絕醫源性感染。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正確實施醫務人員及官兵和家屬個人防護[5]。區分崗位性質確定防護等級和標準,確保正確使用防護用品,保證個人按照等級防護。對湖北籍及武漢出行史的人員特別是發熱患者,由于醫院無救治能力為避免交叉感染,迅速將其后送至上級醫院發熱門診,其他發熱患者嚴格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另外,其他官兵和家屬就診時嚴格遵循“一醫一患一診室”要求,加強就診官兵和家屬秩序管控,注重合理分診[6];醫院各樓層、各診區對就診官兵和家屬實行網格化、屬地化管理,嚴格落實“三級篩查”制度;各輔檢科室及專科診療項目可視開展情況及門診量進行彈性排班,避免人群聚集,防止醫源性感染。
2.9 開展中藥預防和心理疏導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藥方,指導各營區衛生機構根據個人中醫體質針對性地進行中藥預防,增強廣大官兵機體抵抗力。對基地官兵及家屬要加強心理支持,尤其是隔離區官兵,以廣播等形式做好心理疏導,減輕心理負擔[7],避免過度恐慌,保持積極的情緒、良好的身體狀態、合理膳食、適當運動,同時管理好微信群,倡導官兵家屬不擅自發布不實信息,堅決不信謠、不傳謠、不過度恐慌,共同積極勇敢面對疫情。
2.10 健全營區應急處置機制 為進一步完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預案,值班人員實行24小時值班制,基地部隊發生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第一時間報醫院值班室,然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逐級上報,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緊急防控措施,封閉相關場所,消毒隔離接觸人員。建立三級聯絡機制,構建對口24小時綠色通道,發現疑似病例及時后送到上級醫院發熱門診進行確診及排除,后送過程中嚴格按照防護標準穿戴隔離衣、手套、護目鏡、鞋套和醫用標準口罩。
2.11 健全疫情上報管理機制 嚴格落實基地 《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營區指定專人嚴格落實“零報告、日報告”制度,醫院在門診工作量增加和抽調各防控小組人員緊張的情況下,指定專人按時落實“日報告、零漏報”逐級上報和直報制度。
2.12 健全預防效果評估機制 每日下午下班前召開一次疫情防控組分析會,對每天的疫情防控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對存在的風險點進行安全評估。風險點采用結構化進行量化打分,滿分100分。對于防疫風險量化打分低于90分單位和部位,疫情防控組組長將蹲點進行指導,直至風險排除。每周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通報,對疫情防控問題隱患大或是風險量化較差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2.13 健全疫情防控獎懲機制 反復重申單位疫情防控主官第一責任人責任,將疫情防控工作與單位和個人評先評優、晉職晉銜、進修學習相掛鉤,對在疫情防控中貢獻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典型,及時收集整理事跡材料,進行宣傳報道和事跡宣傳,并根據規定進行表彰獎勵;反之,對在疫情防控中推諉、怠慢、犯錯的官兵依據條令條例從重從嚴進行處分,切實樹立好“能者有位、為者有功,錯者有罰”的鮮明導向。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風險壓力還比較多,醫院必須嚴把門診第一關,基地嚴控營區官兵和家屬出入,全面深入排查密切接觸人員,堅決落實疫情防控的措施要求,加強營區管理和人員管控,嚴格落實疫情“零報告、日報告”制度,嚴格實行網格化、屬地化管理制度;做好發熱官兵和家屬的分診、檢診工作,隨時準備后送,妥善組織醫療救治,注重自身安全防護;全力做好人員、物資、藥材等物品保障及應急準備,確保基地官兵和家屬身體心理狀態穩定,達到“零漏檢、零漏報、零感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