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疝氣,通俗來講就是在人體中的某個臟器或某個組織離開了正常生理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者是空隙進入到另一部位。而腹部疝氣就是常見的疝氣種類之一。
腹部疝氣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疝氣之一,通常是由于患者劇烈咳嗽、打噴嚏或者是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等因素所導致,此外,排便過于用力、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等會造成腹部疝氣的形成。對于老年患者來說,由于其腹壁強度發生退行性病變,從而導致腹內壓力增高,迫使腹腔內游離臟器通過人體薄弱點、損傷或空隙進入另一部位。
在臨床中,腹部疝氣大多可直接看見或能夠直接觸摸到的腫塊,而當人體進行平臥后即可恢復。對于嬰幼兒來說,大多是在對其進行換尿布時可被發現,而較大的小兒則大多是在進行入浴時被發現。
在對疝氣的臨床研究中得知,腹部疝氣大多是由于小兒哭鬧、咳嗽、排便以及排尿時用力過度而導致腹壓增加而引發。對于年紀較大的小孩則可在站立或腹部用力時誘發腫塊。通常情況下,腹部疝氣腫塊大多由臟器脫出從而進入疝氣袋所形成,而對于脫出的臟器則大多以小腸為主,因此在對疝氣腫塊進行撫摸時,其觸感柔軟。對于女性患者來說,腹部疝氣則大多為卵巢脫出交托,其形似拇指大小,質地較硬且有壓痛感。
對于疝氣的治療措施,大多會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但是對于1歲以下的兒童,則可不進行手術治療,因其有自愈的可能,因此可采用疝氣帶進行治療。而對于年紀較大的患者,若未能進行及時治療,極可能發生疝塊增大,導致病情加重,嚴重情況下還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
對于腹部疝氣患者主要采取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因此,可對患者行圍術期護理措施進行護理。
在患者進行手術前,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于大部分疝氣患者來說,大多都是年齡較小的患兒或年長的老年患者,因此其心理承受能力相對低下,特別是老年患者因長期受到各種病痛折磨,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消極心理情緒。因此,對患者進行治療前,首先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并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優勢及注意事項的講解,減少患者消極情緒。術前指導: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需要囑咐患者戒煙戒酒至少2個月,同時叮囑患者做好防寒工作,避免術前出現感冒等情況發生,而患者術前12 h內需要禁食禁飲,預防可能因麻醉而出現的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
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與麻醉師進行配合,并充分對手術流程以及手術醫生的習慣進行了解,與手術醫生展開密切的配合,準確地為醫生遞送相關的醫療器械,并時刻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檢測,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患者完成手術治療后,首先保持患者去枕平臥并保持12 h,從而減少因麻醉后引起顱壓降低而出現的頭痛。同時對患者行低流量吸氧,并對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觀察,采用軟枕置放與患者膝下,使患者能夠輕微屈膝,從而降低患者傷口疼痛。待患者術后第2日可行半臥位,提高患者休養的舒適度。患者在術后8 h內需要禁食禁飲,并對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觀察,若未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則可進食流食,同時注意避免患者嗆咳的情況發生。術后患者傷口疼痛較為嚴重,則可根據醫囑為患者提供鎮痛藥物進行鎮痛治療,若患者疼痛較輕,則可采用為患者播放戲劇、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從而減少患者的疼痛感。
手術治療是當前對腹部疝氣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而術后護理能夠加快患者的康復,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者的預后,加快患者康復。